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煤层气行业现状 产量提升仍需依靠技术突破撬动

煤层气又称煤层瓦斯,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于。同时,煤层气是近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煤层气的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1立方米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汽油、1.21kg标准煤,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且可与天然气混输混用。煤层气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燃料、汽车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每标准立方煤层气约相当于9.5度电、3立方米水煤气、1升柴油、接近0.8千克液化石油气、1.1-1.2升汽油,而且,煤层气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物,因此它是相当便宜的清洁型能源。

煤层气的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1立方米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汽油、1.21kg标准煤,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且可与天然气混输混用。煤层气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燃料、汽车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每标准立方煤层气约相当于9.5度电、3立方米水煤气、1升柴油、接近0.8千克液化石油气、1.1-1.2升汽油,而且,煤层气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物,因此它是相当便宜的清洁型能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产量逐年增长,但增速大幅下滑

经过十多年的商业开发,我国煤层气行业探明储量和产量已成规模,不断突破。探明储量方面,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0年我国煤气层探明储量已经从1318.4亿立方米增长至3315.5立方米。

经过十多年的商业开发,我国煤层气行业探明储量和产量已成规模,不断突破。探明储量方面,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0年我国煤气层探明储量已经从1318.4亿立方米增长至3315.5立方米。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

产量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煤层气产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截止至2021年我国煤层气产量约为10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5%。尽管近年来我国煤层气探明储量和产量整体上得到增长,但其发展速度开始变得缓慢。

产量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煤层气产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截止至2021年我国煤层气产量约为10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5%。尽管近年来我国煤层气探明储量和产量整体上得到增长,但其发展速度开始变得缓慢。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开采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山西省为主要产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煤层气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当前,我国煤层气行业探明储量和产量增长缓慢,这主要是因为我跟煤层气开发地区普遍存在地质条件复杂、各地开发技术适应性差异大等问题,因此我国煤层气产量的增长更多的是依赖技术突破和投资增长。

从我国各地区煤层气资源比重情况来看,华北地区煤层气资源比重最大,占比约为46.27%,西北地区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而山西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既有山地丘陵,又有高原盆地。西北地区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比重排第二的地区,占比约为25.87%,西北地区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新疆煤层气资源占我国预测资源量的25%,而新疆在全球构造带中处于古亚洲构造域的核心,是连接欧亚大陆构造带之枢纽,地质构造也较为复杂。

从我国各地区煤层气资源比重情况来看,华北地区煤层气资源比重最大,占比约为46.27%,西北地区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而山西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既有山地丘陵,又有高原盆地。西北地区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比重排第二的地区,占比约为25.87%,西北地区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新疆煤层气资源占我国预测资源量的25%,而新疆在全球构造带中处于古亚洲构造域的核心,是连接欧亚大陆构造带之枢纽,地质构造也较为复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产量上,分省市来看,华北地区的山西省为我国煤层气的主要产区,2021年该区的煤层气产量约为89.5亿立方米,占据我国煤层气产量的85.48%。

产量上,分省市来看,华北地区的山西省为我国煤层气的主要产区,2021年该区的煤层气产量约为89.5亿立方米,占据我国煤层气产量的85.4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行业发展潜力较大

煤层气是朝阳产业。日前我国煤层气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更是明确提出:加快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力度,以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煤层气资源探明和产能建设,推动煤系地层多气综合勘探开发。

目前,我国华北油田已在低煤阶单井勘探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未来我国煤层气行业技术仍需不断发展创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11月29日,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简称神安管道)山西至河北段管道干燥完工,已具备投用条件。除此之外,今年2月8日,我国填补煤层气质检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由西南油气田研究院主导制定的国际技术报告ISO/TR 7262《天然气-煤层气质量指标及ISO/TC 193现行标准的适应性》成功发布。ISO/TR 7262国际技术报告可促进各国沟通协调,将有力支撑非常规天然气贸易交接和世界非常规开发生产,进一步提升中国石油在天然气分析测试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发展煤层气行业不仅可以有效弥补我国天然气的供给,同时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及“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煤层气行业具有战略性意义。可以预见,我国煤层气行业发展前景光明,潜力较大,但是未来我国煤层气产量的提升仍需依靠技术突破撬动。

发展煤层气行业不仅可以有效弥补我国天然气的供给,同时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及“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煤层气行业具有战略性意义。可以预见,我国煤层气行业发展前景光明,潜力较大,但是未来我国煤层气产量的提升仍需依靠技术突破撬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LQ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