一、生物育种行业概述
生物育种是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统称,主要包括利用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合成生物等技术,对动物、植物、微生物开展高效、精准、定向改良和品种培育。
分子育种的主要技术
分子育种 | 时间 | 描述 | 代表成果 |
转基因 | 1987 | 将某一物种的已知功能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物种,获得新性状 | 2009年,我国农业部首次颁布转基因粮食作物安全证书(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 1997 | 通过分子标记(QTL或GWAS)结合系谱信息进行优势个体的预测和选择 | 基于MAS来标记辅助选择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 |
全基因组选择 | 2001 | 利用全基因组的SNP分型信息计算基因组育种值( GEBV),筛选高GEBV值的个体,不依赖系谱记录和表型 | 2009年,美国首次公开奶牛基因组选择的评定结果,接纳GEBV作为官方种公牛评定发布的信息和排名 |
基因编辑 | 2012 | 修饰作物内的基因获得目标性状 | 杜邦公司通过CRISPR-Cas9敲除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Waxyl基因获得了糯玉米新品种 |
合成生物 | 2022 | 人工设计调控元件和调控线路,来改变生物性状 | 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Amyris公司在酿酒酵母中高效半合成抗疟疾药物青蒿素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际上将育种分为4个经典阶段,当前部分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进入育种4.0时代,而我国生物育种仍处于以杂交育种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的“2.0时代”到“3.0时代”之间。未来,随着基因编辑等技术监管的宽松、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我国分子育种产业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进一步催生对底层生命科学工具的需求。
二、许多发达国家和头部种企纷纷布局生物育种“超级赛道”
21世纪以来,受益于种子行业高速发展,全球生物育种市场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许多发达国家和头部种企都纷纷布局生物育种这条“超级赛道”,大力研究开发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育等技术,并且各国先后将生物育种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29个国家或地区批准种植,42个国家或地区批准进口,共71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了生物育种作物,植物种类多达 32 种,累计种植面积达 400 多亿亩。生物育种已进入到以抢占战略制高点、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机遇期,呈现出高新化、一体化、寡头化的发展趋势。
各国生物育种进展
国家/地区 | 进展 |
美国 | 2018年出台《美国创新战略》,将生物精准育种列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投入巨资推动生物种业发展;发布了国家计划《植物遗传资源、基因组学和遗传改良行动计划2018-2022》,2020 年建立了6个育种计划(蓝莓、鲜食葡萄、红薯、苜蓿、虹鳟鱼和北美大西洋鲑鱼)。 |
欧盟 | 制定地平线计划(2021-2027年),投入1000亿欧元,将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列为重要方向。 |
西班牙 | 是欧盟最大的转基因玉米种植国和主要的转基因饲料消费国,2021年,西班牙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为9.66万公顷。 |
巴西 | 是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目前已批准了115项转化体用于商业化种植。 |
意大利 | 农业、食品和林业政策部长及行业专家表示支持基因编辑等新兴生物技术。 |
罗马尼亚 | 广泛进口转基因豆粕作为饲料。 |
日本 | 围绕生物育种,日本将《农林水产研究开发基本计划(2015/4-2020/3)》与农林水产五年行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同时,还结合地方振兴政策及农林水产业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大力开展生物育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当前有两款基因编辑产品已获准在日本国内市场生产和销售。 |
澳大利亚 | 2021年,新南威尔士州取消了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禁令,即澳大利亚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可以在除塔斯马尼亚州以外的州种植。 |
肯尼亚 | 于 2021年6月成为全球第一个批准转基因木薯进行环境释放的国家。 |
非洲 | 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1997年颁布转基因法案,截止2021年已批准了27项转化体,转基因产品的生产面积约为280万公顷( 2020-2021年)。 |
南非 | 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为7个转化体(包括玉米、大豆、棉花和越南苜蓿)颁发了食品/饲料安全证书。 |
印度 | 转基因Bt棉花是唯一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已经批准了转基因茄子和转基因芥菜的环境释放;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油和菜籽油以及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
资料来源:USDA、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头部种企的布局来看,德国拜耳(原孟山都公司)、美国科迪华(原杜邦先锋公司)等为代表的国际大型跨国种业巨头主要通过收购、并购、海外发展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生物育种竞争力度。其中,科迪华在玉米领域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分子育种专利、掌握了60%以上的种质资源;拜耳的转基因育种技术全球领先,被拜耳收购的孟山都拥有1700多项转基因技术专利,掌握全球90%转基因种子专利权,是当之无愧的种业市场超级航母;先正达是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2017年6月中国化工宣布完成对先正达的收购;巴斯夫是全球化工巨头,种业小而优,以创新为驱动力,倡导数字技术、产品和作物多元化;利马格兰 是全球第二大蔬菜种子供应商,具有独特的合作社商业模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内市场来看,我国生物育种研发力量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缺乏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企业或联合体,生物育种产业化的资源整合能力弱,把控种子、生产等产业化应用的风险能力低。《2022年中国农业分子育种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有超过90%的科研成果未实现产业化。在这样的模式下,我国种企规模小,且格局分散,2021年,前五大企业市占率仅约12%。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日前,通用型生物育种平台博瑞迪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协议,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农业领域的高通量、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智慧育种平台,这次合作将助推我国动植物生物育种产业化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生物育种行业要想破除“卡脖子”的状况,还需要更多跨界者和资本的支持,才能合力打好“翻身仗”。
三、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加码,转基因育种元年将至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芯片”为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变得日益重要。目前,我国生物育种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个时代的差距,国际一流种业已走向设计育种4.0时代,而我国种业尚处在表型选择时代朝分子育种时代迈进过程中,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将是我国补齐种业短板的关键。2019年末以来,行业法规不断完善,此次《意见》中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再次加码,我国制种行业有望迎来中长期的产业变革。目前,我国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进程已经到品种审定阶段,待前期取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种企通过相关品种审定后,有望率先获得行业红利,同时受益于盈利水平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2023年大概率将成为转基因种子元年。
资料来源:新华网、观研天下整理
四、生物育种有助于降本增效,打开成长空间
生物育种是为了加快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饲、宜机专用等多功能、多样化的优良品种而诞生的生物学技术。这意味着与传统作物相比,农民可以使用更少的土地、更少的水和杀虫剂生产相同数量的食物,因为可以节省资源,在生物育种产业化的背景下,可显著降低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的生产成本,提升单产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以中美数据为例,2020年我国的玉米和大豆单产不足美国的60%,在2010年到2020年间的差距继续被拉大。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在农作物育种领域的应用,若将“基因编辑+AI育种”两大前沿技术融合甚至能将作物育种成本降低90%。
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已经达到80亿大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预计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亿,随着人口与日剧增,传统育种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和气候变化等环境挑战,生物育种的产业化进程急需加速。同时,我国传统育种经过多年发展,取得巨大成果,也面临行业瓶颈,对复杂现象的理解有限,只能依靠不断试错来选优,产量或者品质已很难再有所提高。育种周期一般需要8-10年左右,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狭窄,存在盲目性和经验性等问题,农业科技工作者已经越来越难选育出突破性的优异品种,优秀的品种可遇不可求,因此需要升级换代,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为育种技术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希望。据IHS Market,2021年,全球商业种子市场较2020年增长7.1%至472.42亿美元,其中转基因种子销售总额增长了11.6%,达到约218亿美元,占商业种子市场销售额的46%。据lDTechEx Research,预计全球生物技术种子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的282亿美元大幅增长57%至2031年的443亿美元。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当前我国生物育种行业面临气候、资源等多重挑战,要求从业者不断创新和完善育种技术和方法,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场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朝着育种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前进,因此,加强产业协同并且构建一个包含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等在内的生物育种产业生态圈是关键。
五、小麦生物育种仍受限制,玉米、大豆发展前景广阔
1、主要品种平均应用率接近饱和,小麦生物育种有望进入3.0时代
从生物育种的作物类型来看,全球商业化种植品种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苜蓿、甜菜等32种。当前,全球前五大生物育种作物种植国中平均转基因作物应用率已经接近饱和,其中美国为95%(大豆、玉米、油菜),巴西94%(大豆、玉米、棉花),阿根廷接近100%(大豆、玉米、棉花),加拿大90%(大豆、玉米、油菜)和印度94%(棉花)。为了增加营养食品的产量,缓解气候变化及新的病虫害带来的问题,这些国家要扩大生物育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将是通过批准新的生物育种作物和新的性状并将其商业化来实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生物育种中很少涉及小麦,主要原因一来我国在2000年发布了水稻的基因图谱,而小麦到2018年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基因组序列;二来目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发展缓慢,在育种阶段,周期比常规育种更长;三来欧盟日本等市场接受度低,禁止进口转基因小麦。随着我国在基础理论研究和育种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小麦生物育种将全面进入3.0时代。
2、玉米和大豆占据最大的生物育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其中,玉米和大豆仍然占据最大的生物育种市场。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深加工消费,当前,国内玉米种子市场已经基本被“先玉335”和“郑单958”两大品牌主导,形成“双寡头主导市场”的局面。就玉米而言,农户使用最多的5个品种中,3个是中外合资的种业公司生产的,2个是国内研发的;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和油料消费,我国作为一个有4千年种植历史的大豆原产国,在1996年以前,一直是大豆的净出口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然而到了1996年,随着转基因大豆在阿根廷、巴西、美国迅速推广,加上入世后,我国的进口配额制度被废止,“洋大豆”凭借着价格优势涌入中国市场。短短数十年,我国已由大豆净出口国转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80%以上依赖进口。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玉米和大豆消费保持扩大趋势,但我国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提升缓慢。玉米缺口在2020年开始明显暴露,进口依赖度一度逼近10%,大豆依赖度总体提升,从2005年的63%提升到近些年80%+。尤其是今年5月以来,东北地区的玉米市场上涨形势更加显著。根据国内粮食加工企业给出的系列收购价动作来看,绥化昊天、吉林燃料乙醇等粮食加工企业纷纷上调玉米收购价。而通辽开鲁玉王、内蒙古巴山淀粉也是多次上调基层玉米主流报价,现在东北地区的玉米主流收购价已经全面站在1.30元每斤以上,部分企业给出的玉米最高报价已经达到1.360元每斤。从目前的市场趋势来看,玉米价格在今年很有可能会有更加显著的利好表现。除了玉米的机遇出现之外,东北大豆市场行情也迎来了新的利好格局。现在黑龙江地区已经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大豆收储计划,要全面增加将近50万吨的大豆储备,给出了2.775元每斤的收购价,并且不会区分等级差价。考虑到当前对于转基因小麦和水稻的推广方面,各国采取保守姿态,预计玉米和大豆有望成为生物育种产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两大市场。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随着全球各国对植物蛋白质、蔬菜和杂交小麦的需求量持续增加,预计未来全球生物育种的市场渗透率将持续提高,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加的态势。(LZC)
注:上述信息仅作参考,具体内容请以报告正文为准。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行业报告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目录大纲】
第一章 2019-2023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生物育种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生物育种行业相关定义
二、生物育种特点分析
三、生物育种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四、生物育种行业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2、采购模式
3、销售/服务模式
五、生物育种行业需求主体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生物育种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生物育种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三节 生物育种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生物育种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生物育种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生物育种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二章 2019-2023年全球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生物育种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 全球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与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生物育种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 北美生物育种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 欧洲生物育种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洲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洲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洲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 2023-2030年世界生物育种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 2023-2030年全球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对生物育种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三、主要行业标准
第四节 政策环境对生物育种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章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一、影响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二、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
三、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解析
第三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一、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供应规模
二、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供应特点
第四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一、中国生物育种行业需求规模
二、中国生物育种行业需求特点
第五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产业链和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产业链综述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产业链运行机制
三、生物育种行业产业链图解
第二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一、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二、上游产业对生物育种行业的影响分析
三、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四、下游产业对生物育种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我国生物育种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一、细分市场一
二、细分市场二
第六章 2019-2023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二、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二、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竞争特征分析
一、 企业区域分布特征
二、企业规模分布特征
三、企业所有制分布特征
第七章 2019-2023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模型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波特五力模型原理
二、供应商议价能力
三、购买者议价能力
四、新进入者威胁
五、替代品威胁
六、同业竞争程度
七、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结论
第二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SWOT分析
一、SOWT模型概述
二、行业优势分析
三、行业劣势
四、行业机会
五、行业威胁
六、中国生物育种行业SWOT分析结论
第三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竞争环境分析(PEST)
一、PEST模型概述
二、政策因素
三、经济因素
四、社会因素
五、技术因素
六、PEST模型分析结论
第八章 2019-2023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需求特点与动态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动态情况
第二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消费市场特点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三节 生物育种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第四节 生物育种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其他因素
第五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六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平均价格趋势分析
二、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平均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流动资产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十章 2019-2023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一、影响生物育种行业区域市场分布的因素
二、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区域市场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华东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分析
(1)华东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
(2)华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现状
(3)华东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分析
(1)华中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
(2)华中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现状
(3)华中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分析
(1)华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
(2)华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现状
(3)华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五节 华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分析
一、华北地区概述
二、华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分析
(1)华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
(2)华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现状
(3)华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六节 东北地区市场分析
一、东北地区概述
二、东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东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分析
(1)东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
(2)东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现状
(3)东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七节 西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西南地区概述
二、西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西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分析
(1)西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
(2)西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现状
(3)西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八节 西北地区市场分析
一、西北地区概述
二、西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西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分析
(1)西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
(2)西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现状
(3)西北地区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十一章 生物育种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
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 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势分析
第六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势分析
第七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势分析
第八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势分析
第九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势分析
第十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四、公司优势分析
第十二章 2023-2030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生物育种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规模发展预测
一、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生物育种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第十三章 2023-2030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进入壁垒与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生物育种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生物育种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生物育种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生物育种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生物育种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节 生物育种行业风险分析
一、生物育种行业宏观环境风险
二、生物育种行业技术风险
三、生物育种行业竞争风险
四、生物育种行业其他风险
第三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十四章 2023-2030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观研天下中国生物育种行业研究综述
一、行业投资价值
二、行业风险评估
第二节 中国生物育种行业进入策略分析
一、行业目标客户群体
二、细分市场选择
三、区域市场的选择
第三节 生物育种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一、生物育种行业产品策略
二、生物育种行业定价策略
三、生物育种行业渠道策略
四、生物育种行业促销策略
第四节 观研天下分析师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