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制品行业竞争趋缓,市场形成双寡头格局
纵观乳制品行业发展历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由不同细分品类带动行业发展,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伊利蒙牛最终脱颖而出。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乳制品行业处于萌芽期,奶牛存栏量低、奶类产量低、人均占有量低,因此仅能凭票定量供应,在此期间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缓慢。
改革开放后至2008年,我国乳制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期间,我国对奶牛品种进行培育提高产量,配合开放后的市场,在供需两端均得到快速发展。在此期间,由于引进超高温灭菌和利乐包装技术,常温奶制品得以迅速发展,2008年之前行业增量主要由常温液奶提供。
2008年至2018年,行业进入提质阶段,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优质品牌形象修复消费者信心。2008年,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低质竞争导致了三聚氰胺事件,消费者对我国国产乳品信任度大幅降低,进口奶粉、乳品占比逐年提高。为应对外资品牌的冲击,国家对乳制品加强监管、提升标准,同时上游养殖端淘汰落后小规模牧场,增强原奶质量,行业发展进入提质阶段。在此期间,常温液奶的产品升级以及常温酸奶渗透度提高带动行业增长。
2018年后,行业进入做强阶段。伴随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行业头部品牌的发展目标从“做大”转向“做强”,从单纯的提升市占率向提升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转变。当前,行业中渗透度较低的奶酪以及低温产品预计将取代常温产品,成为行业新增量。
乳制品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自2013年后,乳制品行业进一步整合,亏损企业增多,企业数量下降,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589家,较2008年高点的815家降低38.37%,亏损企业数为100多家,自2013年后亏损企业数上升。随着行业亏损公司持续出清后,留存企业治理、运营能力相对较好,行业景气度、集中度持续提升。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形成两家全国性龙头企业、多家深耕一个或多个省市的区域性乳制品企业、及众多限于单个省份或城市内经营的地方性乳制品企业,三类市场主体共存并错位竞争的格局。2022年乳制品行业CR2为45.3%,伊利、蒙牛市占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从细分行业来看,常温奶领域双寡头优势明显。常温奶又称为UTH奶,常温奶是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加工的产品,能够长期保存。现阶段,我国常温奶市场已进入成熟阶段,处于低速增长态势。我国常温奶市场已形成伊利、蒙牛双寡头竞争格局,行业前二市场占有率接近80%。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乳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提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乳制品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成绩显著。整体行业已逐步转向价增驱动的高质发展阶段,奶业产业素质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转型升级明显加快。目前,大型规模化养殖、全产业链一体化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奶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乳制品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乳制品需求结构也不断提升。随着我国消费回暖,乳制品自身的健康属性带动其需求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乳制品产量为3118万吨,同比增长3.6%,2021年全年中国乳制品产量为3032万吨,同比增长2.8%。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乳制品行业2000年至2022年产销率基本都在100%上下浮动,说明我国消费者向来对乳制品需求充分。中国奶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中国乳制品加工销售收入缓慢平稳增长,复合增长率为4%,2022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4717亿元,超过2020年全年。预计乳制品行业长期产量与销量仍将缓慢提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较小,长期成长仍有空间
从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来看,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2022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12.0千克,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与日本人均奶制品消耗量有约3倍差距,与美国有约5倍差距,与英国、澳大利亚有约8倍差距。
随着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提升,未来我国乳制品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奶商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公众每日乳制品摄入量为255ml,与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300-500ml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公众每日乳制品摄入达标率也仅为24.20%。2022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奶及奶制品每天摄入量从此前的300克提高至300-500克,进一步拉大了当前乳制品摄入量与推荐量的差距。2020年12月中国奶业协会发布《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规划(2021-2025)》,提出目标至2025年在常温奶品类基础上加入巴氏奶、发酵乳等品类,这将有助于巴氏奶饮用习惯的培育,培育潜在消费人群。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饮奶意识的提高,未来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有望继续提升,乳制品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数据来源:农数宝,国家统计局,联合国,美国农业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消费结构升级,低温化将成为未来乳制品消费的重要方向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其对乳制品消费品质和种类的要求不断提高,从原来单一的常温纯牛奶逐步发展为常温纯牛奶、常温酸奶、低温鲜奶、低温酸奶、含乳饮料等多个品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为满足消费者对于更高品质产品偏好,近年来乳制品企业围绕着巴氏杀菌产品、低温酸奶等产品进行产品升级的高端化发展。从营养价值上来看,由于灭菌工艺的不同,巴氏杀菌产品中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保全率比高温灭菌产品高约2~4倍,是活性营养成分保全率最高的饮用牛奶。在消费者成熟度较高的美国、欧洲等市场,巴氏杀菌产品的市场份额往往在90%以上,而我国目前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因此,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巴氏杀菌产品在我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随着乳制品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以及食品领域冷链建设的加快,我国巴氏杀菌产品、低温酸奶的消费占比正不断提高,未来有望成为液态乳市场的主导产品。
巴氏杀菌产品和高温灭菌乳的对比
对比项目 |
高温灭菌乳 |
巴氏杀菌乳 |
|
灭菌过程 |
135-150℃(4-10秒) |
72-85℃(10-15秒) |
|
营养保存 |
将有害菌杀灭的同时破坏了部分生物活性物质和维生素 |
杀死对人体的有害病原微生物,最大的限度的保存牛奶的营养 |
|
营养损失 |
维生素B1 |
损失率20% |
损失率10% |
维生素C |
损失率60% |
损失率10%-25% |
|
叶酸 |
损失率30% |
损失率10% |
|
蛋氨酸 |
损失率34% |
损失率10% |
|
乳清蛋白 |
损失率91% |
几乎无损失 |
|
β球蛋白 |
含有量200mg/L |
含有量2900mg/L |
|
保存要求 |
常温30-180天 |
2-6℃/7天 |
|
颜色 |
奶色纯白或略带乳黄色 |
奶色发黄有沉淀 |
|
口味 |
香味浓/多 |
醇正淡香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另外,随着消费不断升级,乳制品行业逐渐从低价低质竞争向价格健康、产品高质发展方向靠拢。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2年乳制品行业中占比较高的品类分别为白奶(42%)、婴幼儿奶粉(32%)、酸奶(22%),各主要品类的单价呈现高端化的态势。从需求看,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定义为“营养品”,基础白奶为“基础营养”,而高端白奶、功能性液奶和奶粉、奶酪等则被赋予了“专业营养”的意义,具有使用者和购买者分离的送礼需求。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人们对营养、礼节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高端化为必经之路。
数据来源::Euromonitor,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