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核电工程行业发展现状 “双碳”背景下核电建设是能源发展的主旋律

核电指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在聚变或者裂变时释放大量热量,能量按照核能-机械能-电能进行转换的电力。

市场现状

1、发展历程

我国核电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1991年第一座自主研发的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已实现核电技术的可能性;1995-2004年间,国内核电行业受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影响,叠加国内电力供需缺口低位,我国暂缓核电建设进度条,核电行业处于适度发展时期。2005年后,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核电建设进程得到积极快速发展,其中自主掌握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成为国内核电技术发展史的里程碑,当前我国正积极布局第四代核电技术,并取得重大成就。我国核电技术起步虽晚于发达国家,但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发展,我国核电从无到有,核电技术、建造水平等得到历史性突破,实现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

我国核电行业发展历程

<strong>我国核电行业发展历程</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市场规模

(1)核电机组及容量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就我国核电行业规模发展态势来看,近年来国内核电行业整体规模整体呈持续向好态势。首先我国在运核电机组数逐年递增,2021年新增核电机组数3个,截至2022年4月国内核电机组数达到54个。随着地缘政治造成的能源危机不断发酵,全球核电产业重新复苏,未来我国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核电机组数持续新增。

就我国核电行业规模发展态势来看,近年来国内核电行业整体规模整体呈持续向好态势。首先我国在运核电机组数逐年递增,2021年新增核电机组数3个,截至2022年4月国内核电机组数达到54个。随着地缘政治造成的能源危机不断发酵,全球核电产业重新复苏,未来我国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核电机组数持续新增。

数据来源:中国核能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核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目前54个核电机组数分布于17个核电工程项目,如秦山核电厂、大亚湾核电厂、田湾核电厂等;最新的核电工程项目是2021年投运的石岛湾核电厂,这是全球首座运用第四代核电技术并网成功的核电站,不仅具有显著技术优势,还有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防扩污染等优点。此外核电工程均建址于东部沿海8个省份,基本由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电投三家企业建设运营。

我国核电工程建设情况

项目名称 位置 机组 首台机组投运时间 主要项目方
秦山核电厂 浙江海盐 1号机组 1991年 中核集团
大亚湾核电厂 广东深圳 1/2号机组 1994年 中广核集团
秦山第二核电厂 浙江海盐 1/2/3/4号机组 2002年 中核集团
岭澳核电厂 广东深圳 1/2/3/4号机组 2002年 中广核集团
秦山第三核电厂 浙江海盐 1/2号机组 2003年 中核集团
田湾核电厂 江苏连云港 1/2/3/4/5/6号机组 2007年 中核集团
红沿河核电厂 辽宁大连 1/2/3/4/5/6号机组 2013年 中广核集团
宁德核电厂 福建宁德 1/2/3/4号机组 2013年 中广核集团
福清核电厂 福建福清 1/2/3/4/5/6号机组 2014年 中核集团
阳江核电厂 广东阳江 1/2/3/4/5/6号机组 2014年 中广核集团
方家山核电厂 浙江海盐 1/2号机组 2014年 中核集团
三门核电厂 浙江台州 1/2号机组 2018年 中核集团
海阳核电厂 山东海阳 1/2号机组 2018年 国家电投
台山核电厂 广东江门 1/2号机组 2018年 中广核集团
昌江核电厂 海南昌江 1/2号机组 2015年 中核集团/华能集团
防城港核电厂 广西防城港 1/2号机组 2016年 中广核集团
石岛湾核电厂 山东荣成 1号机组 2021年 华能集团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同时2017-2021年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向先进化、规模化发展,核电装机容量从3585万千增至5326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43%;至2022年4月末,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超过2021年全年容量,为5443万千瓦,比同期增长6.6%;预计2025、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7000万千瓦、12000万千瓦。

同时2017-2021年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向先进化、规模化发展,核电装机容量从3585万千增至5326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43%;至2022年4月末,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超过2021年全年容量,为5443万千瓦,比同期增长6.6%;预计2025、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7000万千瓦、12000万千瓦。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2)核电供应能力显著上升,但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极小

我国核电建设经过数十年长足发展,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核电供应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核能发电量逐年攀升,从2017年的2480.7亿千瓦时升至2021年的4075.2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21%;至2022年4月全国核能发电量累计131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

我国核电建设经过数十年长足发展,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核电供应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核能发电量逐年攀升,从2017年的2480.7亿千瓦时升至2021年的4075.2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21%;至2022年4月全国核能发电量累计131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就核电占总全国发电量比重而言,近年来核电占比呈稳步上升趋势,2021年比例达到5.02%,2022年4月底比例增至5.06%。然而对标其他核电国家法国、乌克兰、匈牙利,只能望其项背,这些国家核电量占比均高于50%。因此在能源转型背景下,我国将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核电建设力度,争取2030年核电发电量占当前比增加到8%,核电占比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就核电占总全国发电量比重而言,近年来核电占比呈稳步上升趋势,2021年比例达到5.02%,2022年4月底比例增至5.06%。然而对标其他核电国家法国、乌克兰、匈牙利,只能望其项背,这些国家核电量占比均高于50%。因此在能源转型背景下,我国将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核电建设力度,争取2030年核电发电量占当前比增加到8%,核电占比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2019年后核电工程投资规模回升

2011年深受日本福岛核电泄露事故影响,我国核电项目审批明显收窄,进入“零核准”局面,核电产业市场随之低迷。直至2019年,核电建设经过长期放缓后蓄势待发,核电项目陆续开闸,期间共有11个核电项目被核准,我国积极安全有序推进新的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2019年以来核准的核电工程项目

核准时间

项目名称

技术路线

主要项目方

2019

山东荣成示范项目

国和一号

国家电投

福建漳州12号机组

华龙一号

中核集团

广东太平岭12号机组

华龙一号

中广核集团

2020

海南昌江34号机组

华龙一号

中核集团

浙江三澳12号机组

华龙一号

中广核集团

2021

江苏田湾78号机组

WER-1200

中核集团

辽宁徐大堡34号机组

WER-1200

中核集团

海南昌江示范项目

玲龙一号

中核集团

20224

浙江三门34号机组

CAP1000

中核集团

山东海阳34号机组

CAP1000

国家电投

广东陆丰56号机组

华龙一号

中广核集团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核电工程投资规模随核电政策相应变化,2019年在政府支持主导下,国内核电工程规模逐步回暖,2019-2021年投资额分别为335亿元、378亿元、538亿元,尤其是2021年投资规模增幅达到42.3%;至2022年4月核电工程累计投资额139亿元,同比增长4.5%。

我国核电工程投资规模随核电政策相应变化,2019年在政府支持主导下,国内核电工程规模逐步回暖,2019-2021年投资额分别为335亿元、378亿元、538亿元,尤其是2021年投资规模增幅达到42.3%;至2022年4月核电工程累计投资额139亿元,同比增长4.5%。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PY)

据公开资料显示,约五成核电工程投资额用于核电设备建设,40%投资基础设施,剩余的用于辅助设施。

据公开资料显示,约五成核电工程投资额用于核电设备建设,40%投资基础设施,剩余的用于辅助设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规模展望

总体来说,核电符合“双碳”目标,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主要优势有绿色环保、发电成本低、发电稳定且利用率高、存储运输方便、核燃料资源丰富等。具体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毋庸置疑煤电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最高,水电、光伏、风电、核电均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不过这几者间水电间接排放二氧化碳量最多,核电间接排放二氧化碳量最少,每千瓦时仅排放21克二氧化碳。

总体来说,核电符合“双碳”目标,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主要优势有绿色环保、发电成本低、发电稳定且利用率高、存储运输方便、核燃料资源丰富等。具体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毋庸置疑煤电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最高,水电、光伏、风电、核电均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不过这几者间水电间接排放二氧化碳量最多,核电间接排放二氧化碳量最少,每千瓦时仅排放21克二氧化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双碳”政策下,核电建设迎来发展契机,未来核电发展将是能源发展的主旋律,后续发展空间广阔。当前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完成自主研发后积极投运,第四代核电技术有序布局,我国核电技术已处于世界前列。在此良好发展态势下,国内核电装机容量仍有上升空间,预测2026年装机容量约9000万千瓦。

在“双碳”政策下,核电建设迎来发展契机,未来核电发展将是能源发展的主旋律,后续发展空间广阔。当前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完成自主研发后积极投运,第四代核电技术有序布局,我国核电技术已处于世界前列。在此良好发展态势下,国内核电装机容量仍有上升空间,预测2026年装机容量约9000万千瓦。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中国大陆核电进入复苏阶段 数据中心供电瓶颈推动核电小型化需求

2025年中国大陆核电进入复苏阶段 数据中心供电瓶颈推动核电小型化需求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大陆并网运行的核电机组58台,总装机容量6088.094万千瓦,机组数量仅次于美国的94台,位居世界第二位,并网机组总装机容量仅次于美国9695.2万千瓦和法国6302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位。

2025年02月06日
车企纷纷布局高压快充车型 我国高压快充行业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

车企纷纷布局高压快充车型 我国高压快充行业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

交流充电系统一般被称为“慢充”,而直流充电系统一般被称为“快充”。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从2022年到2023年9月,直流公共充 电桩的占比整体保持稳定,且总体低于交流公共充电桩的占比,截止2024年上半年,国内直流与交流充电桩占比大致为45:55。

2025年01月24日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助推我国风电运营行业高速发展 海上市场值得期待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助推我国风电运营行业高速发展 海上市场值得期待

近年来,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9.5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9%。其中,火力发电量6.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3.2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

2024年12月26日
我国柔性直流输电行业建设步入快车道 特高压+大容量为必然趋势

我国柔性直流输电行业建设步入快车道 特高压+大容量为必然趋势

2020年以来,中国电网侧投资开启高增速,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上半年我国电源工程投资完成额为34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为25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7%,国内电网侧投资迅速上量。

2024年12月05日
我国智能变电站行业:电力侧需求规模巨大 目前已形成完全市场化竞争格局

我国智能变电站行业:电力侧需求规模巨大 目前已形成完全市场化竞争格局

受益国家政策推动,2019年我国智能变电站市场规模达225.6亿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府推动智能变电站渗透进一步上升,2020年以来随着充电桩等领域需求的増长,智能变电站市场规模保持稳步上升,到2023年超过312.4亿元。

2024年11月25日
我国火力发电行业:发展基本进入平稳区间 五大发电集团占据绝对优势

我国火力发电行业:发展基本进入平稳区间 五大发电集团占据绝对优势

我国火力发电已经过了高增速增长的时代。虽然我国用电量仍然保持较好的增速,但是以水电、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展更为高速,使得我国火力发电增长压力较小,行业发展基本进入了平稳的区间,市场规模增长也较为缓慢。截止2024年上半年,我国火力发电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961亿元,总体维持平稳的态势。

2024年11月09日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正走向深海化 柔性直流传输让海底电缆受益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正走向深海化 柔性直流传输让海底电缆受益

2023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3GW,近年来收到多方面影响,海上风电新增进度不是很理想。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处新能源转型期  用电、变电、配电环节将成未来发展重点

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处新能源转型期 用电、变电、配电环节将成未来发展重点

随着宏观政策、数字技术进步与升级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影响,能源与互联网融合进程加快,智能电网行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发电量庞大伴随数字技术进步与升级,能源与互联网融合进程加快,智能电网进入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18-2023年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由727.6亿元增长至1112.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1.19%

2024年09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