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单一型医疗意外险行业:渗透率低但潜在需求量大 未来增量空间广阔

一、行业相关概述

单一型医疗意外险是医疗意外保险的一种,以高危手术、病种治疗为主。医疗意外保险主要是保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因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事故导致产生合理且必要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将在约定的保障范围与保障金额范围内,依据保险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保险金给付责任。一般情况下,意外医疗保险是作为意外保险的附加险形式存在的。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单一型医疗意外险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随着近年来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多,医务人员执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医疗机构在面临医疗纠纷巨额赔偿的情况下,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发展医疗意外保险成了必然趋势。相较于让医疗机构自己消化医疗风险,医疗意外保险制度更具优势来分散医疗风险造成损失。它在减轻医生职业与医疗机构压力的同时,还能让患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2003年起北京某医院联手某保险公司开始试点手术意外险,承保项目:以心胸外、颅脑外、妇产科等9个科室常见的风险较大的手术项目为主;保费、保额:保费900元、1200元、1500元对应保额3万、4万、5万元;保费支付:由患者与医院按比例分担,如1200元的手术意外险,患方出资1180元,医院出资20元。以该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为例,目前该科室患者投保手术意外险的比例已接近90%,在化解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随着国内住院病人手术数量不断增多,手术、麻醉意外险需求增多,具备较大的发展市场。数据显示,我国住院病人手术量从208年的6171.58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8103.10万人次。预计2022年我国住院病人手术量将进一步达到8635万人次,具体如下:

2003年起北京某医院联手某保险公司开始试点手术意外险,承保项目:以心胸外、颅脑外、妇产科等9个科室常见的风险较大的手术项目为主;保费、保额:保费900元、1200元、1500元对应保额3万、4万、5万元;保费支付:由患者与医院按比例分担,如1200元的手术意外险,患方出资1180元,医院出资20元。以该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为例,目前该科室患者投保手术意外险的比例已接近90%,在化解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随着国内住院病人手术数量不断增多,手术、麻醉意外险需求增多,具备较大的发展市场。数据显示,我国住院病人手术量从208年的6171.58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8103.10万人次。预计2022年我国住院病人手术量将进一步达到8635万人次,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医疗意外保险各细分险种在降低投保人风险,减少医患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目前国内推广程度较低。未来随着各细分险种逐渐加大推广力度,医疗意外保险行业将持续向好发展,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截止2022年我国医疗意外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约为70.41亿元。

医疗意外保险各细分险种在降低投保人风险,减少医患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目前国内推广程度较低。未来随着各细分险种逐渐加大推广力度,医疗意外保险行业将持续向好发展,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截止2022年我国医疗意外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约为70.41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消费市场特点分析

1、价格偏好

调查患者对单一型医疗意外险保费的期望发现: 56.3%患者认为缴纳的保费在1000元以下比较合适,30.1%的患者选择其他(依据医疗行为的风险进行保费测算)。

调查患者对单一型医疗意外险保费的期望发现: 56.3%患者认为缴纳的保费在1000元以下比较合适,30.1%的患者选择其他(依据医疗行为的风险进行保费测算)。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理赔偏好

调查患者对单一型医疗意外险理赔的期望发现:56.2%患者希望在理赔时保险机构能够主动式跟踪理赔,34.6%的患者愿意自主理赔。单一型医疗意外险的产品设计,保险机构可以提供差异化的保险产品,满足患者主动跟踪理赔的需要。

调查患者对单一型医疗意外险理赔的期望发现:56.2%患者希望在理赔时保险机构能够主动式跟踪理赔,34.6%的患者愿意自主理赔。单一型医疗意外险的产品设计,保险机构可以提供差异化的保险产品,满足患者主动跟踪理赔的需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购买渠道偏好

调查患者对单一型医疗意外险的购买方式状况发现: 37.7% 的患者选择住院时自动购买,25.4%的患者选择会在院内窗口主动询问后购买,16.3%的患者选择在市场上选择购买单一型医疗意外险产品。

调查患者对单一型医疗意外险的购买方式状况发现: 37.7% 的患者选择住院时自动购买,25.4%的患者选择会在院内窗口主动询问后购买,16.3%的患者选择在市场上选择购买单一型医疗意外险产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因此可见目前,虽然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于单一型医疗意外险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医疗机构对医疗意外险的培训力度仍有较大的空间。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进一步确保相关医务人员对于单一型医疗意外险的临床推广和培训。(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长期需求向好 市场竞争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长期需求向好 市场竞争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由于安宫牛黄丸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需要安宫牛黄丸这样的药物来对身体进行调理,因此中长期而言安宫牛黄丸的需求将得到长期有效的支撑。2017年我国安宫牛黄丸销量达到587万丸,2023年销量达到了817.1万丸,保持快速增长

2024年06月20日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呈明显复苏态势 机构逐步转向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呈明显复苏态势 机构逐步转向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截至2023年底,我国将14个中医医院纳入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布局建设27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6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138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同时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440个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特色优势专科等方面建设,培养2万余名中医馆骨干人才。

2024年06月14日
我国中草药种植行业:下游产业不断壮大成为主要驱动力 产需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中草药种植行业:下游产业不断壮大成为主要驱动力 产需规模持续扩大

而2023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十四五以后中国中药市场整体规模将稳定在1万亿以上,其中包括中药材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中成药市场规模将稳定在5000亿元以上,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稳定在3000亿元以上。

2024年06月13日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市场总体需求难以满足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市场总体需求难以满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医学水平的不断上涨和医疗保障覆盖的提升,各类医疗服务需求也必然会持续上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方面的需求也将随之上涨,2023年,国内特医食品需求量大约为10.21万吨,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

2024年05月31日
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产销规模持续扩大 胶囊和片剂是为主要细分市场

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产销规模持续扩大 胶囊和片剂是为主要细分市场

受“大健康”理念兴起、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作为医疗保健消费一部分的保健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为2225亿元,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285亿元。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电子胃肠镜行业中下游市场分析:需求稳步增长推动市场持续扩容

我国电子胃肠镜行业中下游市场分析:需求稳步增长推动市场持续扩容

过去,传统的光学胃肠镜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存在一些缺陷,如画质不清晰、操作繁琐等,越来越多的医院选择使用电子胃肠镜。电子胃肠镜市场将占据更大的份额,传统的光学胃肠镜将逐渐被淘汰。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检查胃肠道疾病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电子胃肠镜市场的发展。

2024年03月20日
我国电动轮椅行业:老龄化加剧带来巨大需求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电动轮椅行业:老龄化加剧带来巨大需求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1亿,占总人口的13.5%,2025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庞大的中老年人群体为形成一个巨大的中老年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拥有数以亿计的中老年人消费市场是未来中国必然的商机与趋势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单一型医疗意外险行业:渗透率低但潜在需求量大 未来增量空间广阔

我国单一型医疗意外险行业:渗透率低但潜在需求量大 未来增量空间广阔

医疗意外保险各细分险种在降低投保人风险,减少医患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目前国内推广程度较低。未来随着各细分险种逐渐加大推广力度,医疗意外保险行业将持续向好发展,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截止2022年我国医疗意外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约为70.41亿元。

2024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