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概述
ETC中文称为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简称电子收费,是指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进行的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高速公路或桥梁收费站无需停车而能交纳高速公路或桥梁费用的目的。ETC具有普及率高、支付自闭环、识别成功率高、运用维护成本低等优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ETC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ETC系统主要由电子收费前端系统和电子收费后台及服务网络两部分组成。其中车载电子标签(OBU)与微波读写天线(RSU)是电子收费前端系统中的关键设备。OBU作为采集车辆信息并进行处理的微波装置,通常安装在汽车的挡风玻璃内侧,RSU是由高增益定向束控读写天线和射频控制器组成,负责信号和数据的发送/接收、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加密/解密。OBU和RSU通过5.8GHz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实现两者之间的通信。当装有OBU的车辆进入ETC车道的RSU区域时,插入IC卡后,利用OBU与RSU之间的专用短程通信,在计算机收费系统和IC卡双方均完成对通行费的纪录,从而实现电子结算支付。
通过 ETC 缴费,即可以提高通行能力,缓解了交通压力;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车辆营运效益;然后节约能源、保护 环境。目前我国 ETC 主要用于高速公路缴费,随着 ETC 渗透率的大幅增长,ETC 收费已成为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方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整理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ETC行业发展至今,共有三个阶段性里程碑,均对行业发展影响深远,分别是:(1)1998年,交通部组织交通公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不停车收费系统展开研究;(2)2007年, 高速公路收费通行标准正式确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率先建立ETC示范工程;(3) 2014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
对应三个阶段性里程碑,可将ETC行业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启动期和高速发展期。
1、萌芽期:1998~2006
ETC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但前期发展缓慢、普及率低。1998年,交通部组织交通公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不停车收费系统正式展开研究,标志中国ETC行业发展的开端。部分省市在区域范围内进行了ETC系统的试运行。1999年,交通部组织北京、江苏、四川、广东等省市开展示范工程。同年,山东、四川率先提出全省联网收费,到2003年, 广东、上海、 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的联网收费系统已经初具规模。各项技术标准逐步建立。1999年,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2000年,负责中国DSRC及ETC标准化工作的专门委员会成立。2003年, 基于5.8GHz的专用短程通信标准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这一时期中国高速公路普遍采用封闭式收费制式,各省市在联网收费系统中,大部分采用基于IC卡的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此阶段部分地区引进了不同国家的技术和设备,陆续建设了一批ETC系统试点投入运营,但ETC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导致建设成本高、维护成本高,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
2、启动期:2007~2013
2007年7月,高速公路电子收费国家标准《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GB/T20851-2007正式发布, 确立中国高速公路电子收费将采用5.8GHz组合式ETC技术,即“两片式电子标签+双界面CPU卡”的技术方案。2007年11月, 交通部组织召开“京津冀、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联席会议”, 公布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的技术方案。2008年12月 ,长三角区域ETC示范工程取得初步成果,率先在上海与江苏实现互联互通。2009年6月, 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通过验收鉴定,标志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建成,该工程共计超过300条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用户超过12万。2009年8月,交通运输部召开全国联网不停车收费京津冀、长三角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省部级联席会议,提出进一步推进两个试点区域高速公路ETC联网工作,并推广至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一市互联互通。2010年7月,江西与上海、江苏、安徽实现ETC互通,长三角ETC互联互通的目标基本实现。
2010年9月,京津冀两市一省实现ETC系统互联互通。这一时期政府通过在发达区域建立示范工程,率先实现区域内ETC互通,将积累的项目及技术经验向其他省份进行复制推广,为全国ETC互联建立基础。
3、高速发展期:2014~2023
2014年4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建立全国ETC联网运营管理机制;建成较为完善的ETC基础设施网络,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截至2015年9月,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实现联网运营。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相继印发《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和《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设立了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19年12月底,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率达到90%以上,ETC用户数量突破1.8亿。2017至2023年,中国ETC用户规模由6,046.9万人增长至超过2亿人。
这一时期市场竞争格局逐步稳定,新进入者减少。在顶层政策推动下,ETC设备普及率逐步提升,市场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三、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在智慧交通、政策红利和车辆保有量持续增加等积极因素对ETC行业赋能逐步加深的背景下,中国ETC行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2019-2020年,中国ETC行业需求迎来高峰期,其中政策导向与技术迭代是主要驱动因素,该时期的ETC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但随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并且未来也将延续这一发展态势。2023年国内ETC行业市场规模为39.09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其中高速公路占据95%以上比例。2023年国内高速公路应用场景ETC市场规模约为37.18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在智慧交通的大背景下,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ETC"”产业正崭露头角,未来将能够进一步释放其潜力,真正实现“人与物”的联网。以及更深层次“人与人”服务连接的巨大潜力,丛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2023年我国智慧交通行业投资规模4035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智慧交通正在成为产业创新的发力点。作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同时也是国家大力推动协同创新的产业,智慧交通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中不断创新出新场景、新模式、新能力。这种产业创新不但深度挖掘出融合技术的潜力,也在打开未来交通的想象空间,探索出更加广阔、更可持续的产业前景。2023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投资规模突破4000亿元,这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ETC企业注重开展“互联网+ETC”的差异化竞争,在已定程度 上助推了竞争程度的提升。
ETC企业必须在行业内积累相关技术并拥有相应资质。这成为新企业进入ETC行业的主要障碍,同时ETC企业产品只有通过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的检测后,才能参与ETC建设招投标。这些也将推动中国ETC行业竞争程度的上升。
3、需求规模
近年来我国 ETC 市场不断发展,ETC用户数量快速呈现爆发式增长。2019至2023年, 中国ETC用户规模由2.04亿人增长至近3亿人,行业用户基数迅速扩张,年复合增长率为10.0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竞争格局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中国ETC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为四家头部企业,分别为通行宝、金溢科技、聚利科技(华铭智能子公司)和万集科技。占据主体市场份额,金溢科技、聚利科技和万集科技这三家中国头部ETC产品生产商在2022年销售了超过1,400万套OBU产品以及超过4,000套RSU产品,占据市场总体销售数量70%以上。三家头部企业生产模式有所不同,其中,金溢科技采用“自主研发、自行设计、自行生产”的生产模式,对外部依赖较少;聚利科技采用“以委托外协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万集科技采用“部件外协或外购、整机装配”的生产模式。第二梯队为信联科技、成谷科技和通渝科技。第三梯队为捷通高速科技和速通科技。从行业主要企业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中国ETC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一定区域集群特征,主要分布于广东、北京与上海等发达地区或城市。
中国ETC行业呈现出现如今的竞争格局的主要原因有两点:(1)企业资质获取困难,市场准入门槛较高。ETC产品必须通过交通运输部授权的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检测后才能够参加各省市高速公路ETC建设的招投标。根据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年来公布的检测报告,共有金溢科技、聚利科技、万集科技、中兴通讯等不到50家企业的产品通过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产品检测,其中RSU产品资质获得难度更高,OBU产品通过检测的企业超过30家,RSU产品通过检测的企业在20家以内。而当前拥有市场中活跃的ETC企业仅有10家左右。(2)龙头企业的策略也是影响中国ETC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行业头部企业通过自身的品牌、技术、渠道等优势,不断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此处以有“中国ETC行业第一股”美誉之称的通行宝为例,通行宝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ETC行业第一股,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因为其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致力于科研开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各项科技创新成果已形成知识产权200余项,其中,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级的奖项,科研成果受到多方肯定;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拓展业务范围,目前,以“ETC+”为核心的智慧交通衍生业务,已形成ETC+停车、加油、充电、旅游、保险、商贸物流、积分权益、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8个方面的生态应用,形成了全要素、全周期、全生态、全场景和全链路的智慧产业体系。
中国ETC行业的竞争格局未来会呈现出差异化竞争和竞争程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在智慧交通的大背景下,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ETC”产业正崭露头角,未来将能够进一步释放其潜力,真正实现“人与物”的联网,以及更深层次“人与人”服务连接的巨大潜力,丛面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投资规模突破到了4,000亿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ETC企业注重开展“互联网+ETC”的差异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竞争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ETC企业必须在行业内积累相关技术并拥有相应资质,这成为新企业进入ETC行业的主要障碍,同时ETC企业产品只有通过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的检测后,才能参与ETC建设招投标。这些也将推动中国ETC行业竞争程度的上升。
中国ETC行业主要品牌
企业名称 | 品牌 | 简介 |
通行宝 | 江苏通行宝智慧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领先的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以及城市交通等提供智慧交通平台化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主要从事智慧交通电子收费业务、智慧交通运营管理系统业务和智慧交通衍生业务。公司拥有南京感动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宝溢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江苏交控数字交通研究院三家子公司,共有员工860余人。 | |
金溢科技 | 金溢科技是最早一批从事智慧交通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领军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历经十余年的发展,金溢科技已成为集C-V2X、DSRC、RFID三大技术领先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商,业务涵盖汽车电子、车路协同、城市数字交通、智慧高速四大领域,拥有面向车-路两端各类智慧交通应用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设计+核心产品提供+边端系统集成”的全栈服务能力。 | |
万集科技 | 万集科技是专业从事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技术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历经廿余载的研发积累和实践经验,公司在车联网、大数据、云平台、边缘计算及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大量自主创新技术,开发了车路两端激光雷达、V2X车路协同、智能网联路侧智能感知系统、智能网联云控平台、ETC、动态称重等多系列产品,为智慧高速、智慧城市提供全方面综合的解决方案、系统、产品及服务。 | |
中远海科 | 公司作为国内智能交通和交通信息化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智能交通领域专注深耕二十多年,拥有省级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系统、ETC不停车收费系统、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特大隧道和桥梁机电系统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解决方案,技术实力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公司业务遍及全国二十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承担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和软件项目近千项,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 |
聚利科技 | 北京聚利科技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01年1月5日,公司是注册在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开发区,注册资金11201.7952万元,集产品研制、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智能交通行业内车载产品及信息化服务提供商。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