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香港对外贸易模式转型历程及影响

       导读:自1841年被英国占领,香港就成为了自由贸易港。自此,世界各国的商人携带货物、资金开始涌入香港,贸易得以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与贸易有关的船运、码头、货仓、银行、保险、邮电等的发展。

       参考: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发展态势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2-2016)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对外贸易一直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香港的对外贸易模式也随着世界贸易历史的变迁经历从1984~1951年以转口贸易为主,1951~1988年以加工贸易为主,1988~2006年转口港再次兴起,2006年至今离岸贸易四次历史性的转型。通过查找历史资料和香港的历年的统计年刊,我们试图探索每次重要的历史转型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对当时的香港乃至中国内地经济贸易的影响,对研究香港的贸易历史有所帮助,同时也可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香港对外贸易模式转型所经历的阶段


       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和香港统计年刊的数据,以贸易模式为标准,把香港的对外贸易历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以转口贸易为主的的远东转口贸易港阶段(1840~1951年)

       自1841年被英国占领,香港就成为了自由贸易港。自此,世界各国的商人携带货物、资金开始涌入香港,贸易得以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与贸易有关的船运、码头、货仓、银行、保险、邮电等的发展。

       100年后香港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转口贸易港,因此贸易成为了香港重要的经济支柱。日本占领香港期间,香港的对外贸易被迫停止。“二战”结束以后,香港对外贸易重新发展。而到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内地大量的资本家被迫避难于香港。他们带着设备、资金,推动了香港的工业发展及第二阶段的外贸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香港成为大陆对外贸易的出海要道,香港的企业家充当了内地与外界经济沟通的桥梁。在此期间,香港与内地的贸易额快速飙升,香港转口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无论在工业生产能力还是社会的消费水平,当时的香港都处在原始低水平,消费产品及工业原料的进口额很低,而港产工业品出口更少。香港的对外贸易基本上以单纯的转口贸易为主,转口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80%~90%。香港整体贸易总额在1951年达到93.03亿港元,特别在“二战”后到1951年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5.69%。在此期间,出口平均增速高于进口,分别为39.02%和33.18%。

       1.2港产品出口为主的世界贸易中心阶段(1951~1988年)

       1951年中国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内地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行商品禁运和经济封锁,沉重打击了香港的转口贸易,使得香港的外贸总额在短短3年期间下跌37.09%,香港与内地的贸易骤降36%,其中出口更是爆跌了76%,一直降至几亿港元的水平。接着,内地闭关自守,香港对内地的出口一路下滑至只有3000万港元的水平,只及1951年的0.023%。至此,香港百年转口贸易历史烟消云散。但另一方面,凤凰涅槃重生,香港开始发展工业,开启了出口贸易的历史新篇章。

       1953年,转口贸易值首次被港产品出口值超过。此后港产品出口值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不断攀升,直至1970年达到顶峰,香港产品出口值在出口贸易总值中比重达到81.02%,而转口贸易仅占18.98%。至此,香港完成了从以转口贸易为主到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转型,工业基础得到极大的加强,本土产品的生产能力得到重要的提升,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

       1.3转口港再度兴起的阶段(1988~2006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启了宏伟壮阔的改革开放新篇章,内地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到来。香港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会,再次大力发展转口贸易。自1970年香港的转口贸易从18.98%的占比一直增长,到1988年,香港出口总值的占比中,转口贸易再次超越港产品出口,占55.86%。至此,香港的对外贸易模式再次以转口贸易为主,香港作为转口港再次兴起。

       跟第一次转口贸易阶段不同,香港经济得到全面的升级。在贸易引领下,工业、金融、运输、旅游、信息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一个以对外贸易为主导、多种经营为特点的国际工商业都市。

       1.4离岸贸易发展阶段(2006~至今)

       香港对外贸易模式向离岸贸易转型,是时代的必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内地全面开放,内地外贸企业可以直接对外贸易,经香港的转口贸易额大幅萎缩。香港港口运营成本高昂,航运竞争力下降。与此同时内地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低端物流和贸易业务已经越来越多地通过离岸贸易形式逐步转移到深圳和珠三角其他地区。内地企业转变出口方式,部分内地制造的商品通过其他港口直接出口。

       香港离岸贸易额占比已由1988年的18.6%上升至2012年的65%。

       2006年香港离岸贸易额的23465亿港元,首次超过转口贸易额的23265亿港元,从该年起,香港离岸贸易全面超越转口贸易。

       2011年香港离岸贸易额达4.46万亿港元,为同期转口贸易额的1.36倍。

       2002~2011年,香港离岸贸易额年均增幅超过200%,远高于同期转口贸易130%的增幅。离岸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服务贸易增长,提升了香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香港从转口贸易向离岸贸易转型,促进香港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加强了香港的亚太贸易中心地位,同时促进了香港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发展。

       2香港对外贸易模式转型的因素及产生的影响

       2.1影响香港对外贸易模式转型的因素

       纵观香港对外贸易的历史,可以总结影响模式的转型的因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1)地理位置。香港之所以成为重要的自由贸易港,跟其所处我国大陆出海口的地理位置有根本的关系。而每次发生贸易模式的转型或多或少受到我国内地的政治经济变化的影响。

       (2)政治战争和政策因素。世界政治和香港政策的转变也是影响对外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在香港历史上,例如“二战”、中国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等重要的事件和政策转变成为推动其贸易模式转型的重要力量。

       (3)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化。香港与大陆的贸易关系存在竞争与合作的两面性,当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出现变化时,贸易模式也随之转变。

       (4)贸易成本。贸易成本是关系到贸易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当这种成本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时,贸易模式就会寻求另外一种更有竞争力的转变。

       (5)贸易服务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诸如运输、金融、仓储、保险、银行等贸易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技术能力的发展都对贸易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2.2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型所产生的影响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型反过来也对香港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重要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技术能力的发展、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贸易服务行业的发展、社会就业的结构乃至社会文化等方面。这些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深刻的,是长远的。

       第一次贸易模式由转口贸易向加工贸易转型,香港的工业加工能力得到加强,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第二次贸易模式的转型,不是简单的向转口贸易的回归,而是香港经济的全面升级,工业、金融、运输、旅游、信息等行业得到全面发展;第三次贸易模式向离岸贸易的转型,更是促进了香港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

       3结语

       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对外贸易历史中,对外贸易经历了四个阶段和三次模式的转型。以香港为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变,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每次转型都对经济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面对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能做的就是顺应潮流,而是不逆势而为,充分利用转型的时机,兴利除弊,促进经济向更高的层次转型升级。在目前的对外贸易形势下,香港贸易的转型历程对我国整体的贸易转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同比增加1.5%,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3月07日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气象产品,包括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产品。狭义上则是指围绕市场需求,按市场机制推动气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即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增速(75.5%)放缓,恢复至2019年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次的9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增速114.4%。

2024年12月16日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报警系统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报警系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2.97亿元,2024年上半年229.74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4年12月09日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2024年11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