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存储行业概述、分类及地位
数据存储是指记录和保存数字信息以供当前或未来运营之用的磁性、光学或机械介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数据存储介质有:移动硬盘、固态硬盘(SSD)、可记录光盘、U盘、闪存、SD卡、SM卡、记忆棒、SDHC卡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数据存储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数据存储对象包括数据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或加工过程中需要查找的信息。当前,组织机构和用户需要数据存储来满足高级计算需求,例如大数据项目、人工智能 (AI)、机器学习和物联网 (IoT)。需要庞大数据存储量的另一个原因是防止由于灾难、故障或欺诈导致的数据丢失。因此,为避免数据丢失,组织机构还可以使用数据存储作为备份解决方案。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存储数据,用户都需要存储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分为两大类:直接区域存储和基于网络的存储。
数据存储设备的分类
分类 | 介绍 |
直接区域存储 | 直接区域存储也称为直连存储 (DAS),顾名思义,这种存储器通常位于本地区域并直接连接到访问它的计算机。通常,只有一台计算机与之连接。DAS 也可以提供良好的本地备份服务,但共享功能有限。 DAS 设备包括软盘、光盘 (CD 和 DVD)、硬盘驱动器 (HDD)、闪存驱动器和固态驱动器 (SSD)。 |
基于网络的存储 | 基于网络的存储支持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对其进行访问,因此更有利于数据共享和协作。它的异地存储能力也使其更适合备份和数据保护。有两种常见的基于网络的存储设置:网络连接存储 (NAS) 和存储区域网络 (SAN)。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行业地位来看,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而存储作为数据的载体,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础、数据中心构建的基座,也是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数据存储行业的发展在数字经济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线上业务催生存储资源需求,行业规模连续五年保持正增长
数据显示,2017-2022年期间,我国数据存储行业的市场规模均保持着正增长态势,虽然新冠病毒的流行严重冲击了全球服务器和存储市场,在2020年上半年造成“重大”短期影响,但数据存储行业整体稳步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政府、教育、公共服务、新媒体等行业线上业务广泛铺开,对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的“承载”能力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大量并发的在线业务首要的需求是计算资源和带宽资源,其中,内容生产方(如UGC)产生的大量数据,如图片照片、音视频、文档等,会催生存储资源的需求,尤其是医疗、政府等行业大幅增加了企业级存储的需求。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预测,中国企业级数据量将从2015年占中国数据量的49%增长到2025年的69%。
资料来源:IDC、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据存储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至5983.44亿元,同比增长了10.11%。未来,伴随着市场数据量、数据类型、分析算法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存储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2023年我国数据存储市场规模将突破8500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在碳中和的大势所趋下,“能耗指标”和“碳排放指标”将成为数据中心行业竞争的核心资源,届时数据存储企业将更专注“降能耗”工作。
3、非结构化数据成为数据增长主流,带动数据存储行业快速增长
当前,非结构化数据在各行各业中占比越来越多,比如金融行业的“双录”资料、医疗行业的影像资料、教育行业的教学文档、传媒行业的音视频素材,税务工商,社保等各类业务办理机构影像资料,公安执法的视频存档等。此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结构化数据的查询使用场景也越来越多见,比如以图搜图、视频搜索等。2023年中国的数据量超过80%是非结构化数据,成为数据主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积累和沉淀了非常多的数据,需要发挥数据的业务价值,大数据和AI技术被应用到很多的业务场景当中,因此催生了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的市场需求,比如自动驾驶、超高清、IOT等业务场景将带来更多数据;以大视频、备份归档为代表的业务,数据量大,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发展趋势为高密度、低成本介质,追求极致成本与极致性能是典型的业务走向;以自动驾驶为例,研发过程中,每一辆测试车辆每天产生的数据在10TB到64TB之间,而这些数据需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分析,并且研发过程累积的数百PB数据需要保存30年以上。可以看到,新技术、新业务催生出了新的数据存储需求,预计2025年我国新增数据量将达到48.6ZB,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国内厂商出海风帆拉满,欧美线路和东南亚线路是出海的优选项
在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数据存储企业在海外市场大显身手。一方面,国内数据存储厂商拥有多年“出海”经验,能在海外提供更快速高效的本地化服务。另一方面,我国地域范围广、气候环境丰富多样,在数据存储中心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地域特色的产品和技术。
当前,欧美线路和东南亚线路是国产厂商出海的优选项。欧美线路来看,国际数据存储巨头齐聚,是商业化难度最大、技术趋势最为领先、最具挑战性的市场,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市场,在世界顶级市场拿下标杆案例,是国产数据存储厂商出海的重要意义,之后进击日韩基础软件市场,已成为比较理想的发展路径;另一条是东南亚线路,相对中国,现阶段东南亚的互联网水平整体较为滞后,处于互联网业务激增、传统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经国内数字化转型打磨多年的国产数据存储产品与东南业市场现阶段的用数需求契合。未来国内数据存储厂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原始技术创新,做优产品质量,针对重点海外市场打造出更具特色的数据存储产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虽然我国数据存储厂商在运营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但相关技术仍是我国的薄弱环节,我国的存算比仅为1:2.4,远低于美国的1:0.9,存算发展不够均衡,因此,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高可控能力是当务之急。
5、“东数西算”、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为数据存储发展带来新机遇
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国家围绕数据中心的算力统筹规划,连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提出了以“东数西算”为核心的多层次、一体化数据中心全新布局。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批复,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内蒙古、甘肃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标志着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拉开序幕。从本质上来看,“东数西算”工程就是要打造一个存、算、用分离的算力基础平台,这势必会给数据存储行业带来新的挑战。
在“东数西算”战略下,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也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型数据中心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其算力服务的提供需要大量的数据存储、管理、备份等技术支持。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其后续运营维护所需的各类服务囊括了整个数据存储行业的众多领域,从数据存储介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管理软件到运维服务等,整个产业链的相关企业都会因此受益。另外,为了满足数据中心建设的需求,数据存储行业也会不断致力于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各类技术产品和服务也呈现不断升级的趋势。数据存储行业的发展将为数据中心建设提供逐渐增长的技术红利。总的来看,新型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拉动数据存储行业的发展,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6、以提高安全性、效率性和降低成本为目标,行业正在经历重大转型
随着各行业“云化”和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基于云原生技术来构建、管理应用,充分利用云的优势来助力业务创新,这也使得数据存储行业开始经历由多种因素驱动的重大转型,包括对数据安全性、读写速度、存储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需求。
安全性:随着大数据体量的不断增加,目前简单的加密技术已经无法胜任越来越高级的数据存储安全需求,对数据存储的物理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数据的多副本与容灾机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万物互联时代,对于存储产品来说,安全不仅包括存储安全、访问安全,还要能防攻击。比如,中国天眼FAST是当今世界上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具有强大的脉冲星搜寻能力,自2017年投入运行以来共发现300多颗脉冲星,也产生了巨大的天文级大数据。为其提供数据存储的平台不仅要“接得住、存得下”,还要具备很强的安全能力。
读写速度:一直以来,衡量存储技术进步的主要依据是存储容量和读写速度。万物智联时代,需要速度、功耗、容量等性能更强的新型存储器;不同应用场景对数据存储容量、数据传输速度、存储性能等的要求都在不断进步。例如:在新兴的信息技术领域,比如人工智能,数据存储性能,比如读写速度,决定了人工智能算法能否快速获得足够的训练数据,从而不断优化算法,打造敏捷模型。
存储效率:当存储效率和容量能够达不到要求,计算能力几乎无法发挥作用。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个人、企业、社会等时时刻刻产生大量的数据,不断增长的超大规模的数据量对数据存储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降低成本:存算一体模式下,计算和存储是等比例扩容,带来计算、存储资源使用不均的情况,浪费了投资。另外,存储的数据量越大,需要进行的管理、资本费用以及运营开支也就越多。随着存储成本在企业的IT资本和运营开销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企业正寻找方法来尽可能减少这些因素。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2022年4月,数据存力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其中存力是重要基石,数据存力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数据存力,必须建设专业存储作为有力支撑。可以看到,数字存力的提出擘画了数字存储发展的新蓝图。(LZC)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