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历程、市场规模及前景展望 产业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历程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历经三个阶段:1990-2000年,我国网络安全处于被动应对式防护阶段;2001-2015年,我国网络安全处于静态综合式网络纵深防御阶段;2015年至今,我国网络安全处于动态积极防御阶段。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历经三个阶段:1990-2000年,我国网络安全处于被动应对式防护阶段;2001-2015年,我国网络安全处于静态综合式网络纵深防御阶段;2015年至今,我国网络安全处于动态积极防御阶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网络安全产业市场规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数字经济时代下网络安全成为核心产业之一,自《网络安全法》将网络安全提升至法律层面,我国的政策落地节奏逐步加快,为网络安全创造发育环境。《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网络安全法》等规范性政策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金融数据安全评估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引导性政策共同构成了网络安全的良好发展环境。伴随下游多行业(政府、金融、运营商、教育、医疗、能源)需求释放,近些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飞速发展,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32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01亿美元。

数字经济时代下网络安全成为核心产业之一,自《网络安全法》将网络安全提升至法律层面,我国的政策落地节奏逐步加快,为网络安全创造发育环境。《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网络安全法》等规范性政策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金融数据安全评估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引导性政策共同构成了网络安全的良好发展环境。伴随下游多行业(政府、金融、运营商、教育、医疗、能源)需求释放,近些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飞速发展,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32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01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网络安全产业前景展望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潜力巨大。从市场规模看,2020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为1367亿美元,北美市场规模为640亿美元,占比46.8%,我国市场规模82亿美元,仅占比6.1%。相比之下,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从市场规模增速看,2015-2021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5年CAGR仅在10%左右,而我国CAGR达21%。从网络安全支出来看,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支出为98亿元,占IT总支出比重仅为1.87%,低于全球3.74%的水平。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潜力巨大。从市场规模看,2020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为1367亿美元,北美市场规模为640亿美元,占比46.8%,我国市场规模82亿美元,仅占比6.1%。相比之下,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从市场规模增速看,2015-2021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5年CAGR仅在10%左右,而我国CAGR达21%。从网络安全支出来看,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支出为98亿元,占IT总支出比重仅为1.87%,低于全球3.74%的水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网络安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我国网络安全产品以硬件为主,占比超50%,远高于全球网络安全硬件占比,软件和服务分别仅占比37.4%、11.1%。近年来由于“云大物工移智”几大应用场景的拓展,我国网络安全中的安全软件与服务支出持续增加,2021年占比分别达到约38.9%、19.8%,硬件占比下降至41.3%左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向好,预计2024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市场规模达约3570亿元。

我国网络安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我国网络安全产品以硬件为主,占比超50%,远高于全球网络安全硬件占比,软件和服务分别仅占比37.4%、11.1%。近年来由于“云大物工移智”几大应用场景的拓展,我国网络安全中的安全软件与服务支出持续增加,2021年占比分别达到约38.9%、19.8%,硬件占比下降至41.3%左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向好,预计2024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市场规模达约357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此外,美国限制向中国共享网络漏洞加速网络安全国产化替代。2021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临时规定,要求“禁止攻击性网络工具出口”,旨在阻止美国实体单位向中、俄出售攻击性网络工具,并同时限制对D组国家政府(我国被列为D组国家)的网络漏洞和事件响应共享。2022年5月26日,BIS发布最终确认稿,相关网络安全禁令正式生效。对国内市场而言,美国的安全禁令进一步增大了美国网络安全公司向国内机构销售产品的合规成本,加速我国网络安全下游客户对于网络安全产品的全产业链国产化替代,使国内一批领导者企业受益,营收快速增长。

此外,美国限制向中国共享网络漏洞加速网络安全国产化替代。2021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临时规定,要求“禁止攻击性网络工具出口”,旨在阻止美国实体单位向中、俄出售攻击性网络工具,并同时限制对D组国家政府(我国被列为D组国家)的网络漏洞和事件响应共享。2022年5月26日,BIS发布最终确认稿,相关网络安全禁令正式生效。对国内市场而言,美国的安全禁令进一步增大了美国网络安全公司向国内机构销售产品的合规成本,加速我国网络安全下游客户对于网络安全产品的全产业链国产化替代,使国内一批领导者企业受益,营收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多模态大模型与各产业融合正加速落地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占据市场重要地位

多模态大模型与各产业融合正加速落地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占据市场重要地位

在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我国大模型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而多模态大模型作为AI模型的发展方向,在各项相关技术愈发成熟下,其应用领域也将愈发广泛,比如说商业定制、游戏和影视等。2024年上半年,国内多模态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为33.33亿元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电子游戏行业:小程序游戏带来新增量 腾讯、网易等巨头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我国电子游戏行业:小程序游戏带来新增量 腾讯、网易等巨头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2023年,国内电子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029.64亿元,同比增长13.95%,首次突破3000亿关口。2024年1-6月,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472.67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长趋势平缓。

2024年12月02日
我国算力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供需匹配度提升空间大 大数据市场价值有待挖掘

我国算力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供需匹配度提升空间大 大数据市场价值有待挖掘

从区域市场来看,受我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的影响,我国算力行业区域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2024年上半年我国算力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华东地区占比37.63%,华中占比9.18%,华南占比16.81%,华北地区占比18.53%,东北地区占比2.56%,西南地区占比11.67%,西北地区占比3.62%。

2024年11月04日
小游戏异军突起成为手游细分新贵 蓝海市场下行业尚未出现垄断性龙头公司

小游戏异军突起成为手游细分新贵 蓝海市场下行业尚未出现垄断性龙头公司

国内小游戏平台最大的当属微信小程序游戏平台。微信小游戏平台诞生于2017年的《跳一跳》,并在2018年开放接入,目前已有接近40万开发者,2023年小游戏规模同比增长超50%,超100个团队季度流水超千万元。

2024年09月13日
我国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目前市场正面临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挑战

我国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目前市场正面临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挑战

目前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正在规划建设亚洲最大的智算中心。各级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开启智算中心建设计划,目前已有超过40座城市布局智算中心。在行业下游需求驱动和政策持续引领下,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达到1466亿元。

2024年08月09日
新兴技术带来新增长点 技术创新成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新兴技术带来新增长点 技术创新成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推动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7805亿元,并且仍在不断增长。

2024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