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酿啤酒行业概述
精酿啤酒是指只采用麦芽、啤酒花、酵母、水这4种原料来发酵,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剂的啤酒。国内精酿啤酒萌芽于2008年,起源于第一家专业精酿啤酒工厂“高大师”的成立,其后出现了丰收啤酒厂、上海拳击猫等精酿企业。2014年起资本开始注入,精酿行业步入高速发展期。与工业啤酒相比,精酿啤酒原材料纯净、发酵时间长,且口感香醇、口味多样,多为手工酿造,更加强调品质。
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对比
- | 精酿啤酒 | 工业啤酒 |
原材料 | 麦芽,啤酒花,酵母,水 | 麦芽、啤酒花制品、大米、玉米、淀粉、酵母、水 |
发酵工艺 | 上部发酵(艾尔工艺),发酵温度高,发酵后通常不进行过滤杀菌,发酵时间至少半个月 | 下部发酵(拉格工艺),发酵温度低,发酵后通常进行过滤杀菌,发酵时间7天左右 |
保存时间 | 1-3年 | 0.5-1年 |
口味 | 浓度高,口味香醇,风格各异 | 浓度低,口感偏淡 |
产量 | 低产,存在较多手工酿造 |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主要受众 | 热爱啤酒文化的啤酒爱好者和追求个性、重视消费体验的年轻消费者 | 大众消费者 |
经营特点 | 集中度较低,区域化强 | 寡头垄断 |
资料来源:《中国精酿观察》、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精酿啤酒赛道火热,引众多玩家激烈角逐
1、精酿啤酒从高端化走向大众化,下沉市场空间广阔
精酿啤酒初始定位高端产品,价格在20-60元/瓶,但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啤酒认知的转变,赛道的持续扩容,精酿啤酒开始有走向大众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本土和国际精酿啤酒品牌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下沉市场正在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餐厅也开始供应精酿啤酒,尤其是中式正餐、火锅、烧烤类餐厅也引进了精酿啤酒,更加扩充精酿啤酒的赛道。这部分主要以区域品牌和龙头企业旗下品牌为主,在他们的推动下,精酿啤酒在餐饮渠道得以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以前,北上广深是消费精酿啤酒的主要地区,但这一局势在逐渐发生转变,根据公开信息,2022-2023年以来,全国14个精酿啤酒扩产项目集中于全国11个省,总投资金额超过75亿元,三、四线城市占据较大比重,包括县级市场的精酿啤酒也在建厂扩产。2023年,精酿投资更加倾斜于中西部省份及三、四线城市,行业下沉趋势明显。
2022-2023年部分精酿啤酒投资摘要
项目名称 | 主要投资方 | 投资额(亿元) | 所在地 | 规划产能亿元(万千升) |
济南明府城文旅精酿啤酒项目 | 泉麦酒业 | 10 | 山东 | 20 |
扶风县精酿啤酒项目 | 赋比兴 | 11 | 陕西 | 10 |
宿迁市猎锋啤酒 | 中新房系、宿迁洋河新区 | 10.5 | 江苏 | 10 |
梅河口市新梅城精酿啤酒项目 | 梅河口广源投资 | 10.5 | 吉林 | 10 |
盘州市刺梨精酿啤酒项目 | 青岛联合加乐、中志浩实业 | 3.5 | 贵州 | 10 |
黄平县精酿啤酒项目 | 山东纵横交通投资 | 1.8 | 贵州 | 10 |
五大连池市火山神泉精酿项目 | 神泉精酿 | 1 | 黑龙江 | 10 |
龙游县德爵精酿项目 | 个人投资 | - | 浙江 | 10 |
延安美水泉精酿 | 上海电气、优布劳、延安水务环保 | 6 | 陕西 | 5 |
兴文县鼎竹精酿 | 个人投资 | 1.1 | 四川 | 5 |
永泰县劳德巴赫精酿小镇 | 劳德巴赫 | 20 | 福建 | 3 |
沁县熊猫精酿啤酒项目 | 熊猫精酿 | - | 山西 | 0.5 |
啤卤侠“精酿啤酒+“热卤炸串”供应链建设等项目 | 安益资本、个人投资者 | 近千万元 | 福建 | - |
库伦旗精酿啤酒项目 | 水发上善集团、劳德巴赫 | - | 内蒙古 | - |
资料来源:云酒有数、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与此同时,重庆、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啤酒节和相关活动也在增加,其中很多活动专门推广精酿啤酒文化。此前由啤酒协会组织的北京精酿啤酒节,吸引了超2万人的参与,因为人群数量超过预期,为了更好的体验,活动次日扩大了一万平米的草坪面积,供爱好者躺着喝。三天的活动,啤酒销售总量超过2.5万升。今年的青岛啤酒节,精酿啤酒也强势加盟,为期10天的2023山东(青岛)RCEP首届精酿啤酒美食节,线上线下活动吸引百万人参与,精酿啤酒从小众逐渐向大众场景渗透。百威投资者研讨会显示,目前我国啤酒消费场景已初现多元化趋势,催生露营野餐(11%)、DIY调酒(6%)、户外 BBQ(32%)、旅行度假(21%)、追逐潮流(22%)、宅家追剧(8%)等新消费场景。目前精酿啤酒已经有连锁型酒馆、自酿酒吧、餐酒吧、打酒站等现场售卖模式,也进入了新零售、电商,甚至线下零售渠道。未来随着消费升级,Z世代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诉求,精酿啤酒产品和消费场景也将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尽管精酿啤酒市场在向大众化发展,但仍脱离不了其小众的基因,无法直接复制普通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所以精酿不一定适合大品牌大规模的经营模式,因此,不要一味追求做大做强,多维度创新,同样也能实现品牌成长。
2、传统巨头跑马圈地跨界新军加速涌入,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精酿啤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精酿啤酒趋势大众化的改变不仅吸引了高大师、牛啤堂、东湖、新梅河精酿、酒花儿等新玩家入局,工业啤酒巨头同样也在跑马圈地,并且将此作为自身高端化的方式之一。
工业啤酒巨头布局精酿啤酒举措
公司 | 布局精酿啤酒举措 |
百威英博 | 主打鹅岛IPA、312小麦艾尔和Honker艾尔三款精酿啤酒;2017年百威旗下(ZX Ventures)先后收购比利时风味的精酿啤酒酒吧开巴、上海精酿啤酒餐吧拳击猫(Boxing Ca);2018年在武汉设立精酿啤酒酿造厂 |
华润啤酒 | 借助于喜力联手拿下多个精酿品牌 |
青岛啤酒 | 推出IPA精酿啤酒和经典1903等 |
燕京啤酒 | 推出燕京八景精酿啤酒 |
珠江啤酒 | 全新研发IPA、皮尔森、红色艾尔,果汁啤酒等多款特色精酿啤酒 |
资料来源:众研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此外,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吸引了众多传统饮料、餐饮企业、零售企业也纷纷入局精酿啤酒市场。早在2018年,盒马就开始开展自有品牌的精酿啤酒业务,并在当年推出四款不同风格的佐餐精酿,其中的一款“印度淡色艾尔IPA”如今已成为盒马自有品牌精酿的主打产品。除了盒马,火锅界的扛把子海底捞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大麦拉格和小麦拉格精酿产品,是消费者在海底捞用餐,于豆浆和酸梅汤之外有了新的选择;蜜雪冰城、星巴克、胶东小馆等在内的连锁餐饮店,也跨界推出自有品牌精酿产品;就连叮咚买菜也推出了自有精酿啤酒“1972农场”。更多的投资也正在流入这个领域。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重庆十七门、泰山啤酒、南京高大师等多个精酿啤酒品牌共获得46笔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入局精酿啤酒的多股力量交织,但品牌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精酿啤酒行业并未出现如传统工业啤酒一样的绝对龙头品牌。在其方兴未艾的几年内,“小而美”的品牌及门店打造被视为重点,还一度被冠以“小众消费”的标签。当前各家仍处于一起做大市场规模的阶段,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非常有利。但从长期来看,未来肯定也会进入到大浪淘沙的洗牌期。想要有长远发展,规模、品牌、供应链等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这对于精酿啤酒现有的玩家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精酿啤酒领域未来如果要出现巨头品牌,最大的可能性是由啤酒大品牌收购精酿小厂牌,由大厂培育出精酿里的大品牌。未来那些有特色的、具备很强社区黏性的精酿酒馆还会有生存空间,也可能被大品牌收购。
3、行业迅速扩容,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升级、消费者需求升级、精酿啤酒进一步下沉,再加上龙头企业和资本市场的相继布局,其品类声量已经大幅提高,销量也在近几年呈现出几何式增长,市场进入全方位和多元化的时代,这为整个精酿行业向着亲民化、全民化和普及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当前,我国精酿啤酒市场消费量正高速扩容,2018-2022年CAGR达15.3%,远高于啤酒行业整体2.5%的增速,对比其他啤酒类型发展迅速,虽中间因为疫情原因有所下降,但是市场迅速恢复了其活力。渗透率角度来看,中国精酿啤酒市场渗透率由2016年的0.8%提升至2021年的2.8%,虽增速较快,但远低于美国的13.1%,未来发展空间仍大。预计到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3%,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元,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元,届时,精酿啤酒将迎来新的“爆发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精酿啤酒存在突出短板,政策出台助力规范化运营
精酿啤酒作为啤酒的小众分支领域,在我国商业化起步较晚,根据公开资料,2008年时,精酿啤酒开始流行于消费水平较高的小众圈层。2012年前后,国产精酿啤酒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上,2018年才迎来集中爆发期。这也导致精酿啤酒在服务质量、准入制度、销售渠道、技术支撑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一来,精酿发展初期以酒吧自酿、啤酒屋自酿、家庭自酿等形式存在,行业的进入者大多呈现小而散的特征,想要完成市场化,在参照国家对酒类制造企业的通用管理模式下,存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二来,寻求“代工模式”,精酿啤酒在工艺方面,对于原材料的标准更高,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缺乏成文、成体系的规范标准;三来,消费者对于精酿啤酒的认知尚不明确,国家没有相关政策、标准来促进精酿啤酒的发展。
基于此,2019年以来,从中国酒业协会到国家部委等机构陆续出台相关制度标准,明确精酿啤酒定义并对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做了规范,同时针对精酿啤酒的行业特征给出了更具灵活性与定制化的方案。今年2月,由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批准,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T/CBJ3401《啤酒小麦》、T/CBJ3402《啤酒小麦麦芽》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新团标的出现,这标志着精酿赛道的发展越发趋于规范化、公平化,有利于长期良性发展,这也是精酿啤酒能持续“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
我国精酿啤酒行业重点政策梳理
发布政策和名称 | 主要内容 | 意义 |
2019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颁布《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 | 规定了工坊啤酒的生产及经营的一些基本要求,如选址及厂区环境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质量要求、产品的贮存和运输等内容。 | 为精酿啤酒企业规范经营指明了方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产品定义模糊导致的以次充好的市场乱象。 |
2019年10月,发展改革委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 将“生产能力小于18000瓶/时的啤酒灌装生产线”和“生产能力12000瓶/时以下的玻璃瓶啤酒灌装生产线”分别从限制类和淘汰类中删除。 | 顺应行业的精细化发展趋势,为小而美的精酿啤酒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
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建设项且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 | 关于酒制造行业环评项目,年生产能力1000千升以下的,无需提供环评报告书,仅上报环评报告表即可。 |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型精酿啤酒企业的经营负担,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有助于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入驻。 |
资料来源:中国酒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从拼爆品时代走向拼供应链时代,产业链价值凸显
精酿啤酒品牌在发展初期主要遵循爆品逻辑,但随着理性的声音被放大,“品牌+爆品”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下精酿品牌的发展了,大家越发认识到,精酿啤酒这门生意,已经从拼爆品时代走向拼供应链时代,行业和品牌也都开始逐渐意识到,精酿啤酒这门生意,拼到最后是产业链之间的较量。啤酒企业开始整合上下游做延伸,扩大产量,做大而全的研发、生产和配送,实力相对雄厚的品牌开始自建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等话题也开始出现。从动辄10万吨产能、20万千升等数据也可以看出,2023年的精酿啤酒开始讲究产能,工厂化开始变得普遍,包括一些县城也开始吸纳精酿啤酒建厂,随着精酿市场的扩张,品牌由小到大,关注大产量、大市场,上升到产业链的高度。比如,2015年纷纷关厂的啤酒巨头,在2022年,百威啤酒、燕京啤酒等多家啤酒企业都施行了扩产计划与生产基地建设。与此同时,啤酒巨头先后进行了多次产品提价举措。总的来看,大型工业啤酒具备更广泛的销售网络和供应链运输条件,以连锁酒馆来看,传统啤酒入局更具有供应链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啤酒商能够在精酿市场中畅通无阻,拥有价格优势的分布式区域性厂商,依旧是传统啤酒商的阻拦。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当前啤酒已经进入存量博弈市场,精酿的出现或将成为市场的拐点,从消费场景来看,精酿的消费场景相对更丰富,在高端餐饮渠道有巨大发展潜力,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会更偏好选择含酒精的饮料,总体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机会。(LZC)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