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羊肚菌产业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羊肚菌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于1818年被发现,羊肚菌营养丰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较好的滋补食品,是世界三大名贵食用菌之一。
我国在发展羊肚菌产业过程中具有多重优势,具体表现在:1.宜栽区域广泛,周年出菇可期;2.栽培技术易学,材料来源广泛;3.生产成本较低,投资回报颇高;4.生产周期较短,栽培不误农时;5.助力乡村振兴,带动作用较强;6.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前景广阔。
目前,羊肚菌产业已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在加快发展乡村经济,助农致富上起到积极作用。但产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也存在基础研究薄弱,行业标准欠缺;菌种市场混乱,优良品种缺乏;精细管理不够,病害虫害猖獗;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附加值低;从业素质不高,管理缺乏规范等发展难题,制约了羊肚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我国人工栽培产量占世界99%以上,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1、我国羊肚菌种质资源丰富,七妹羊肚菌生产优势凸显
羊肚菌产业从小到大,我国已成为羊肚菌生产、消费大国。目前,我国人工栽培的羊肚菌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9%以上。我国羊肚菌种质资源丰富,当前全球共识别出78个羊肚菌系统发育种,而我国常规栽培种类已高达28种,如小顶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粗柄羊肚菌、肋脉羊肚菌、小羊肚菌、普通羊肚菌、宽圆羊肚菌、羊肚菌、高羊肚菌、紫变羊肚菌、半开羊肚菌、硬羊肚菌、褐羊肚菌、变紫羊肚菌等。
其中,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是人工栽培面积最多的种类,广泛分布在四川、云南、鄂西南地区等地区。梯棱羊肚菌是我国最早实现人工商业化栽培的种类,六妹羊肚菌栽培面积已占我国当前羊肚菌栽培总面积95%以上。七妹羊肚菌在近年生产中逐渐显现一定优势,田间观察显示其抗白霉病的能力优于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近年来已逐渐取代梯棱羊肚菌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羊肚菌种类。
2、十年间种植面积增长数倍,产量实现新飞越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羊肚菌种植面积仅为1000亩左右,2018年受以下三因素驱动:1) 2016-2017年度川渝地区和云南大量基地的盈利案例重燃了西南片区的种植热情;2)贵州地区的食用菌发展政策和适宜的气候类型促成该地区羊肚菌的腾飞;3)北方羊肚菌区域化种植方案,如温室大棚种植效果明显,加之多个媒体渠道的宣传推动下,开始发力,如辽宁、吉林、河北、山西等地同比往年增速明显。羊肚菌种植面积从2万多亩猛增到7万亩,本年度的种值面积甚至高于前五年的全部总和;2022年全国羊肚菌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5年时间增长了数倍。2021年中国羊肚菌产量约23.95万吨,羊肚菌产区遍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山区到平原均有羊肚菌生产,各地根据气候及资源因素,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其中西藏、云南、新疆天山山脉,吉林省长白山等地区是比较多见的。羊肚菌产量较大的省市主要是贵州、四川、云南、河南、河北等,其中贵州是国内羊肚菌最大的供应省市,产量占比全国比重约58.11%。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进口数量相对出口数量较少,进口均价呈下降走势
2017年以前,我国羊肚菌并无进出口,2017年以后才拓宽了进出口的情况。从进口来看,由于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我国羊肚菌进口数量相对出口数量较少,2021年我国干羊肚菌进口数量为664千克,进口金额2150美元,相对2020年大幅上增。从出口来看,我国为菌类出口大国之一,其中2023年1-10月我国干羊肚菌出口数量为169.1吨,出口金额为1680.94万美元。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从干羊肚菌进出口均价来看,近三年,干羊肚菌进口均价呈下降走势,出口均价较为稳定。其中2021年我国干羊肚菌进口均价为41.48美元/千克;2022年出口均价下降至107.90美元/千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2年我国干羊肚菌产品出口地区具体分布如下表,主要出口地区包括法国、瑞士、中国香港、荷兰等地。其中,法国为第一大出口地区,出口量为103吨;第二大出口地区为瑞士,出口量为22吨;位列第三位的是中国香港,出口量为21吨。
2022年我国干羊肚菌出口地区分布
贸易伙伴名称 | 出口量(KG) | 出口额(元) |
法国 | 103485 | 60672558 |
瑞士 | 22404 | 21479037 |
中国香港 | 21250 | 28361370 |
荷兰 | 16967 | 16623559 |
德国 | 14600 | 8055348 |
斯洛文尼亚 | 9188 | 8583023 |
西班牙 | 7525 | 3053796 |
美国 | 7032 | 7980899 |
比利时 | 5403 | 4318331 |
意大利 | 3596 | 2834789 |
马来西亚 | 1799 | 1253955 |
澳大利亚 | 1232 | 1066413 |
奥地利 | 801 | 782060 |
丹麦 | 714 | 614510 |
加拿大 | 632 | 470528 |
越南 | 526 | 996462 |
韩国 | 410 | 392491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200 | 214234 |
新加坡 | 200 | 164583 |
巴拿马 | 193 | 184441 |
塞浦路斯 | 102 | 71273 |
瑞典 | 102 | 78496 |
中国澳门 | 86 | 7317 |
尼泊尔 | 50 | 1488 |
日本 | 22 | 26035 |
希腊 | 10 | 11597 |
葡萄牙 | 8 | 4802 |
秘鲁 | 5 | 6068 |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虽然受疫情影响,近些年我国羊肚菌主要以干品销售为主,但在此之前,鲜货还是主要销售力量,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随着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的兴起,进一步拓宽了羊肚菌的销售渠道,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未来鲜货的市场份额将会更大。
三、羊肚菌应用场景广泛,精深加工将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羊肚菌自古就是山珍贡品,民间流传着“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因此近些年来,国内消费市场主要还是集中于高档酒楼或星级宾馆等餐饮单位。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健康消费理念的不断普及,作为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的珍稀菌类,羊肚菌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将进一步被市场认可,在药品、保健品、饮料、化妆品等方面都将有广泛的前景,国内外市场蕴含着巨大潜力。
目前市场中流通的羊肚菌产品主要有鲜品、干品和冻干产品,其中干品占到整个销售市场的90%以上,产品单一,附加值低。2018年以来市场已经逐渐发生变化,除羊肚菌鲜货、干制产品外,还出现了“羊肚菌什锦”、“羊肚菌大礼包”和“羊肚菌礼盒”等初级产品和“羊肚菌粽子”、“羊肚菌月饼”等加工产品,均挖掘了不小的消费力。此外,近年来,欧美市场对羊肚菌市场需求量大,大量进口我国羊肚菌,其用途除了餐桌消费外,还用于开发以羊肚菌为原料的高端精深加工产品,包括羊肚菌保健品、营养液、美容产品等这些高端产品,其价格为普通餐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由此可见,羊肚菌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将是未来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消费升级的重要保障。
四、羊肚菌种植风险和效益并存,市场终将回归理性
人工培育羊肚菌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一般情况下,羊肚菌栽培技术成功稳定的产量为100-500千克/亩。亩产鲜菇按100-200千克计,每千克鲜菇120-160元,产值为12000-32000元;干品产量16.25-18千克/亩,每千克干菇1600-2000元,亩产值达26000-36000元,规模化生产除去投资成本8000-12000元,每亩纯收入18000-24000元,纯利润每亩地超过16000元。
过去几年,羊肚菌成为食用菌行业的璀璨明星,也是食用菌栽培行业最炙手可热的项目之一,在媒体的报道和渲染下,全国多地兴建起羊肚菌种植基地,一些地区将羊肚菌作为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一些其他领域投资者转向投资羊肚菌栽培,一些食用菌种植者也更换品种,进行羊肚菌栽培,结果却往往差强人意,大大出乎投资者的意料。
这主要就是因为羊肚菌“良法”标准尚未出台,人们对羊肚菌栽培和管理尚未形成体系和规范,包括菌种、营养包用量、播种方式、覆膜种类、揭膜时间、播种后给水量、催菇时间和方法、如何控制原基数量、幼菇、不同栽培条件下生理病害如何预防和成品菇管理。同时也缺少对气候风险和技术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包括菌种质量、场地选择、菇棚设计、水分管理、异常气候、通风管理和病虫害爆发等多重风险,导致产量和产品品质不稳定,生产效益波动大,加之投资规模过大,管理不到位,造成严重损失;更有一些菌种生产个体和企业根本没有羊肚菌菌种生产资质,更没有品种选育和制种能力,生产的菌种对菇农或企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当前我国羊肚菌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各地已经兴起了众多特色产业基地,但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生产栽培羊肚菌的龙头企业不多,特色品牌也没有创建起来,经济效益还有很大挖掘空间。
五、基础研究滞后于产业发展,未来仍需加强基础科技研究
由于羊肚菌是一个新型产业,因此其基础研究滞后于产业发展。国际上来看,对羊肚菌遗传学研究集中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羊肚菌无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整个生活史导致羊肚菌的诸多生物学研究一度搁浅停滞,近年来的羊肚菌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和活性物质层面。而我国更多关注的是栽培研究,如何人工培育和繁殖羊肚菌,以实现其高产、优质和抗逆性。栽培研究涉及到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养分供应、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栽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羊肚菌的生长规律和需求,为羊肚菌的栽培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在栽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先进的遗传学技术和方法,对羊肚菌的基因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进一步了解其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的分子机制。同时,一些研究团队也开始尝试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羊肚菌的栽培研究中,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等手段,对羊肚菌进行遗传改良,提高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为羊肚菌的栽培和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我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加强对遗传学研究的跟进,如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华中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诸多科研院所,及全国多所高校和地方研究所均开始着力于羊肚菌的相关课题,羊肚菌生物学的科研跟进必将进一步促进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提升。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羊肚菌遗传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有一些研究关注羊肚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学等方面,但总体来说,这些研究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同时,由于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比较复杂,对其遗传机制的理解还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此外,在栽培过程中也还有很多关键环节,如分生孢子(俗称菌霜)的作用、菌核对栽培产量的影响、外援营养袋的作用机理等尚未完全研究透彻,因此加大对羊肚菌基础性研究,探明各阶段蕴含的科学原理,才能有力支撑产业发展。(LZC)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