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5年1-2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3% 其中福建省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29.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67421万吨,同比增速为2.3%。整体来看,近三年同期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呈增长走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67421万吨,同比增速为2.3%。整体来看,近三年同期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呈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外贸货物吞吐量来看,近三年同期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呈增长走势。2025年1-2月份,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为87151万吨,同比增速约为1.9%。

外贸货物吞吐量来看,近三年同期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呈增长走势。2025年1-2月份,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为87151万吨,同比增速约为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来看,2025年1-2月,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75365万吨,同比增速为1.6%;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均高于前两年同期。

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来看,2025年1-2月,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75365万吨,同比增速为1.6%;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均高于前两年同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地区分布来看,2025年1-2月份全国港口合计货物吞吐量为267,421万吨,同比增速2.3%。其中,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最高的省份是江苏省,为44111万吨;内河增速方面,福建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最大,同比增速129.4%,贵州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最低,同比下降72.4%。

20251-2月我国各省份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

地区

1-2月累计

同比增速(%

全国合计

267,421

2.3

沿海合计

175,365

1.6

辽 宁

11,283

0.3

河 北

21,251

-3.6

天 津

9,109

2.2

山 东

34,628

4.5

上 海

12,190

-1.3

江 苏

9,632

8.9

浙 江

27,270

1.0

福 建

10,689

4.1

广 东

28,398

-1.2

广 西

7,157

6.8

海 南

3,758

10.2

内河合计

92,056

3.6

黑龙江

-

-

山 东

2,039

21.1

上 海

788

-13.6

江 苏

44,111

-1.0

浙 江

5,034

5.2

安 徽

10,322

5.3

福 建

6

129.4

江 西

4,416

12.7

河 南

305

18.6

湖 北

11,083

14.6

湖 南

2,957

17.0

广 东

4,301

-8.5

广 西

3,112

17.0

重 庆

2,104

-0.9

四 川

1,306

16.1

贵 州

-

-72.4

云 南

172

98.7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

外贸货物吞吐量方面,2025年1-2月份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为87151万吨,同比增速1.9%。其中,沿海外贸货物吞吐量最高的省份是山东省,为18117万吨;内河增速方面,湖南省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最大,同比增速50.2%,广西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最低,同比下降3.7%。

20251-2月我国各省份外贸货物吞吐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

地区

1-2月累计

同比增速(%

全国合计

87,151

1.9

沿海合计

78,267

1.8

辽 宁

4,057

3.1

河 北

7,731

-1.0

天 津

5,716

4.6

山 东

18,117

0.6

上 海

7,754

5.3

江 苏

3,376

-0.5

浙 江

10,864

-2.4

福 建

4,479

2.6

广 东

12,036

3.5

广 西

3,374

8.2

海 南

762

22.4

内河合计

8,884

2.4

黑龙江

-

-

山 东

2

-

上 海

-

-

江 苏

7,408

1.6

浙 江

64

26.9

安 徽

335

1.1

福 建

-

-

江 西

85

14.3

河 南

-

-

湖 北

330

-1.5

湖 南

77

50.2

广 东

449

5.2

广 西

14

-3.7

重 庆

94

15.2

四 川

25

29.6

贵 州

-

-

云 南

1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

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方面,2025年1-2月份全国集装箱货物吞吐量为5354万吨,同比增速8.2%。其中,沿海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最高的省份是广东省,为1107万吨;内河增速方面,福建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增速最大,同比增速137.7%,河南省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增速最低,同比下降64.7%。

20251-2月我国各省份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

地区

1-2月累计

同比增速(%

全国合计

5,354

8.2

沿海合计

4,733

8.1

辽 宁

195

-2.6

河 北

77

40.4

天 津

362

7.1

山 东

748

6.5

上 海

890

7.2

江 苏

129

10.7

浙 江

766

10.9

福 建

274

3.8

广 东

1,107

9.6

广 西

135

12.1

海 南

51

0.9

内河合计

621

8.2

黑龙江

-

-

山 东

4

35.8

上 海

-

-

江 苏

315

7.6

浙 江

37

25.6

安 徽

48

11.3

福 建

-

137.7

江 西

16

36.7

河 南

-

-64.7

湖 北

45

3.6

湖 南

14

19.2

广 东

95

3.0

广 西

19

-12.1

重 庆

19

10.2

四 川

6

31.0

贵 州

-

-

云 南

1

-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港口货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1-2月我国水路旅客周转量为7.17亿人公里 同比下降6.5% 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6.3%

2025年1-2月我国水路旅客周转量为7.17亿人公里 同比下降6.5% 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6.3%

数据显示,近三年份同期我国水路客运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2月,我国水路客运量为3730万人,同比下降3.4%。

2025年04月03日
2025年1-2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3% 其中福建省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29.4%

2025年1-2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3% 其中福建省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29.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67421万吨,同比增速为2.3%。整体来看,近三年同期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呈增长走势。

2025年04月03日
2025年1-2月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为796.57亿人公里 同比增长2.3% 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6.3%

2025年1-2月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为796.57亿人公里 同比增长2.3% 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6.3%

数据显示,近三年同期我国公路客运量均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2月,我国公路客运量为186247万人,同比增长0.7%。

2025年04月03日
2025年1-2月全国城市客运总量为1595539万人 同比下降1.9% 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最多

2025年1-2月全国城市客运总量为1595539万人 同比下降1.9% 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最多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近三年同期我国城市客运总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2月,我国城市客运总量为1595539万人,同比下降1.9%。

2025年04月02日
2025年1-2月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约为1177万人 同比下降2.2% 其中江苏省客运量同比增长33.2%

2025年1-2月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约为1177万人 同比下降2.2% 其中江苏省客运量同比增长33.2%

数据显示,近三年同期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2月全国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约为1177万人,同比下降2.2%。

2025年04月02日
2025年1-2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长3.6% 其中吉林省客运量同比增长20.1%

2025年1-2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长3.6% 其中吉林省客运量同比增长20.1%

数据显示,近三年同期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呈增长走势。2025年1-2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约为487620万人,同比增长3.6%。

2025年04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