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调酒定义及工艺流程
预调酒就是预先调配好的酒精饮料,是以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等为酒基,加入可食用原料(糖、果蔬汁等)或药食两用的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等,进行调配、混和,含有或不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酒,其颜色鲜艳,酒精度数较低,在2.5%-9%之间,口感偏甜,容易饮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预调酒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预调酒的生产工艺来看,主要有七个环节:原料预处理、配料、过滤、碳酸化、灌装、杀菌、包装。在这七个环节中,决定预调酒的口味、口感的核心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原料选择及调配研发等环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已从调整期进入稳步回升期
世界上第一瓶真正意义上的预调酒诞生于1995年,一名澳大利亚人在英国以独特的配方调制出了第一杯预调酒,此后预调酒便迅速风靡英国,并漫延至北美、日本及其它世界时尚中心。与国外相比,我国预调酒行业起步相对略晚,而且初期市场主要是被欧美进口品牌占据,消费者对于预调酒的认知度不高。就我国预调酒行业具体发展历程来看,行业发展至今一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市场早起探索培育期(1900-2012年)、发展过热引发调整期(2013-2017年)和市场稳步回升期(2018年至今),其中市场早起探索培育期中包括启蒙、探索和培育三个阶段,发展过热引发调整期中又包括快速增长阶段和调整阶段。
上世纪末,随着预调酒逐渐风靡日本、东南亚等地,我国预调酒行业开始启蒙,但当时的预调酒仅仅是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的夜场及高端餐饮渠道;经过近10年的探索发展,在21世纪初国内RIO预调鸡尾酒诞生,百加得、三得利等国外知名厂商也陆续进军国内市场,行业开始进入探索阶段;2006年到2012,市场逐渐进入培育阶段,产品呈现多样化发展,口味和包装方面都逐步实现了创新突破,国内预调酒市场体量也逐渐超过百万箱。紧接着从2013年开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保持了高速发展,市场容量CAGR超过75%,高毛利及成长空间使得经销商积极性高涨,渠道下沉,力度加大,同时市场竞争也开始趋向无序,因此从2016年开始渠道大量囤货造成的库存问题暴露,部分新进入厂商开始退出市场竞争,行业进入了调整阶段。经调整之后,消费也回开始归理性化,自2018年后,行业回归正常增长,市场整体进入回升阶段。
我国预调酒行业发展历程
时期 | 阶段 | 发展情况 |
市场早起探索培育期(1900-2012年) | 1990-2000年启蒙阶段 | 预调酒登陆中国市场,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的夜场及高端餐饮渠道。 |
2001-2005年探索阶段 | 不同的预调酒品牌逐步出现在我国,百加得、三得利等国外知名厂商陆续进军国内市场;同时,以生产“RIO(锐澳)”品牌的巴克斯酒业为代表的国内预调鸡尾酒企业也开始进行探索和发展。 | |
2006-2012年培育阶段 | 这一阶段市场总体规模较小,产品呈现多样化调整的趋势,口味方面更加适应国内消费群体的习惯,包装方面年轻化时尚化,2006年度全国预调鸡尾酒销售总量约百万箱,逐步进行KA渠道布局,形成百加得+巴克斯双龙头体系,且本土生产的预调鸡尾酒产品市场规模逐步超过了全进口的预调鸡尾酒品牌。 | |
发展过热引发调整期(2013-2017年) | 2013-2015年快速增长阶段 | 市场总量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市场容量CAGR超过75%,高毛利及成长空间引发一轮尝鲜式消费热潮,预调酒厂商投放大量广告进行消费者教育,经销商积极性高涨,渠道下沉,力度加大,茅台等酒厂也纷纷推出鸡尾预调酒品牌,市场竞争趋向无序。 |
2016-2017年调整阶段 | 国内预调酒市场连续两年负增长,消费者趋于理性,需求热度降低,渠道大量囤货造成的库存问题暴露,部分新进入厂商开始退出行业竞争,主流企业集中度开始提升, RIO市场份额逐渐提升,并更加注重提升产品的复购率。 | |
市场稳步回升期(2018年至今) | 2018年至今平稳回升阶段 | 消费回归理性化之后,行业回归正常增长,同时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以RIO为首推进渠道变革和消费者培养,市场整体进入回升阶段。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行业规模高开低走后迎来第二春
我国预调酒行业销售规模来看,从2015年到2018年其整体呈现的是“高开低走”态势,2018年之后一直持续至2021年,市场销售规模则呈现稳步回升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预调酒行业销售规模便增长至了15.28万吨;此后随着行业调整期的来临,其销售规模便逐步下降,到2017年下降至9万吨左右;一直到2018年开始,随着消费回归理性化之后,行业销售规模逐步回升,2020年其销售规模回升至12.92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规模方面,其整体呈现的也是“高开低走后回升”态势。从2009年到2015年,我国预调酒市场规模便从2亿元增长至约35亿元;到2018年其市场规模便下降至20亿元左右;此后便出现回升,在2020年回升到32亿元左右;2021年持续回升,截止至2021年我国预调酒市场规模约为46.55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分析我国预调酒行业在2015年后“低走”的原因:供给端方面,由于行业技术门槛低,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纷纷涌入,而行业又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产品标准,这使得行业内企业参差不齐,大量品质不过关的产品开始涌现市场,且而且产品定位混乱且定价过高,行业陷入无序竞争;需求端方面,在消费习惯尚未养成的背景下,由于产品定位混乱、定价过高抑制了市场真实需求。因此自2015年后市场泡沫开始破碎,行业销售规模市场规模均呈现下降态势。2018年后,以RIO为首推进渠道变革和消费者培养,国内预调酒 市场消费逐渐回归理性,行业也随之逐渐回归正常增长,而且近两来国内低度、微醺酒兴起,年轻女性逐渐成为我国预调酒消费大军,在此机遇下我国预调酒行业规模发展迎来第二春。
4、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仍需不断挖掘
当前尽管我国预调酒行业已经步入稳步回升期,但是无论是与国内其他酒类市场比较还是与国际同类别酒比较,其都还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仍需不断挖掘。
国内市场来看,我国有历史悠久的酒文化与消费习惯,酒类市场在我国早已达到万亿级别市场规模。产量方面来看,国内啤酒、白酒产量占比分别达67.36%、14.06%,相比之下包括预调酒在类的其他酒类产量占比仅有5.41%;消费量来看,我国啤酒消费每年大概4000万吨,白酒消费每年大概是在700-800万吨,相比之下国内预调酒每年消费量不到50万吨,由此可见我国的预调酒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国际市场来看,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预调酒的人均销量均远低于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主要发达国家排名前三)。截止至2021年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的预调酒人均销量分别为13.6、14.4、7.7升/人,分别占本国酒类销量约 22%、14%、8%,相比之下,我国预调酒人均销量只有0.15 升/人左右,占到国内酒类销量也只有0.42%,由此可见我国预调酒行业市场发展空间仍需不断挖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市场洗牌期已过,百润成为龙头企业
行业竞争情况来看,市场已经经历了大洗牌,现如今市场洗牌期已过,且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回升,部分新进入厂商开始退出行业竞争,市场企业集中度开始提升,百润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根据数据显示,在2012年百润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1%;到2018年其一家市占率便达到84%;截止至2021年其市占率已经接近9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1年我国预调酒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百润占据行业绝对龙头地位,市场份额高达89.4%;相比之下三得利、百加得只有约2.4%和0.5%的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百润品牌成为龙头企业的原因来看,一方面,在行业急剧萎缩的2016-2017年,公司积极募资扩产,进行产能扩建,截至2021年,公司已经拥有自建产能6600万箱;另一方面,在行业调整期公司积极进行渠道改革,一改传统酒水的渠道运作方式,积极布局电商等新渠道,并向饮料的渠道运作方式靠拢,截至2021年,百润的数字零售渠道已经实现了整体营收的25%。这些均助力百润逐渐成为了我国预调酒行业的领头羊。
6、龙头企业有望带领市场持续扩容
总的来说,随着低度酒市场的快速发展,预调酒近些年来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从之前的低谷期慢慢复苏,目前我国预调酒行业市场发展已经迎来了第二春,市场规模稳步回升。尽管如此,但目前我国预调酒市场渗透率仍然不高,行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健康”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饮酒的习惯正在逐步向低度、营养、安全、个性等方向转变,这也为我国预调酒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
当前行业已经经历了一轮洗牌,市场竞争格局已然定型,百润已经成为引领行业进步的龙头企业。百润旗下的预调酒RIO产品上市至今已近20年,经过近20年的努力,RIO至今已然成了预调酒的代名词,消费者已经形成了“RIO=预调酒”的概念。除此之外,百润其自身创新能力也较强,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场景、新口味、新包装,并根据酒精含量差异推出不同的系列,现该公司已经对食品饮料口味发展趋势有一套自己的研究体系,并成功打通基础研究、调香及应用、预调鸡尾酒研发、烈酒研发等各板块研发通道,进行了上到辅料、基酒,下到终端消费者的全产业链布局。预计未来百润将有望带领我国预调酒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容,助力预调酒在国内市场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LQM)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