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4年上半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4.6% 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8.8%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6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856300万吨,同比增速为4.6%。整体来看,近三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整体呈增长走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6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856300万吨,同比增速为4.6%。整体来看,近三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整体呈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外贸货物吞吐量来看,近三年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呈增长走势。2024年1-6月份,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为268900万吨,同比增速约为8.8%。

外贸货物吞吐量来看,近三年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呈增长走势。2024年1-6月份,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为268900万吨,同比增速约为8.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来看,2024年1-6月,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556400万吨,同比增速为4.4%;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均高于前两年。

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来看,2024年1-6月,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556400万吨,同比增速为4.4%;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均高于前两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地区分布来看,2024年1-6月份全国港口合计货物吞吐量为856256万吨,同比增速4.6%。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最高的省份是江苏省,为145583万吨;增速方面,山东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最大,同比增速35.3%,黑龙江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最低,同比下降84.7%。

2024年1-6月我国各省份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统计(单位:万

地区 1-6月累计 同比增速(%)
全国合计 856,256 4.6
沿海合计 556,448 4.4
山 东 103,719 4.8
广 东 95,544 4.7
浙 江 85,966 4.3
河 北 70,110 4.6
上 海 39,279 6.7
福 建 36,776 -0.3
辽 宁 35,943 -0.01
天 津 28,963 3.3
江 苏 27,011 10.8
广 西 21,935 4.5
海 南 11,203 7.0
内河合计 299808 4.9
江 苏 145583 3.8
湖 北 35578 10
安 徽 33452 7.3
浙 江 18798 2.3
广 东 15705 5.9
江 西 13191 9.8
广 西 10007 6.1
湖 南 8124 6.7
山 东 6520 35.3
重 庆 6401 -6.9
上 海 3273 -18.2
四 川 1887 7.7
河 南 889 -42.1
云 南 362 -32.3
黑龙江 28 -84.7
福 建 9
贵 州 2 -79.9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

外贸货物吞吐量方面,2024年1-6月份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为268873万吨,同比增速8.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最高的省份是山东省,为55769万吨;增速方面,浙江省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最大,同比增速27.5%,黑龙江省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最低,同比下降91.5%。

2024年1-6月我国各省份外贸货物吞吐量情况统计(单位:万

地区 1-6月累计 同比增速(%)
全国合计 268,873 8.8
沿海合计 241,948 9.0
山 东 55,769 7.5
广 东 38,325 12.5
浙 江 33,944 6.0
河 北 24,003 18.4
上 海 22,719 9.1
天 津 17,462 9.5
福 建 14,697 3.0
辽 宁 12,105 -1.1
广 西 10,411 9.9
江 苏 10,402 18.2
海 南 2,112 0.3
内河合计 26924 6.5
江 苏 22297 6.1
广 东 1469 3
安 徽 1057 31.1
湖 北 1028 9.9
江 西 307 34
重 庆 265 7.3
湖 南 217 -3.4
浙 江 163 27.5
四 川 60 6
广 西 48 -33.1
黑龙江 13 -91.5
山 东 - -
上 海 - -
福 建 - -
河 南 - -
贵 州 - -
云 南 - -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

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方面,2024年1-6月份全国集装箱货物吞吐量为16184万吨,同比增速8.5%。其中,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最高的省份是广东省,为3,347万吨;增速方面,河南省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增速最大,同比增速33.5%,湖南省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增速最低,同比下降33.6%。

2024年1-6月我国各省份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情况统计(单位:万

地区 1-6月累计 同比增速(%)
全国合计 16,184 8.5
沿海合计 14,213 8.6
广 东 3,347 10.3
上 海 2,551 7.5
山 东 2,226 10.0
浙 江 2,206 8.5
天 津 1,188 4.6
福 建 874 0.1
辽 宁 664 7.7
广 西 432 19.8
江 苏 352 10.9
河 北 190
海 南 181 18.8
内河合计 1971 7.7
江 苏 1001 13.4
广 东 338 11.9
安 徽 142 15.5
湖 北 131 -26.1
浙 江 99 18.3
广 西 84 26.5
重 庆 51 -13
江 西 50 17.8
湖 南 46 -33.6
四 川 16 8.5
山 东 10 13.5
河 南 3 33.5
黑龙江 - -6.6
福 建 - -
上 海 - -
贵 州 - -
云 南 - -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二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港口货物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1-2月全国城市客运总量为1595539万人 同比下降1.9% 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最多

2025年1-2月全国城市客运总量为1595539万人 同比下降1.9% 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最多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近三年同期我国城市客运总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2月,我国城市客运总量为1595539万人,同比下降1.9%。

2025年04月02日
2025年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约为1177万人 同比下降2.2% 其中江苏省客运量同比增长33.2%

2025年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约为1177万人 同比下降2.2% 其中江苏省客运量同比增长33.2%

数据显示,近三年同期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2月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约为1177万人,同比下降2.2%。

2025年04月02日
2025年1-2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长3.6% 其中吉林省客运量同比增长20.1%

2025年1-2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长3.6% 其中吉林省客运量同比增长20.1%

数据显示,近三年同期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呈增长走势。2025年1-2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约为487620万人,同比增长3.6%。

2025年04月02日
2024年我国水路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1.7% 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8.8%

2024年我国水路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1.7% 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8.8%

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水路客运量呈增长走势。2024年1-12月,我国水路客运量为25971万人,同比增长0.8%。

2025年04月01日
2024年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8% 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3.9%

2024年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8% 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3.9%

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公路客运量均呈增长走势。2024年全年,我国公路客运量为1178108万人,同比增长7%。

2025年04月01日
202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7% 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9%

202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7% 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759501万吨,同比增长3.7%。整体来看,近六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整体呈增长走势。

2025年04月01日
2024年全国城市客运总量同比增长5.7% 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最多 占比36.2%

2024年全国城市客运总量同比增长5.7% 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最多 占比36.2%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近六年我国城市客运总量呈先升后降再升走势。2024年1-12月,我国城市客运总量为10679703万人,同比增长5.7%。

2025年04月01日
2024年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约为7698万人 同比下降6.9% 其中重庆市客运量同比增长28.5%

2024年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约为7698万人 同比下降6.9% 其中重庆市客运量同比增长28.5%

数据显示,近五年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走势。2024年1-12月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约为7698万人,同比下降6.9%。

2025年04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