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多水少,我国水处理行业形势紧迫
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调整水质使水质达到一定使用标准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饮用水的最低标准由环保部门制定,工业用水则自行决定,判断水质好坏的基本标准包括水的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物理特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污水处理按照处理方法的性质分类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以及生物处理等。物理处理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的污染物质,如油膜和油珠,同时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物理处理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等优点,但无法完全去除有机物。
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处理污水,通过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化学处理法可能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并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生物处理法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且处理效果稳定。但生物处理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对污水的水质和温度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污水处理按照水质状况及处理后水的去向分类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等。
一级处理是最基础的处理阶段,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沉积物。是最基础的处理阶段,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沉积物。
二级处理着重于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通过生物处理方法实现。二级处理后的水通常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但可能仍含有营养盐如氮、磷,以及微量的有机物和悬浮物。
三级处理又称为深度处理或高级处理,旨在进一步提高出水质量,去除二级处理后仍存在的污染物。三级处理后的水可以达到回用标准,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或补充地表水和地下水。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分类方式
分类方式 |
分类 |
水质状况及处理后水的去向 |
一级处理:机械处理(预处理阶段),通常包括粗格栅及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气浮池、调节池等。 |
二级处理:主体工艺为生化处理(主体),通常包括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A2/0工艺、A/0工艺、SBR、氧化沟、水解酸化池。 |
|
三级处理:控制富营养化和重新回用,通常包括高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纤维滤池、活性砂过滤、反渗透、膜处理等。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从量看,我国人均水资源为2043.2立方米,自2004-2023年,人均水资源同比增速未见明显增势;根据国际人均水资源量标准,人均资源量低于2000立方米为缺水地区,目前我国处于此警戒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质看,2023年1—12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水质有所改善,但仍有提升空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7年的60.2%增至2023年的66.16%,城镇化率逐步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来水的普及,卫生洁具、洗衣机、沐浴等设施也走进平常百姓家,使得生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增加。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7年,全国总废水排放量约700亿吨;全国城市总污水排放量由2000年的331.8亿m³增至2022年的625.8亿m³。在人多水少、水资分布不均的基本国情背景下,污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资源污染更严重,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变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积极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水处理行业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水环境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打好碧水保卫战”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赢得“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重点规划的任务,被提升至历史性的战略高度,对水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我国水处理行业主要相关政策
时间 | 政策 | 主要内容 |
2018.1.10 |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2019.8.22修订) | 强化排污单位污染治理主体责任,要求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持证排污,无证不得排污。 |
2018.6.16 |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 明确目标;2020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70%上,V类水体比例控制在5%以内;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左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 |
2019.4.15 | 《国家节水行动方案》 | 明确提及,到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0%和28%;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内;到203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内。 |
2020.7.28 |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 | 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大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和改造力度,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明确提及:到2023年,县级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 |
2021.1.4 | 《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 | 目标:到2025年,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明确提及: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35%以上等。 |
2022.1.24 |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 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明确提及: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为优,干流水质稳定达到类。 |
2022.2.10 | 《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 明确提及: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m/日,新增和改造收集管网8万km,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1500万m/日,县城污水处理率≥25%,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90%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污水资源化则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且必要的环节。2023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超过1万亿元,占GDP约1%;伴随城镇化进程,近十余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污水处理设计规模、处理量不断提升,2012-2021年复合增速达6.2%、6.5%,2021年污水处理设计规模达2.46亿方/日,处理量达717亿方,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80%左右。此外我国综合污水处理率已从2012年的81%不断提升至2022年的98%,并且城市与县城之间的差距正不断缩小,2022年县城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1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提及:到202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需取得显著成果,再次强调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零排放”等规划和理念多项政策及相应目标的规划,奠定了水处理行业的基调,行业未来有望拥抱更多机遇。(zppeng)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