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
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在工作时会向外辐射大量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对临近电路和设备造成干扰,影响精密电子仪器的正常工作,导致信息传输失误、控制失灵等事故,也会对环境造成电磁污染,更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此外,电磁波的泄露也会危及信息安全,使计算机等设备无信息安全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作生活中电子设备和电子产品数量不断增长,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愈发深入和广泛,其中包含的电子元器件也在走向多样化、小型化、精密化、高密度化,由此引发的电磁干扰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成为电子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诸多方式中,电磁屏蔽是最基本和有效的手段。电磁屏蔽可以阻断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实现电子设备和元器件的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是指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性能不降级的状态,一方面要求系统内没有严重的干扰源,一方面也要求设备或系统自身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性。
电磁屏蔽材料是指能实现对电磁波屏蔽的功能性材料,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来达到对电磁波的阻隔或使其衰减的目的。当入射电磁波传播到屏蔽材料表面时,由于空气与屏蔽材料交界面上阻抗的不连续,一部分入射波会被反射回来。未被反射而进入屏蔽材料体内的部分电磁波,在材料体内传播过程中被吸收从而衰减。当未衰减完的少量电磁波传播到屏蔽材料与空气的另一交界面时,再次因为交界面不连续的阻抗而被反射回屏蔽体内,进行重新被吸收和衰减的过程。
电磁屏蔽材料工作原理如下:
电子设备工作时,既不希望被外界电磁波干扰,又不希望自身辐射出电磁波干扰外界设备,以及对人体的辐射危害,所以需要阻断电磁波的传播路径,这就是电磁屏蔽。这同样适用于同一主板上不同电路单元(速度不一样)之间的相互隔离。电磁屏蔽材料对电磁的衰减主要是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电磁波的吸收:
(1)当电磁波到达屏蔽材料表面时,由于空气与金属的交界面上电磁屏蔽材料应用阻抗的不连续,对入射波产生反射;
(2)未被表面反射掉而进入屏蔽材料的能量,在体内向前传播的过程中,被屏蔽材料所衰减,也就是所谓的吸收。
二、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行业建设推进,我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我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91.31亿元,2023年已经增长至268.13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供需规模
1、供应情况
国内电磁屏蔽材料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竞争和生产格局。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消费电子产业需求乏力,导致电磁屏蔽材料产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2023年国内电磁屏蔽材料产量约为876.06亿件,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需求情况
消费电子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市场饱和等影响下,市场整体需求量放缓,逐渐处于存量市场。但随着 5G、AI、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国内电磁屏蔽材料行业的市场需求添了动力。2023年国内电磁屏蔽材料销量约为837.91亿件,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需求推动力分析:
首先,近年来我国通信设备行业整体建设推进较快。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国内网络底座进一步夯实,网络应用不断丰富。我国通信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是我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需求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迅速,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对于电磁屏蔽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由于智能手机、5G手机和基站等功能升级、产品朝轻量化发展,元器件增多集成度提升而内部空间越来越狭小,5G产品功耗大约是4G产品的2.5-3倍左右,元器件产生的电磁干扰相对增长,从而带动电磁屏蔽方案升级。伴随5G产品渗透率提升,近年来5G电磁屏蔽市场空间需求倍增。
另外,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等新型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电磁屏蔽材料领域的成长打开了新的空间,新兴领域带来的对电磁屏蔽材料和器件的需求成为我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需求新的增长点。
3、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我国通信设备、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不断发展,为我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市场需求。而我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起步较晚,电磁屏蔽材料产品种类较多,且分化较为明显,低端电磁屏蔽材料技术难度不高,参与厂商较多,同质性强,国内供需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高端电磁屏蔽材料技术壁垒较高,只有少数企业逐渐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中高端产品的能力,可以提供电磁屏蔽应用解决方案,该部分产品国内供不应求,需要依赖于国外领先企业的进口。
而从行业整体产销量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电磁屏蔽材料的产销量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紧平衡态势,具体表现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细分市场
1、填充复合型电磁屏蔽材料
填充类复合电磁屏蔽材料是以高分子树脂为基体,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导电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溶液共混、原位聚合和共沉淀法等制备而成,因而具有易于成型、抗腐蚀性良好、机械性能良好,适合大批量生产等优点。弥补了金属屏蔽体与表面敷层型复合屏蔽材料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电磁波的屏蔽机理偏向于反射损耗,而不是吸收损耗,较难满足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基体树脂材料提供易加工成型性能和电磁波透过性,屏蔽效能主要取决于填料的电磁参数及频散特性。
目前导电填料主要有碳系、金属系、复合系、高分子系填料。碳系主要为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金属型主要为银、铜、镍、铝等;复合系主要镀银玻璃微珠、镀镍石墨烯、镀镍碳纤维等;高分子系主要为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填充类聚合物导电性根据复合材料中导电填料的分布状况,有形成导电通路、电子隧道效益和场发射理论支持。
具体产品层面,填充复合型电磁屏蔽材料包括导电塑料、导电硅胶等。目前来看,填充类复合电磁屏蔽材料在电磁屏蔽材料中占比最高,截至2023年,国内填充类复合电磁屏蔽材料市场规模达到94.92亿元,占总体市场规模的35.4%。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表面导电型电磁屏蔽材料
表面导电型电磁屏蔽材料是指采用喷涂、化学镀等工艺,在树脂基体表面涂覆一层较薄的导电金属层或导电涂料,提高导电率和磁导率,增强屏蔽效应;主要是以反射损耗为主,且屏蔽效果的大小取决于表面材料本身的屏蔽效果。具有成本低、屏蔽性好、制备简单且应用范围广。但金属表面导电型电磁屏蔽材料金属层存在容易脱落、二次加工性能较差、使用寿命短的缺点。
具体产品层面,表面导电型电磁屏蔽材料包括导电布衬垫、导电涂料、电磁屏蔽膜等产品。
目前来看,表面导电型电磁屏蔽材料在电磁屏蔽材料中占比约为20.1%,截至2023年,国内表面导电型电磁屏蔽材料的市场规模达到53.89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金属类电磁屏蔽材料
金属类电磁屏蔽材料又可分为铁磁材料和金属良导体等。铁磁材料通过高的磁导率引导磁力线会聚,并降低磁通密度达到屏蔽目的;金属良导体内部自由电子移动产生反方向的涡流磁场,并削弱高频磁场的干扰,达到屏蔽效果。主要为铁、银、镍、铜、铝等,在电磁场和静电场中屏蔽性良好;但由于金属密度大、易腐蚀、不易加工等缺点,使得应用受到制约。
具体产品层面,金属类电磁屏蔽材料包括铍铜簧片、不锈钢簧片等。
目前金属类电磁屏蔽材料在电磁屏蔽材料中占比约为14.2%,截至2023年,国内表面金属类电磁屏蔽材料的市场规模达到38.08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本征型导电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
本征型导电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是由具有共轭键的绝缘高分子通过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与掺杂剂进行电荷转移复合而成,在高分子分子链中产生载流子并在分子链间形成导电通道,从而转变成了具有一定电导率的导体;通过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实现电磁屏蔽的目的。具有密度小、耐腐蚀、强度高等优点。目前,本征型导电聚合物有聚苯PAN、聚吡咯PPY、聚噻吩PTH等。
具体产品层面,本征型导电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有纳米复合电磁屏蔽材料、聚酰亚胺 PANI/非织造碳纤维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等。
目前本征型导电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在电磁屏蔽材料中占比约为10.3%,截至2021年,本征型导电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的市场规模达到27.62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