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高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生物试剂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生物试剂(Biochemical reagent)是指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生物材料或有机化合物,以及临床诊断、医学研究用的试剂。由于生命科学面广、发展快,因此该类试剂品种繁多、性质复杂。主要有电泳试剂、色谱试剂、离心分离试剂、免疫试剂、标记试剂、组织化学试剂、透变剂和致癌物质、杀虫剂、培养剂、缓冲剂、电镜试剂、蛋白质和核酸沉淀剂、缩合剂、超滤膜、临床诊断试剂、染色剂、抗氧化剂、防霉剂、去垢剂和表面活性剂、生化标准品试剂、生化质控品试剂、分离材料等等。

一、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生物试剂行业的发展与基础科研、体外诊断、疫苗、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产业的快速进步相辅相成,虽然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 2019年的149.59亿元以10.9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3年的226.59亿元,增速远高于上述同期全球生物试剂市场增速。

生物试剂行业的发展与基础科研、体外诊断、疫苗、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产业的快速进步相辅相成,虽然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 2019年的149.59亿元以10.9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3年的226.59亿元,增速远高于上述同期全球生物试剂市场增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生物试剂行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动行业发展,新型诊断技术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生物试剂行业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3年过国内生物试剂行业产量为6.34万吨,具体如下:

生物试剂行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动行业发展,新型诊断技术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生物试剂行业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3年过国内生物试剂行业产量为6.34万吨,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随着包括高通量测序、CRISPR 技术在内的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试剂的品种不断增加,应用场景随之增加,从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的生命科学研究逐渐开始应用到高通量测序、动物检疫、体外诊断等新兴领域。2023年国内生物试剂行业销量为5.87万吨,具体如下:

随着包括高通量测序、CRISPR 技术在内的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试剂的品种不断增加,应用场景随之增加,从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的生命科学研究逐渐开始应用到高通量测序、动物检疫、体外诊断等新兴领域。2023年国内生物试剂行业销量为5.87万吨,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过去长期处于进口垄断格局,近年来,加速国产替代主要三大因素为:1)我国在生命科学研究资金的不断投入,带动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容;2)国产生物试剂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不断加强,具有较高性价比和客户粘性优势;3)新冠疫情带动了上游相关生物试剂的需求,也凸显了产业链本土化的重要性。

随着生物试剂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生物试剂市场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一些具有较强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本土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推进,国产生物试剂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国内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不断提升,逐渐缩小与外资品牌的差距。

随着生物试剂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生物试剂市场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一些具有较强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本土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推进,国产生物试剂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国内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不断提升,逐渐缩小与外资品牌的差距。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生命科学领域的蓬勃发展,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生物试剂行业已基本发展成熟,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行业内领先企业通过收购等方式形成规模化发展,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并诞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企业。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生物试剂行业企业与海外跨国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生物试剂市场仍主要被进口产品占据。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多个在部分细分领域能够与海外跨国企业进行一定竞争的代表性企业。尤其是随着供应链本地化愈发受到重视,国内生物试剂行业企业有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生物试剂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各类研究对象的需求,展现了品种繁杂,数量庞大的特点。根据材料和用途划分,生物试剂一般被分为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

竞争格局上看,分子试剂相关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分布较为分散。但外资企业由于具有技术和品牌优势,由赛默飞、凯杰、Takara 和 BioRad 四家企业组成的市场占有率总和已经超过了 40%。而国产企业主要以诺唯赞、全式金、康为试剂、爱博秦克和翊羽生物为代表。其中诺唯赞的排名国产企业第一。鉴于目前分子类试剂国产化率较低,国产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培养高素质研发团队,着力于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制备性能更加优异的产品,进而提升客户使用体验并且逐步形成良好的品牌效益。

蛋白类方面,中国市场上的重组蛋白企业分散度高,仍以 R&D、PeproTech 等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其中义翘神州和百普赛斯作为国产龙头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排名分列第三和第四,但和外资企业仍有着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重组蛋白结构复杂,稳定性较差,因此对生产工艺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国产企业虽然在近年来改善了色谱纯化等提纯技术,但是对重组蛋白的整体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仍有待改善。

细胞类方面,细胞类生物科研试剂占据了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以赛默飞、丹纳赫、默克集团等为代表的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在细胞类生物科研试剂领域也卓有建树。目前,全球细胞类生物科研试剂的竞争格局与生物科研试剂行业近似,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形式以垄断竞争为主。在国内市场中,诺唯赞、翌圣生物、义翘神州等企业在生物试剂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它们也涉足细胞类生物试剂的研发和生产。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国生物试剂行业主要品牌

序号 企业名称 简介
1 赛默飞(Thermo-Fisher) 美国赛默飞成立于 1956 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导者,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并向客户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其拥有多家分公司及工厂,市场覆盖范围较广。
2 凯杰(Qiagen) 德国凯杰 2005 年通过收购深圳匹基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现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其在生物试剂类产品具有完整的产品线,偏重分子生物学试剂。
3 宝生物(Takara) 日本宝生物于 1993 年在中国成立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建立了研究用试剂的生产制造工厂,其在生物试剂类产品具有完整的产品线,覆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类产品。
4 纽英伦生物(NEB) 纽英伦生物于 1970 年代成立于美国,是生产生命科学试剂的领导者,并于 2001 年进入中国,中国区总部位于北京。目前,纽英伦生物为基因组研究提供齐全的重组酶和天然酶,并且业务范围已延伸至蛋白质组学和药品开发领域。
5 普洛麦格(Promaga) 普洛麦格于 1978 年成立于美国,于 2005 年即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区总部位于北京,拥有 4,000 多种产品,致力于提高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细胞分析、分子诊断和遗传鉴定等领域的认知。
6 KAPA Biosystems KAPA Biosystems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高科技生物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 PCR 所需要的基因工程酶,目前其产品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常规分子生物学、第二代基因测序、分子诊断、法医诊断等领域。
7 义翘神州 义翘神州成立于 2007 年,注册地为北京,从事重组蛋白、抗体、cDNA 克隆、ELISA 试剂盒等的研发与生产,也致力于生物技术药物如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药物、病毒疫苗、快速诊断等的研发与技术服务。义翘神州已于 2020 年 8 月提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并于 2021 年 8 月 16 日成功上市创业板。
8 百普赛斯 百普赛斯成立于 2010 年,是一家专业提供重组蛋白等关键生物试剂产品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助力全球生物医药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等进行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及诊断试剂的研发与生产。百普赛斯已于 2020 年 10 月提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
9 菲鹏生物 菲鹏生物成立于 2001 年,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整体解决方案。菲鹏生物已于 2020 年12 月提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发展趋势

1.国产的份额不断扩大

随着国产生物试剂的种类逐步丰富、品质逐步提高,且国产生物试剂在价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我国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 CRO 企业等对国产生物试剂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国产生物试剂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进口生物试剂受复杂国际形势影响出现了价格提升、供货紧张等现象,使得生物试剂的本土化供应链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些优质品牌的生物试剂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进一步推动生物试剂的进口替代进程。

2.试剂品种和应用场景不断增加

随着包括高通量测序、CRISPR 技术在内的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试剂的品种不断增加,应用场景随之增加,从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的生命科学研究逐渐开始应用到高通量测序、动物检疫、体外诊断等新兴领域。

3.试剂质量不断提高

由于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起步较晚,国内生物试剂与进口产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在我国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和下游应用发展的大力支持下,国产生物试剂企业在技术水平方面有所提高,国产生物试剂与进口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占据行业主体地位

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发展有所受阻,但2021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呈明显复苏态势,市场规模达6063亿元,同比增长16.62%。2023年我国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8110亿元,同比增长28.3%,行业市场规模实现较快速度增长。2024年上半年达到4582亿元。

2024年11月27日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成熟 各地医保持续纳入有望促进行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2024年11月06日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血制品需求稳定增长 产品供需紧平衡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2024年10月28日
中医药产业长足进步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 白云山GAP药材基地数量领先

中医药产业长足进步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 白云山GAP药材基地数量领先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9日
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对于血细胞仪的持续采购和更新,全自动血细胞仪有望获得持续提升的渗透率,从而带动行业规模持续发展。截止2023年,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6亿元,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5日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高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高速发展 国产企业正不断发力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

生物试剂行业的发展与基础科研、体外诊断、疫苗、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产业的快速进步相辅相成,虽然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 2019年的149.59亿元以10.9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3年的226.59亿元,增速远高于上述同期全球生物试剂市场增速。

2024年10月12日
我国干细胞治疗行业目前处成长期 需求量巨大 但渗透率仍处较低水平

我国干细胞治疗行业目前处成长期 需求量巨大 但渗透率仍处较低水平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3月31号,美国有1480家企业经营的2754家诊所在出售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干细胞治疗产品,同时美国出台干细胞治疗行业的相关政策较早,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2023年北美地区市场规模占比为55.71%,欧洲地区占比15.98%,亚洲地区占比为24.03%。

2024年09月27日
我国近视人群规模不断扩大,近视防控市场大有可为

我国近视人群规模不断扩大,近视防控市场大有可为

根据《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披露数据,2016-2020 年,我国近视人口从 5.4 亿人增至 6.6 亿人,全国视力问题人口占比从 39.2%升至 47.1%,近视情况严峻。

2024年09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