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我国进口钢材77.2万吨,环比减少11.9万吨,同比减少35.5万吨,创2003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单月最低纪录;进口平均单价为1709.1美元/吨,环比上涨8.4%,同比上涨17.2%。我国出口钢材518.4万吨,环比增加20万吨,结束四连降,同比增加68.7万吨;出口平均单价为1305.9美元/吨,环比下跌6.7%,同比下跌14.6%。
1月—10月份,我国进口钢材911.5万吨,同比减少23.0%;进口平均单价为1599.7美元/吨,同比上涨24.8%;进口钢坯609.3万吨,同比下降43.6%。我国出口钢材5635.8万吨,同比减少1.8%;出口平均单价为1453.7美元/吨,同比上涨27.4%;出口钢坯92.3万吨,同比增加91.8万吨;粗钢净出口4374.1万吨,同比增长19.2%。
相关行业报告《中国钢材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钢材出口量环比小幅回升、结束四连降
10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环比小幅回升、结束四连降,其中板材产品出口量增长、管材产品出口量下降,对韩国及东盟主要国家出口量环比明显增长。具体情况如下:
铁道用材出口量创2015年3月份以来单月最高纪录
10月份,我国板材出口量为305.1万吨,环比增长8.3%,占出口总量的58.9%,其中中厚板、热轧板卷出口量环比分别增长37.7%、24.4%,冷轧卷板出口量下降20.8%。铁道用材出口量环比大幅增长3.4倍至9.1万吨,达到2015年3月份以来单月最高水平,其中10月份对尼日利亚和莫桑比亚出口量大幅攀升。管材出口减量明显,其中无缝钢管、焊接钢管出口量环比分别下降22.1%、6.6%。另外,特钢、不锈钢出口量分别为93.2万吨、29.6万吨,环比分别增长9.5%、5.3%,结束环比三连降。
10月份,绝大多数出口钢铁产品均价环比下跌,其中22大类品种中12类跌幅超过钢材出口均价(下跌6.7%),合计出口量为160.1万吨,占总量的30.9%;铁道用材、冷轧窄钢带和热轧窄钢带出口均价跌幅居前,环比分别下跌23.5%、22.3%和20.6%。
向东盟出口钢材量结束四连降
10月份,我国向东盟出口钢材150.9万吨,环比增长25.0%,结束四连降,其中向越南、菲律宾、泰国和印尼出口量分别增长65.8%、14.2%、17.6%和17.9%。我国向南美洲出口连续两个月下降,环比下降26.5%至35.0万吨。
出口初级钢铁产品量创年内新低
10月,我国出口初级钢铁产品(包括钢坯、生铁、直接还原铁、再生钢铁原料)0.63万吨,环比大幅下降90.9%,创今年内新低,其中出口钢坯0.58万吨,环比下降79.2%。
钢材进口量环比下降,大部分来自板材产品
10月份,我国钢材进口量环比下降,进口减量的94%来自板材产品,从日本、中国台湾进口大幅下滑。具体情况如下:
进口板材占比下降至86.2%
10月份,我国进口板材66.6万吨,环比下降14.4%,占比下降至86.2%,其中热轧卷板进口量为10.5万吨,环比大幅下降56.9%,创今年内新低;冷轧板卷、铁道用钢进口量环比分别增长34.6%、69.8%。另外,特钢、不锈钢进口量分别为45.0万吨、31.1万吨,环比增长8.8%、14.2%。
10月份,我国主要进口产品均价环比上涨,其中线材、中厚宽钢带和热轧薄宽钢带涨幅超过钢材进口均价(上涨8.4%),环比分别上涨16.8%、10.3%和8.9%,合计进口量为13.2万吨,占总量的17.2%;进口量占比达到21.9%的冷轧薄板均价环比上涨4.2%。
自日本进口量创2008年6月份以来新低10月份,我国自日、韩合计进口钢材47.9万吨,环比下降18.0%,占比达到62.1%。其中,自日本进口24.4万吨,环比大幅下降34.6%,创2008年6月以来新低;自韩国进口23.5万吨,环比增长11.4%。
进口初级钢铁产品量结束四连升
10月份,我国进口初级钢铁产品(包括钢坯、生铁、直接还原铁、再生钢铁原料)77.7万吨,环比下降22.2%,结束四连升。其中,进口钢坯54.1万吨,环比下降19.8%;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环比增长32.5%至8.6万吨,创今年内新高。
短期钢材出口将继续承压
进入第四季度,全球高通胀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尚未解除,钢铁供大于求的情况并未缓解,多国主要钢铁制造商大规模减产,10月份全球粗钢产量降至今年初以来次低水平,但下游消费下滑幅度更大,10月份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其中欧洲及新兴国家市场形势更为严峻。
由于外需疲弱、价格优势减弱,下半年以来中国钢材出口数量及价格呈现下滑趋势。11月份国内钢材价格上涨叠加人民币升值,热轧卷板等主要出口品种价格上涨、竞争优势下滑,短期钢材出口将继续承压。另外,印度政府于11月18日通过了取消征收铁矿石和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关税的法案,印度出口资源将重新抢占国际市场,尽管短期内影响有限,但明年或将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冲击。
作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
资料来源:《中国冶金报》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