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证监会的定义,基金投顾是指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产品的投资建议,辅助客户做出投资决策或者按规定代理客户办理交易申请的经营性活动。简单来说,基金投顾就是“授权委托,代客理财”,根据客户投资需求和偏好,自动匹配合适的策略组合,客户通过中长期持有来获得收益。
我国基金投顾行业简述
基金投顾 |
内容 |
本质 |
基金产品组合+投顾服务 |
参与主体 |
基金投顾持牌机构 |
产品形式 |
基于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基金组合产品 |
投资范围 |
公募基金产品或经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同类产品 |
服务范围 |
非管理型基金投顾: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辅助客户做出投资决策。 管理型基金投顾: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辅助客户做出投资决策、代理客户进行交易。 |
收费类目 |
投资顾问费以及基础固定费用 |
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机构从事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可以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协议约定向其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或代理客户进行交易,并直接或者间接获取经济利益。基金投顾业务是帮助投资者更好投资基金、践行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普惠金融使命的一个探索,其核心目标也是将来自资管领域的良好收益,转化成为客户账户的收益。
1、市场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基金投顾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居民正处于财富积累的加速阶段,而伴随着社会净财富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传统的储蓄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转而青睐各类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综合风险和收益考虑,基金成为了广大投资者们的新选择。因此我国基金市场发展迅猛,规模再创新高。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从2015年到2021年我国公募基金规模从8.397万亿元增长至25.563万亿元左右,公募基金数量也从2015年的2722只增长至2021年的9288支。截止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公募基金数量已经突破万支,达到10010支,公募基金规模达到26.786万亿元。现如今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全球排位上升至第四、亚洲第一。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然而,相较于基金市场规模的攀升,基民收益则呈现分化的情况。一方面,基金产品数量快速上升,投资者选择困难,且我国不断推出另类投资基金、公募FOF等产品,普通投资者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个人投资者普遍具有不良投资习惯,大部分投资者都有定投放弃、追涨杀跌、频繁买卖和持仓时间短等投资习惯。因此我国出现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据统计,在2021年我国基民中有53%的人亏损,盈利超过10%的基民占比则仅有11%。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投顾应运而生。2019年10月25日,证监会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基金投顾业务正式启航。近三年来,我国基金投顾行业也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开”的步骤逐步发展,而且行业也凭借着其自身优势,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快速扩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我国基金投顾行业业务试点的三周年里,国内试点机构也从最初的5家发展至目前包括基金公司、券商、第三方投顾平台和银行在内的60家机构获得试点资格,基金投顾业务也实现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底,基金投顾试点机构服务资产约980亿元,服务客户约367万户。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市场痛点
近三年来,尽管我国基金投顾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但当前我国基金投顾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一,当下我国基金投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投资者认为收益率达不到预期。分析来看,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下国内基金投资者不成熟的投资理念和行为,自身缺乏“长钱”思维以及对基金投顾“投前、中、后”全程服务的正确认知。
投资收益的本质,即为“买入” 和“卖出”时的价差,收益率的高低是由买入行为和卖出行为共同决定的。当前国内基金投资者普遍单方面重视“买”的过程,往往忽略了“卖”的方法和时机的重要性,花大把力气在投前资产配置、热点追踪、策略有效性的研判,但却忽略了“卖”的方法和时机,这便容易出现在错误时机过早止盈止损的主观损耗行为,对基金经理投资水平等情况产生了负面抵消,进而拉低收益的最终水平;另外国内投资者普遍存在“追求短期利益”的理念, 投机多过投资,这与“成功的投资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行业规律相悖,导致基金投资者的短期投资收益波动较大,短期“投机”获得高收益的概率远低于长期“投资”。
其二,当前我国基金投顾服务倾向于“卖方”思维,投顾模式亟待转变。卖方投顾与买方投顾相比,卖方投顾思维是站在经营机构角度,以经营机构的利益为中心;而买方投顾则是站在客户角度,以客户利益为中心。基金投顾要想做到“千人千面”,就需要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发展买方投顾思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然而,行业内“买方投顾”仍未普及,现有的“卖方”思维大大限制行业发展。究其原因,然而现有的“卖方思维”由来已久,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原因在于,一方面,长期以来行业都较为注重规模排名,销售方在业绩压力面前也无法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另一方面,投资者对“投顾需要收费”尚持观望怀疑态度,短期内无法立马转变思维。
其三,当前我国基金投顾行业缺乏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及其它长、中、短期财富规划。实际上,除了追求理财盈利目标外,客户还会有养老、教育、医疗等多种长期需求,或者根据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配置适合自己的“短、中、长”期目标策略组合。与海外投顾策略普遍重视“投后体验”,目前我国基金投顾业务还在发展初期,策略模式单一,基金投顾服务尚未与客户的需求充分结合,尚未真正体现“顾问服务能力”。而基金投顾目标类型的相对单一会造成产品同质化,也会加剧客户对于短期利益目标的追求,忽略挖掘自身的多样长期理财需求。
其四,当前我国基金投顾行业主动投资仍是市场主流,市场已有投顾对“顾”的功能挖掘尚浅,被动型底层资产缺乏。而且被动基金相较主动基金,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小,有稳定和费率低等方面的优势。从账户管理层面来说,受制于系统建设难题,目前已上线的多数投顾策略在投后服务方面还是比较标准化,难以真正实现针对客户不同买卖时点个性化服务管理;从投后陪伴层面来说,“顾”的价值还在于向投资者提供投后调仓、实时资讯以及正确的投资行为指导等,机构及其服务内容需要与投资者共同成长。因此已有投顾对“顾”的功能深度挖掘较为重要。
3、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针对多年以来国内“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这一问题,我国基金投顾行业通过持续提供“全周期陪伴式服务”,帮助投资者纠正投资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力争在不断优化资产配置组合的基础上,帮助投资者获取基金投资的长期收益。在仅不到3年的时间里,我国各类机构持续探索,排除市场不成熟、机构及服务待改进等间接因素,基本明确了基金投顾业务的行业发展方向并取得一定发展。然而,截至2021年底,我国基金投顾渗透率仅为0.4%,和发达市场相比,例如美国,据悉其在2021年初基金投顾规模高达83.7万亿美元,账户达6400万个,机构1.3万家,从业人员84万人。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基金投顾行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基金投顾行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投顾业务模式、系统建设投入、投资策略构建等需要时间积累,行业机构、监管框架与新的业务模式也需要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尽管当前行业市场存在较多问题,但是目前行业内已有不少试点投顾机构开始直面行业市场发展中的痛点,例如已有一些试点机构不断在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理财场景包装,包括养老、子女、教育等,而且很多试点机构开始单独设立投顾服务队伍,不断招募有经验的海内外人才,从图文音频,到直播短视频,从新闻资讯到投资策略,不仅有定期管理报告、投后服务等常规内容。未来随着行业市场的不断成熟,市场痛点或被一一解决。基金投顾的成功,三分靠“投”,七分靠“顾”,目前,我国基金投顾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行业市场一片蓝海,千亿市场指日可待。(LQM)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