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氢能产业周期开启, 交通领域增速可期

氢能“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能源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传统燃料所产生的碳排放系数高(每种能源在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数量),排碳严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2100年大气升温控制在1.5℃目标下的2030年和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年排放量需要分别控制在约275亿吨和70亿吨CO2当量以内。单就CO2来说,预计排放量将于2025年达峰,其峰值约为420亿吨/年,即在历史发展模式下基本不可实现1.5℃的控温目标。要实现全球1.5℃控温目标,2030年和2050年的全球CO2年净排放量需要分别控制在203亿吨和-5亿吨CO2以内,并且至2100年应达到每年从大气中净固定102亿吨CO2状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氢能,绿色低碳、来源丰富,应用广泛,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全球加快低碳、绿色转型,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战略选择。

氢能相关特点

特点性质

特点

具体情况

优点

来源广泛

氢可以以水为原料制取,储量丰富,且理论上可循环制取。

清洁零碳

燃烧或电化学反应终产物只有水,不产生污染物和碳排放。

能量密度高

热值142M/kg,是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

燃烧性能好

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燃烧速度快。

高效性

氢燃料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

承接弃风弃光

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可解决弃风弃光的消纳问题。

缺点

生产难度大

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分离的难度较大。

扩散系数大

氢气扩散系数约6.11·105m2ls,高于天然气、汽油蒸汽等。

成本高

密度仅为空气的四分之一,极易挥发,储存、运输难度大且成本高。

安全风险大

氢气化学性质活泼,燃点较低,爆炸极限宽,体积浓度在4%-75%时遇到明火或剧烈震动时容易发生爆炸。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氢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氢能逐步受到重视,相关支持政策加速出台,国家专门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并且氢能作为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被写进国家“十四五”规划。国家正全面推动氢能发展,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氢耦合、燃料电池等领域,推动“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中国近期主要氢能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机构 政策名称 内客提要
2022.10 国家能源局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 开展氢制备、氢储存、氢输运、氢加注、氢能多元化应用等技术标准研制,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氢耦合、燃料电池及系统等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
2022.6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多能互补开发,开展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推进有关重点领域绿氢替代。
2022.3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明确了氢能的战咯定位、各阶段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及未来氢能发展的重点任务。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都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2021.11 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攻克高效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推动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
2021.10 国务院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2021.9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推动加氢站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
2020.6 国家能源局 《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稳妥有序推进能源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储能、氢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制定实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关键技术装备攻关,积极推动应用示范
2019.3 国务院 《政府工作报告》 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加氢等设施建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氢能产业链初具规模,下游应用前景广阔

氢能产业链涵盖制氢、储运、加氢和用氢等多个环节,各环节均有不同的技术路径和发展方向。从2021年氢能产业投资数量来看,制氢环节是氢能产业中的主导环节,占据29%的投资项目比例,制氢与新能源项目和化工等工业项目形成联动,吸引了中石化、东方电气、华润电力等央企和光伏巨头投资;氢燃料电池环节虽然投资金额不及制氢环节,但其数量密集、空间广阔,吸引了众多央企巨头和燃料电池系统相关企业的参与;制氢环节和加氢站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氢能装备需求的增长,促使国内氢能装备企业投资扩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预计到2060年,中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和交通领域将分别消耗58%和33%的氢气,电力和建筑领域消耗5%和4%的氢气。目前氢能应用主要集中于工业和交通领域,未来有望助力建筑、发电和供热等多领域深度脱碳。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多领域、多场景的推广应用将为氢能产业链的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十四五”期间,中国氢能应用的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是关键驱动力。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以车载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电力作为动力的汽车,目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燃料电池车能量转换效率可达60%,是燃油或压缩天然气车效率的2~3倍。相较于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温室气体排放低、续航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高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国内外氢能产业技术经济性分析

项目

电动车

氢燃料电池车

燃油车

乘用车

货车

乘用车

货车

乘用车

货车

100km整车电耗/氢耗

15kW·h

120kW-h

lkg

5kg

8L

22L

100km用能成本/CNY

24

192

40

200

60

165

燃料加注时间

30min

>2h

<5min

<15min

<5min

<15min

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程度

较大

较小

较小

使用寿命

充电2000

5000-8000h

8~10a

显性/隐形环境成本

一般

较低

较高

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潜力

一般

较高

较低

设施使用便利性

较高

一般

较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ppeng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行业:逐步走向产业化 相关企业加速布局该赛道

我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行业:逐步走向产业化 相关企业加速布局该赛道

随着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技术、成本方面的进一步突破,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逐步走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增速不断提升,有望成为重要的负极材料之一。2019年我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产量为0.13万吨,2023年产量达到了1.26万吨。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燃料油行业进口依赖度高 外贸船燃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我国燃料油行业进口依赖度高 外贸船燃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2023年世界燃料油市场消费量约3.9亿吨。目前,亚太、中东为燃料油的主要消费地区,二者合占燃料油消费的63%;欧洲地区燃料油市场规模第三,约占14%,但由于欧盟在推进环保转型方面起到一定引领作用,预计未来欧洲地区燃料油市场占比将有所下降。

2024年09月12日
国内光伏产业迎来转型升级 新兴市场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国内光伏产业迎来转型升级 新兴市场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2024年7月9日,工信部电子司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新版《规范条件》主要有六方面修订,一是继续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二是提高部分技术指标要求;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引导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五是鼓励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六是

2024年08月30日
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经过近十年努力,我国深海油气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以固定式深水海洋平台、全海式油气生产装备、海上施工装备技术为代表的深海油气工程建设一体化能力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一跃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够自主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之一。截止2023年,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98.78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4年07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