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
数据本身是客观的,当被用于经济决策当中才会产生价值,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衍生出数字经济。经济新动能、新业态引发了社会和经济的整体性深刻变革。
数字经济是信息经济的另一称谓,是指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社会生产中,是以数据作为核心资源的生产方式。数字经济有着有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型、可持续性、直接性等特点。如今社会就像到处遍布着传感器,数据通过这些传感器突破时空的边界进行传播。不同于传统的生产要素,数据有更迅速更便捷的方式在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具体包括四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三是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四是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5月15日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开始融入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浪潮。2000—2002年,互联网泡沫在美国破灭,给美欧互联网行业造成严重打击。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企业兴起,经过不到二十年的努力,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成功赶超部分先发国家,成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的数字经济领先国家。
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技术孕育阶段、爆发增长阶段,当前正处于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融合协同阶段。这三个阶段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逻辑大致相似,但由于自身技术储备、商业模式、具体国情等一系列原因,与数字技术发达国家在时序上存在一定滞后。在技术孕育和爆发增长阶段,时间上的滞后影响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到了融合协同阶段,中国真正进入全球数字经济前沿领域。
第一阶段即技术孕育阶段(1994-2004年)。这一时期,中国诞生了一系列互联网企业,如信息门户领域的搜狐、网易,电子商务领域的阿里巴巴,即时通信领域的腾讯,搜索引擎领域的百度。这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基本格局:“门户+社区+电商+社交+游戏+文娱+搜索”。这一时期我国数字经济有两个显著进展:一是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二是互联网企业在模仿国外商业模式的同时,结合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流通体制不发达、人力资本充裕等国情,创新形成了2C(B2C和C2C)发展模式。
第二阶段即爆发增长阶段(2005-2015年)。2005年12月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2008年6月底网民数量达到2.53亿,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数字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推动互联网应用向深度和广度迈进,网民的多元化应用又引发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需求,二者相辅相成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全面发展。以网络零售为代表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网上银行、网络游戏等业态加速发力,带动数字经济进入爆发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出现三大变化:一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和智能手机普及,促使数字经济的商业主战场向移动端转移。二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互联网平台撮合机制的实施提供了支撑,同时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庞大人口红利,平台经济出现爆发式增长,实现了从追赶到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平台企业加大商业模式创新,产生了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络游戏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或营利模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开始显现,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开辟出新的经营领域,产生了微信、团购、短视频、直播等创新应用,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从模仿式创新走向了自发式创新。
第三阶段即融合协同阶段(2016年至今)。表现为对内融合发展,对外积极引领和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首先,深化数字经济的理论认识。2016年,在中国主导下,二十国集团首次通过《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内涵,提出合作中的一些共识、原则和关键领域,指明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中国提出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强调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以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其次,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出现了产业融合、两化融合、两业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农文旅融合、城乡融合等多种多样的融合发展模式。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各产业加速渗透,出现了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智能工厂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最后,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和要求逐步提高,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积极意义,要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政府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建设,密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专项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下一阶段,中国数字经济将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二是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和利用的制度创新,鼓励和促进数据要素的供给、流通和开发利用;三是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三、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2022 年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纷纷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抢抓发展新机遇的重要路径手段,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50.2 万亿元,同比增加 4.7 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做大。
资料来源:网信办,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达 8.1ZB,同比增长 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存力总规模超 1000EB,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占全球数据总存储量的 14.4%。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互联网用户和物联网用户是我国数字经济的主要需求主体。市场规模我国已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截至2022年底,5G基站数量达231.2万个,较2021年新增88.7万个,总量全球占比超60%。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以及96%的乡镇镇区,5G用户达5.61亿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10.71亿个,同比增加5320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PON端口数达1523万个,同比增加737.1万个。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的城市增至110个,千兆用户突破9000万户,千兆光网已经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互联网带宽达38T,互联网骨干网总体性能迈入世界前列。我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18.45亿户,净增4.47亿户,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国家。IPv6规模部署与应用深入推进,IPv6活跃用户数达7.28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近50%,我国互联网加快向IPv6演进升级。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农林牧渔等行业,融入电力、通信、金融等基础设施。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细分市场
1、数字产业化
2022 年,数字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内部结构趋于稳定。从规模上看,2022 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达 9.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0.3%,已连续两年增速保持在 10%以上;数字产业化占 GDP比重为 7.6%,较上年提升 0.3 个百分点,达到 2018 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从结构上看,数字产业结构趋于平稳,服务部分在数字产业增加值中占主要地位。软件产业占比持续提升,互联网行业占比明显下降,服务部分整体占比小幅提升 0.3 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数字产业化内部细分行业来看。电信业平稳向好,新业务增势突出。2022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与去年基本持平。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2022 年共完成业务收入 3072 亿元,比上年增长 32.4%,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 16.1%提升至 19.4%。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出口回落。2022 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6%,分别超出工业、高技术制造业 4 和 0.2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速 1.8%,较上年大幅收窄 10.9 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跃上十万亿元台阶。
2022 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 3.5 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达 10.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 6.5 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调整发展,注重研发投入。2022 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 1.5 万亿元,同比下降 1.1%。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共投入研发经费 771.8 亿元,同比增长 7.7%,增速较上年提高 2.7 个百分点。
2、产业数字化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更加突出赋能作用,与实体经济融合走深向实,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2年,产业数字化规模为 41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0.3%,占 GDP比重为 33.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 81.7%。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