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
盐化工是指利用盐或盐卤资源,加工成氯酸钠、纯碱、氯化铵、烧碱、盐酸、氯气、氢气、金属纳,以及这些产品的进一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过程。
盐化工行业主要包括制盐业、无机碱(两碱)工业和以氯、溴为原料的精细化工。制盐业是盐化工的基础,氯碱工业和纯碱工业是盐化工的主体,而精细化工则是盐化工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产业格局。盐化工主要产业链如下:
1、以海水淡化为龙头的海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海水淡化工程→实现电水联产→经淡化处理浓度提高的海水可以提溴后再进离子膜烧碱装置→盐化工(主要是离子膜烧碱装置)→氯气、氢气、液碱与电石生产聚氯乙烯,很少部分节余氯气作为商品卖出→产生废渣生产水泥或填埋。
2、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原盐→离子膜烧碱→产生氯气、氢气、盐酸和烧碱→氯气与丙烯生产环氧丙烷,氯气与甲醇生产甲烷氯化物,盐酸与甲醇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后,一氯甲烷和硅粉反应生产有机硅,氢气与石油苯生产苯胺,苯胺与光气生产聚氨酯。
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在化学工业上有众多的用途,是生产化工产品的重要基础原料之一,有“化学工业之母”的称号。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通过产品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可以加工成氯酸钠、纯碱、烧碱、氯气、金属钠等,被广泛应用于下游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能源等领域。氯气在化工氧化还原反应中可用作强氧化剂,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可直接用于漂白、杀菌、消毒等,在工业上用于生产有机氯化合物及有机化合物中间体。
盐化工的主要产品介绍
主要产品 | 介绍 |
纯碱 | 又名碳酸钠、苏打、碱灰,化学式为 Na2CO3,因溶于水后溶液显示弱碱性而称为纯碱,主要用于玻璃、冶金、碳酸锂、日化、医药等行业,下游包括化工、建材、轻工、新能源等众多领域; |
烧碱 | 又名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NaOH,属于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医药、冶金、石油等行业; |
氯化铵 | 简称氯铵,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 NH4Cl,多用作生产复合肥的基础肥料、氮肥原料,部分作为氮肥直接农用; |
小苏打 | 又名碳酸氢钠,化学式为 NaHCO3,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可作为生产饼干、面包的疏松剂,汽水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黄油保存剂等。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据统计,工业和农业中应用的盐及其衍生物约有15000种之多,盐化工产业是四大化工产业之一,盐化工产业与针纺织、电子等工业门类相比较,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技术密集、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且财税贡献突出。
二、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盐化工行业处于稳定发展状态,市场规模波动较小,2021年市场规模出现上涨,主要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各国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持续经济复苏,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盐化工产品作为周期性行业,受经济影响较大,加上原材料供应短缺,导致部分盐化工产品价格上涨,进入推动市场规模增加。2022年,我国盐化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683.47亿元,相比于上年度有所回落,这是因为大宗原材料价格在2021年见顶后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情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盐化工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盐化工产业突飞猛进,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大国。盐化工产业不仅提供了“三酸两碱”中的烧碱、纯碱和盐酸,而且可向下游延伸生产PVC、甲烷氯化物、环氧丙烷、TDI/MDI等多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以及众多的精细专用化学品,是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纯碱和烧碱产量分别为2920万吨和3980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情况
我国盐化工主要以固体盐或卤水为原料,主要包括烧碱、纯碱和PVC等产品。近年来,盐化工产业作为国家基础性的行业,不断提高发展速度,积极的适应国家经济改革的大环境。2022年,我国纯碱和烧碱销量分别为2890万吨和3830万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从产销率来看,我国盐化工主要产品的供需体系较为健康,产销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的状态,预计未来这样的状态有望持续。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纯碱
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游应用主要为玻璃等行业,由于其高能耗的属性,近年来行业准入壁垒不断提高。
轻质纯碱主要用于日用玻璃、洗涤剂及食品,重质纯碱主要用于平板玻璃、光伏玻璃。
纯碱(SodaAsh),又名苏打、碱灰、碱面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作为“三酸两碱”中的一碱,广泛应用于建材、化工、冶金、纺织、食品及医药等诸多领域。根据产品密度不同,纯碱可以分为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其中轻质纯碱密度500-600kg/m3,呈白色结晶粉末状,下游主要应用为日用玻璃、合成洗涤剂和食品等行业;重质纯碱可由轻质纯碱经水化后制得,密度为1000-1200kg/m3,呈白色细颗粒状,重碱具有颗粒大、密度高、吸湿低、不易结块、不易飞扬、流动性好等优点,下游主要应用为平板玻璃、光伏玻璃等。
纯碱的生产及应用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在现代工业生产方法诞生前,古人从天然碱湖中回收或从钠含量较高的海洋植物灰中生产纯碱,直到1800年代中期,化学合成技术首次开发应用,全球工业化带来的不断增长的纯碱需求得以满足。制碱所需能源为动力煤或天然气,从纯碱的产业链来看,当前纯碱生产主要分为天然碱法和化学合成法两种工艺,其中天然碱法通过物理过程制备纯碱,上游原料主要为天然碱矿石;化学合成法主要包括氨碱法、联碱法,上游原料主要为原盐、石灰石及合成氨。
我国为全球主要纯碱生产国家,氨碱法工艺占比约50%。当前全球纯碱生产主要以中国、欧洲及美国为主,2021年全球纯碱产量约5900万吨,其中我国产量约2913万吨,占比约50%。据Genesis Energy统计,当前全球纯碱生产工艺中化学合成法占比65%,其中氨碱法占比45%,联碱法占比20%,天然碱占比30%。目前我国纯碱生产工艺亦以化学合成法为主,据百川数据,2021年我国氨碱法、联碱法工艺占比分别为49%、45%,天然碱法工艺占比仅约5%,这与我国本身的天然碱矿资源禀赋有关。
2022年,我国盐化工行业在纯碱领域的市场规模约为675.97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烧碱
烧碱又名火碱,苛性钠,化学名称氢氧化钠,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是一种极常用的碱。市售火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固体呈白色,有块状、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火碱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造纸、环保等很多行业,有工业级、食品级(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之分,两者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其纯度高低,而是铅、砷、汞等有毒物质的含量有差异,工业级的因有毒物质含量较高而不得用于食品行业。
国内烧碱的主产区位于山东、内蒙古、江苏、新疆和浙江,主销区位于山东、山西、江苏、河南、广西、浙江、河北和广东。因此国内主要贸易流向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主要净调出区域包括内蒙古、山东、新疆、陕西、宁夏、天津等;主要净调入区域包括山西、广东、广西、贵州等。其中新疆和内蒙固碱,大部分通过火车专线流向华东、华南、西南和华中。山东除了供应本省的氧化铝、造纸、化工企业外,大部分液碱通过汽运流向周边省份。
烧碱运输有铁运、汽运、水运和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在液碱汽运多用于省内和周边省份销售,半径一般在 300km 以内,超过则会以水运代替。固碱没有运输半径限制,运输方式更多样化。总的来说,常见的三种运输方式中,水运成本最低,铁路运输次之,汽运成本相对较高。省内和相邻省份 300km 左右的汽运成本在200~250 元/湿吨,根据船只大小不同,山东至广东水运运输成本在 230~320 元/湿吨之间浮动。
2022年,我国烧碱工业市场规模约为1437.02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纯碱工业
企业方面,2022年国内纯碱生产企业39家,其中产能100万吨以上企业13家,经过15年以来行业供给优化,集中度有所提升。其中,中盐化工4个基地纯碱产能合计390万吨(权益产能314),名义产能居国内首位,三友化工/河南金山/山东海化/远兴能源产能分别340/330/280/180万吨,名义产能分别居国内2-5位。
2022年国内纯碱产能中,氨碱法、联碱法和天然碱法占比分别约48.1%/46.6%/5.3%。从工艺成本看,以国内四家采用不同制碱工艺的上市公司为例,氨碱法和联碱法成本差异不显著,而天然碱法成本显著低于氨碱法/联碱法。天然碱法虽成本具备优势,但因原材料依赖性等因素,导致国内天然碱法纯碱产能占比难以大幅提升,而氨碱法和联碱法对应的合成碱工艺则占据着主要的市场份额。
制碱属于高能耗行业。新建纯碱(井下循环制碱、天然碱除外)、烧碱(废盐综合利用的离子膜烧碱装置除外)等均被列入限制类。20年6月工信部废止《纯碱行业准入条件》,但环保部门对产业链中的合成氨项目、废水排放、煤炭消耗指标等仍严格管控;21年11月,发改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对制碱、合成氨等工艺的能耗基准和标杆水平进行明确;22年2月,发改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要求到25年纯碱领域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达50%,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20年底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36%,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10%)。碳中和背景下,环保和能耗要求趋严,或将加速中小落后产能出清,行业市场格局有望持续优化。
2、氯碱工业
根据中国氯碱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烧碱单个企业的平均规模约为17万吨,2021年这一数值上升至28万吨;2010年我国聚氯乙烯单个企业的平均规模约为22万吨,2021年这一数值上升至38万吨。这间接说明了我国氯碱行业企业的产能不断扩大,市场更加激烈。
根据氯碱工业协会数据与分析,我国烧碱行业产能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快速增长阶段(2007年之前):2007年之前为我国烧碱产能增长的高峰期,经济的持续增长带动烧碱行业规模不断上升,烧碱产能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截止2007年我国烧碱产能约2180万吨。2)稳定发展阶段(2007-2013年):发改委于2007年发布《氯碱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2007年第74号公告),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行业准入设定严格门槛,规定新进入企业的烧碱装置规模必须达到30万吨/年以上,烧碱行业扩张增速放缓。截止2013年底我国烧碱产能约3850万吨,6年间年均产能净增长270-280万吨,CAGR=9.9%。3)增速下降阶段(2014-2016年):由于前期产能的高速增长,行业供需格局逆转,企业失去了高额利润的吸引对新增及扩产更加理性,同时落后产能退出速度加快。截止2016年底我国烧碱产能3945万吨,较2013年净增长不足100万吨。4)平稳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2016年三季度起,国内烧碱市场持续上涨,企业盈利状况好转,同时多项针对供给侧的改革政策出台,规模较小及落后产能持续退出,行业壁垒提高、竞争格局向好,整体产能进入低速增长的平稳发展阶段。截至2022年底,我国烧碱生产企业共163家,烧碱总产能共4657.5万吨,较2021年新增150万吨,增长3.3%,全年烧碱产量4002万吨,新增企业5家,无退出企业,单个企业平均产能28.6万吨。(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