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政策多维度护航民营医院成长 反腐高压下优质民营龙头有望扩充医生资源

一、民营医院行业概述

民营医院是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以外的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民营医院可分为民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及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本身无法作为上市主体。因此,仅有民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作为上市主体。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体系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民营医疗机构是公立医疗体系外的有效补充。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中国医疗服务供需关系将面临较大错配,公立医疗体系的运转相对复杂,扩张受限,民营医疗的灵活性可以提供更多支持,预计2025年全国整体医院总收入规模将达到52,768亿元,其中,民营医院总收入规模将达到9,966亿元,占比约19%,未来将会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体系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民营医疗机构是公立医疗体系外的有效补充。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中国医疗服务供需关系将面临较大错配,公立医疗体系的运转相对复杂,扩张受限,民营医疗的灵活性可以提供更多支持,预计2025年全国整体医院总收入规模将达到52,768亿元,其中,民营医院总收入规模将达到9,966亿元,占比约19%,未来将会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二、资本涌入社会办医赛道,民营连锁医院市场化程度高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民营医院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社会办医是医疗领域民营经济的重要形式和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0年,我国就出台了第一份关于社会办医的政策《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四十个年头,这期间出台了很多份关于社会办医的政策、文件。民营医院作为社会办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国家支持社会办医相关政策梳理(2019-2023年)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9.4 卫健委、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门 《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 优化诊所执业许可政策,简化准入程序,鼓励医师举办诊所;提高诊所医疗服务质量,支持诊所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2019.5 国务院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 鼓励包括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平等参与和适度竞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019.6 卫健委 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 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拓展社会办医空间;推进“放管服”,简化准入审批服务
2021.3 全国人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2021.9 国务院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 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药店参与集中招标采购
2022.3 国务院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
2022.5 国务院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
2022.5 国务院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促进社会办医持续规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2022.12 国务院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 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增加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有效供给
2023.2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 鼓励社会力量办诊所、门诊部、民营医院等,为农民群众提供多元化医疗服务,并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

资料来源:政府官网、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尤其在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保障“主体”地位的背景下,民营医疗机构也纷纷开始集团化、连锁化发展。由于民营连锁医院发展具备灵活性优势,因此其市场化程度高:1)凭借规模优势开展药品和耗材的集中采购,药品耗材费用占比较低,成本管控能力较强;2)求贤若渴,重视医务人员待遇,薪酬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以眼科行业为例:2022 年爱尔眼科的药品耗材费用占比只有22%左右,华厦眼科和普瑞眼科分别为25%和27%,展现出极强的成本管控能力:根据卫健委统计,2021 年眼科行业医务人员平均年薪为10.93万元,民营连锁眼科的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尤其在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保障“主体”地位的背景下,民营医疗机构也纷纷开始集团化、连锁化发展。由于民营连锁医院发展具备灵活性优势,因此其市场化程度高:1)凭借规模优势开展药品和耗材的集中采购,药品耗材费用占比较低,成本管控能力较强;2)求贤若渴,重视医务人员待遇,薪酬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以眼科行业为例:2022 年爱尔眼科的药品耗材费用占比只有22%左右,华厦眼科和普瑞眼科分别为25%和27%,展现出极强的成本管控能力:根据卫健委统计,2021 年眼科行业医务人员平均年薪为10.93万元,民营连锁眼科的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卫健委、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化的优势也使其在医疗服务领域中获得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通过投资或者并购民营医院进入医疗行业,成为A股公司新的投资热点,例如,2023年7月5日,来自北京的陆道培医疗集团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当前民营医疗上市企业,大多是不涉及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医院、以自建为主的、并购控股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且以消费型专科为主,高壁垒的复杂专科也在冉冉新升,预计未来优质的民营医疗机构会有更多在A股IPO的机会。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民营综合医院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热点,在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大环境下,近年来众多药械企业、险资、地产商、慈善机构、跨界转型企业及投资机构蜂拥进入民营医院赛道,由于要满足大众需求,其对医保的依赖度高,容易和公立医院形成直接竞争,因此目前民营综合医院多采取打造具有特色专科的综合医院的策略。

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政策宽松化,利好民营医院发展

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布局,一直以来,国家对大型医用设备实行严格的配置许可管理,但近年来呈现出政策逐渐放松的趋势。2023 年3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 年)》。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 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将64排及以上CT和1.5T及以上MR设备调出配置许可管理目录。具体调整如下: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 年)》调整内容

序号 调整部分
1 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 由甲类调整为乙类。
2 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调出管理品目。
3 将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和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合并为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将甲类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英文简称Tomo) HD和HDA两个型号、Edge和VersaHD等型号直线加速器和乙类直线加速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合并为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
4 将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系统纳入甲类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
5 规范部分设备品目名称。
6 调整兜底标准。将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设置的单台(套)价格限额由3000万元调增为5000万元人民币,乙类由1000--3000万元调增为3000-5000万元人民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录调整不仅意味着监管层面的审批权下放,也意味着医疗机构配置数量或将增多。与公立医院相比,社会办医疗机构在购买大型医用设备(主要是乙类)上,将获得更大的优先权、更多的自主权,这或也将意味着,大型医用设备的销售市场,将更多由公立医院转向民营医院。其中,CT和MR是中小医院基本医疗必须配置的设备,在目前公立医院深入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施行降本增效、严格限制大型医疗设备数量的背景下,民营医院不受高端CT、MR配置数限制,大型民营医疗集团在资金调配、经营调整上更具灵活性,民营医院设备配置更加灵活,有望快速扩大规模,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差异化服务需求。

四、国家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提质,未来看好民营医疗服务的成长性

医疗保险是保障人民看病住院的重要民生工程。我国的医疗保险想要报销,产生的消费必须是在定点医院才能够申请报销,如果不是在定点医院,即便缴纳了医保也不能够报销,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医保定点医院大部分是公立医院,只有极少部分是民营医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包括:持续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水平,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610元;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惠及5700多万人次;设置13个国家医学中心,布局建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此外,针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规范民营医院医保定点管理的建议,国家医疗保障局日前答复称:符合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均可通过申请签订医保协议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610元,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有利于提升医保的普惠性,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致力于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民营医院相较公立医院决策更为灵活,且能够提供优质诊疗技术及服务体验的民营医院未来仍有较好发展前景。同时国家提倡设置医疗中心,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有利于民营医院更好的提供差异化服务,与公立体系共同发展完善我国诊疗体系。未来仍然看好民营医疗服务的成长性。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民营医院有许多细分领域,其中眼科、口腔、医美都是比较成熟的领域,结合当前的形势,我们认为未来体检、肿瘤、妇产、中医、脑科等行业细分领域潜力更大、机会更大

五、反腐高压态势下,优质民营龙头有望扩充医生资源

1、医药反腐风暴席卷全国,各省市开始全面自查自纠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就陆续针对医务工作者商业贿赂、企业行贿等问题,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打击。作为一个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是2022年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反腐,医疗系统当然也在其中,而2023年显然是针对医疗系统反腐的再次升级。截止7月31日,19个省和直辖市总共有156位院长落马,数量已经远超往年院长被查数量,其中地市级及以上医院院长数量为95,占比60.9%,而县级医院院长共有61位,占比39.1%。

2023年以来各省市落马医院院长数量(数据截止2023年7月31日)

省份 数量 地市级以上医院数量 县级医院数量
广东 36 29 7
四川 35 17 18
云南 11 6 5
山东 9 7 2
广西 9 2 7
辽宁 7 6 1
江西 7 2 5
河南 6 6 0
湖北 6 5 1
安徽 6 4 2
贵州 6 3 3
湖南 6 0 6
黑龙江 2 2 0
天津 2 2 0
重庆 2 2 0
浙江 2 1 1
山西 2 0 2
北京 1 1 0
吉林 1 0 1

资料来源:医趋势公众号、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各省市医疗机构也开始全面自查自纠。据不完全统计,除广西、广东外,陕西、江西、山西、浙江等地的部分医院相继发布通知,要求医务人员将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详细上报。各地医院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主动清退讲课费、培训费、研讨费等不合理取酬。除了清退医生的不合理收入,各大医院也相继发出禁令,明确规定不接待没有备案的医药代表,一场医药反腐风暴就此席卷全国。

各省市医疗机构也开始全面自查自纠。据不完全统计,除广西、广东外,陕西、江西、山西、浙江等地的部分医院相继发布通知,要求医务人员将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详细上报。各地医院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主动清退讲课费、培训费、研讨费等不合理取酬。除了清退医生的不合理收入,各大医院也相继发出禁令,明确规定不接待没有备案的医药代表,一场医药反腐风暴就此席卷全国。

资料来源:各省市医疗机构、观研天下整理

2、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优质民营医疗龙头具备优势

此次反腐重点之一是医疗卫生机构内“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虽然整治重点并未涉及民营医疗机构,仍将为民营医疗机构带来中长期维度的结构性机遇,尤其是在医生资源方面。我国公立医院医生的薪酬主要来自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费用及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投入,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在公平健康的医疗服务体系中,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应共同承担卫生工作人员的支出,其比例应接近50%,但目前我国医生薪酬的90%都来自于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费用(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 年度部门决算),由此,公立医院以服务患者的数量以及提供医疗服务的数量等作为获取医疗服务市场收益的直接手段直接导致了过度医疗、以药养医等不合理的医疗服务行为的产生。

在此背景下,我国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聚焦公立医院的薪酬制度,例如,近期7月25日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同时加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加大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但考虑到改革仍在初期阶段,薪酬改革成效预计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显现,公立医院医生在收入没办法匹配价值的时候,或许会从其他方面做一些弥补,比如去民营医院等更市场化收费的地方出诊,甚至跳槽到民营医院。随着一批主任级别的医生牵扯反腐、骨干医生若无法获得更高收入,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生或面临流失,而优质民营医疗龙头在薪资及福利激励、人才培养体系、实操机会、科研水平、晋升机制、可用资源(包括培训、技术、设备等)等方面皆具备优势,在公立医院医生加大多点执业的情况下,具备更大吸引力,其专家资源有望得到扩充,学科建设能力将提升,利好民营医院及民营体检龙头。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相较于公立医院,人们对于民营医院的第一印象就是没有那么专业,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缺乏。医疗人才决定了医疗质量,而医疗质量决定行业地位。近年来,连锁民营医院在我国迅猛发展,连锁医院运营中难度逐步加大民营医院要挑战公立医院在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地位,需加强医疗人才梯队建设。(LZ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方面潜力巨大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目前我国近百个IND干细胞创新药中,据我们结合医药魔方数据不完全统计,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约3项,II 期临床试验约10项,适应症涉及关节、肺及呼吸疾病、抗宿主病、肝衰竭肝硬化、肛肠、脑卒中等多种疾病。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持续高度景气 市场容量将破千亿 企业分化或日益加剧

血液制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储备物资及重大疾病急救药品,其临床刚需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且出口常态化发展,未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仍将持续高景气度,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血液制品中最大的销售品种,也是唯一可以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而重组类凝血因子产品则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过 30%)。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呈向年轻群体与低线城市渗透特征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处于成长期,渗透率提升空间大,预计203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七千亿元。另外,国内医美也步入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阶段,大型连锁品牌医美机构优势显著,预计连锁化将成为趋势。未来机构正规化、正规专业医生需求扩大化、经营产品合法化等因素将促进合规医美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提升。

2025年02月08日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增强 中药材种植行业乘东风 未来规范化、精细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1月23日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针剂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药针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自2018年年末4+7城市试点启动以来,化药注射剂的国采便成为市场焦点。随着越来越多产品通过评价或视同通过评价,化药注射剂从第五批国采开始进入井喷期,2018-2022年间已有超120个产品纳入集采名单。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发展有所受阻,但2021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呈明显复苏态势,市场规模达6063亿元,同比增长16.62%。2023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8110亿元,同比增长28.3%,行业市场规模实现较快速度增长。2024年上半年达到4582亿元。

2024年11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