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儿童零食行业:成为大零食市场新蓝海 但推动国标落地仍是发展迫切需求

一、行业相关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儿童零食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儿童零食是指适合3-12岁儿童食用的零食的统称,是指在非正餐时间食用、用于补充能量、平衡营养或增加水分,能够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包括经油炸类、坚果类、干燥类、腌制类(包括凉果、蜜饯)、烘炒类或者糖果、膨化类等。

与普通零食相比,儿童零食要求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要少盐少糖少油且不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等。此外儿童零食产品的组织形态也不能有明显尖锐突出物,产品的口感不崩牙等。相比成人零食,儿童专用零食需要更健康、更营养、更天然,应该是一种零食行业迭代升级下催生的更高品质产品。

儿童在不同阶段生理、心理的成长发育都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多元零食除了满足味蕾需要,还得匹配不同年龄阶段需求。比如入托期的小童已经有了自己的社交,零食不仅要美味营养,趣味性自然也受到孩子们和家长的关注。

儿童在不同阶段生理、心理的成长发育都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多元零食除了满足味蕾需要,还得匹配不同年龄阶段需求。比如入托期的小童已经有了自己的社交,零食不仅要美味营养,趣味性自然也受到孩子们和家长的关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市场地位日益凸显,行业规模已超千亿

近年来随着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头部品牌的布局和蔬格乐、渔可爱等儿童零食品牌相继获得机构资金加持,加上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消费升级以及家长对儿童饮食的重视,使得儿童零食市场活力迸发,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到目前我国儿童零食市场已超千亿规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儿童零食市场规模为1445.70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儿童零食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878.83亿元。

近年来随着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头部品牌的布局和蔬格乐、渔可爱等儿童零食品牌相继获得机构资金加持,加上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消费升级以及家长对儿童饮食的重视,使得儿童零食市场活力迸发,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到目前我国儿童零食市场已超千亿规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儿童零食市场规模为1445.70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儿童零食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878.83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市场分析,近年我国儿童零食发生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新一代父母成为儿童食品市场消费的主力军。据了解新一代父母对于零食消费观发生较大变化。相关资料显示,42.79%的家长认为“儿童零食是三餐之外的加餐需求”,说明新一代家长不再认为零食是对儿童健康有害的垃圾食品,儿童零食的需求量开始释放。

另一方面近年我国各大休闲零食巨头纷纷入局儿童零食,并推出专门的儿童零食品牌。例如2020年5月20日,良品铺子推出了良品小食仙,5天之后百草味亦推出童安安小朋友,2020年6月份三只松鼠推出小鹿蓝蓝,2022年,小鹿蓝蓝实现营收4.91亿元,收入占三只松鼠整体营收6.73%,提升1.7pcts,凭借零食巨头的营销和渠道,儿童零食迅速发展。

目前零食在我国儿童青少年日常饮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且已经成为重要的膳食组成成分。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总量占食物总消费量的21%左右,3~5岁、6~12岁、13~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吃零食的百分比分别为71.8%、64.7%和61.2%,儿童的膳食中由零食提供的能量占7.7%,膳食纤维占18.2%,维生素C占17.9%,钙9.9%,维生素E占9.7%。

目前零食在我国儿童青少年日常饮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且已经成为重要的膳食组成成分。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总量占食物总消费量的21%左右,3~5岁、6~12岁、13~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吃零食的百分比分别为71.8%、64.7%和61.2%,儿童的膳食中由零食提供的能量占7.7%,膳食纤维占18.2%,维生素C占17.9%,钙9.9%,维生素E占9.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目前正成为休闲食品市场新发力点

近几年,儿童零食已然成为一个有着很大商机的细分赛道,成为大零食行业下的超级蓝海市场,正成为休闲食品市场新发力点。目前我国零食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成熟阶段,市场容量巨大。虽然 2020 年休闲食品行业受到疫情的短暂冲击,但2021年后随着防疫政策放开、消费力恢复,行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为8437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286亿元。

近几年,儿童零食已然成为一个有着很大商机的细分赛道,成为大零食行业下的超级蓝海市场,正成为休闲食品市场新发力点。目前我国零食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成熟阶段,市场容量巨大。虽然 2020 年休闲食品行业受到疫情的短暂冲击,但2021年后随着防疫政策放开、消费力恢复,行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为8437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286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目前儿童零食市场规模约为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的十分之一。但作为母婴和零食交叉产生的细分品类,儿童零食凭借其独特的高频刚需与附加价值,在儿童食品赛道C位领跑。伴随消费升级和多孩政策刺激市场,儿童零食很可能会伴随用户的成长,并产生终身复购,它或将成为切入万亿级休闲零食赛道的最佳入口。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品类和范围显著丰富,含乳类儿童零食拥有比较长期市场基础

近年随着重点零食头部企业先后布局儿童市场,儿童零食品类和范围显著丰富。目前市场上有饼干、坚果、膨化食品、巧克力、坚果、膨化食品、芝士、冰淇淋、奶酪棒、山楂棒、谷物棒、鳕鱼肠、溶溶豆品类等。其中从品类占比上看,饼干、坚果、膨化食品和巧克力是购买最多的前四大零食品类,贡献整体份额在七成以上;从品类增速来看,坚果、膨化食品、芝士、冰淇淋均呈现出高增长态势。从受欢迎度来看,奶酪棒、山楂棒、谷物棒、鳕鱼肠、溶溶豆品类是当前儿童零食界的“宠儿”。

值得一提的是,含乳类零食在国内其实拥有比较长期的市场基础。目前我国含乳类儿童零食比较同质化,产品单一,主要以奶片、奶酪棒、酸奶块及酸奶溶豆为主。其中参与玩家主要以伊利、蒙牛、认养一头牛等乳企;百吉福、妙可蓝多、乐芝牛、妙飞、奶酪博士等专业奶酪品牌;以及如良品小食仙、小鹿蓝蓝、beakid等其他综合儿童零食品牌。

但尽管在国内奶酪市场整体体量还处在百亿以内,但增速很快,且儿童奶酪市场在奶酪零售端占比达50%,也就是说,儿童是奶酪品牌最大的目标消费群体。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奶酪生产国和消费国。数据显示,2015-2022年我国奶酪产量从4.63万吨增长至16.36万吨,需求总量从12.18万吨增长至30.89万吨。2023年国内奶酪产量达到17.16万吨,需求量达到33.19万吨。

但尽管在国内奶酪市场整体体量还处在百亿以内,但增速很快,且儿童奶酪市场在奶酪零售端占比达50%,也就是说,儿童是奶酪品牌最大的目标消费群体。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奶酪生产国和消费国。数据显示,2015-2022年我国奶酪产量从4.63万吨增长至16.36万吨,需求总量从12.18万吨增长至30.89万吨。2023年国内奶酪产量达到17.16万吨,需求量达到33.19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市场尚处于早期竞争阶段,竞争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

虽然自2020年儿童零食品牌快速崛起以来,用户需求的激增加速市场持续扩容,越来越多玩家入局。但目前我国儿童零食细分市场尚处于早期竞争阶段,竞争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

目前我国儿童零食市场企业主要有大型老牌零食企业、互联网综合类零食品牌、母婴品牌、 新兴儿童零食创业/创新品牌、IP驱动型儿童零食企业、垂直领域食品企业等几类。而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正在不间断的发力儿童零食领域。虽然众多玩家的入局使得市场不断在扩容,但这并不意味国内的零食市场已经成熟,由于入局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则暴露的问题逐渐增加,而零食品牌或单品仍显逊色。

目前我国儿童零食市场企业主要有大型老牌零食企业、互联网综合类零食品牌、母婴品牌、 新兴儿童零食创业/创新品牌、IP驱动型儿童零食企业、垂直领域食品企业等几类。而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正在不间断的发力儿童零食领域。虽然众多玩家的入局使得市场不断在扩容,但这并不意味国内的零食市场已经成熟,由于入局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则暴露的问题逐渐增加,而零食品牌或单品仍显逊色。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五、市场标准欠缺,推动儿童零食国标落地仍是行业发展迫切需求

虽然我国儿童零食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儿童零食行业存在标准欠缺、食品标注不规范、市场混乱、国内品牌信任度低等问题。

之前我国仅有婴幼儿食品相关标准,对于3周岁以上的低龄儿童,还没有专门的儿童食品安全标准,更没有明确的儿童食品定义。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研究所、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牵头制订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首次对“零食”、“儿童零食”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定义,该标准于2020年5月15日发布。到现阶段行业也只有《儿童零食通用要求》这一团体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也并非是强制执行的,且主要明确的是儿童零食的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真菌毒素指标要求、微生物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等生产标准要求,尚未对儿童零食领域的宣传做进一步的规范,有很多儿童零食产品生产遵循的是企业标准。同时由于标准缺失,市场上的儿童零食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自造概念、炒作噱头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可见推动儿童零食国标落地仍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另外也急需行业领导者出现,引领行业标准,并协同食品专家、消费者、食品众企业等规范儿童零食产业健康、规范发展。(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软饮料行业:无糖化理念渗透 电商渠道崛起释放消费潜力 市场将不断向头部倾斜

软饮料行业:无糖化理念渗透 电商渠道崛起释放消费潜力 市场将不断向头部倾斜

我国软饮料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快速,产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软饮料作为日常消费品,其需求具有高度稳定性,但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软饮料人均消费量较低,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25年04月23日
全球膳食纤维产能利用率持续上行 中国市场产销两旺、增长速度快 发展潜力大

全球膳食纤维产能利用率持续上行 中国市场产销两旺、增长速度快 发展潜力大

随着全球大健康产业发展,膳食纤维行业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内营养健康类政策陆续发布,一方面要求居民形成科学膳食习惯,另一方面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功能性膳食纤维等健康食品。在此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膳食纤维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市场。国内产销两旺,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黄金时期,未来市场规模增速将快于全球。

2025年04月18日
新国标正式实施!我国成人奶粉行业扩容确定性较高 头部乳企拉快布局进度

新国标正式实施!我国成人奶粉行业扩容确定性较高 头部乳企拉快布局进度

由于婴配粉市场受新生儿数量影响正在萎缩,成人奶粉作为竞争格局尚未明晰的潜力赛道增量空间更可期待;同时,在国内老龄化背景下,成人奶粉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行业扩容确定性较高,尤其是中老年市场潜力较大。此外,2025年2月8日起,成人奶粉新国标正式实施,驱动乳企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创新”,通过配方升级、精准细分和品质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辣味休闲食品行业: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2737亿 卫龙稳坐龙头地位

我国辣味休闲食品行业: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2737亿 卫龙稳坐龙头地位

休闲食品俗称“零食”,在正餐以外的时间里或休闲时间食用的包装食品。其种类丰富且消费人群广泛,拥有巨大的市场体量。目前我国休闲零食行业正处于“量价齐升”的黄金发展期,市场持续扩容。根据2024年天猫零食节消费报告显示,截止到2024年,我国零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万亿元大关。而这也将给辣味休闲食品带来广阔的发展机会。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卤制品消费增速放缓 行业规模增长受困 头部企业纷纷转型寻求差异化发展

我国卤制品消费增速放缓 行业规模增长受困 头部企业纷纷转型寻求差异化发展

如今,卤味生意是越来越难做!2024年,“卤味卖不动”等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而随着头部上市企业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等2024年业绩的出炉,似乎更加佐证了这一说法。同时面临经营持续承压,2024年头部卤味企业纷纷转型寻求差异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当下,卤味赛道作为消费行业的重要分支,正处于“存量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魔芋行业:高产量、低成本下极具发展潜力 深加工市场提升空间广阔

我国魔芋行业:高产量、低成本下极具发展潜力 深加工市场提升空间广阔

在我国,不仅魔芋的应用开发很多样,种植历史也已经有两千多年,目前广泛分布于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省份。魔芋在全世界大约有 130 种,而我国就有 30 多种,由于部分品种毒性较强,所以目前我国主要栽培三大类品种,即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

2025年04月14日
我国休闲零食行业正处量价齐升黄金发展期 质价比时代供应链将成重要竞争力

我国休闲零食行业正处量价齐升黄金发展期 质价比时代供应链将成重要竞争力

目前我国休闲零食行业正处于“量价齐升”的黄金发展期,市场持续扩容。根据2024年天猫零食节消费报告显示,截止到2024年,我国零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万亿元大关。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中式糕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健康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

我国中式糕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健康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特色食品,中式糕点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在特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消费需求更是高涨,传统中式糕点行业逐渐崛起。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中式糕点行业市场规模达436.6亿元。

2025年04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