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OCA光学胶行业领域应用不断拓展深化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化趋势明显

一、行业相关定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OCA光学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OCA光学胶主要是指用于两层光学组件之间相互粘结的、无基材的特种双面胶膜。OCA光学胶是将光学亚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再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是一种无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

OCA光学胶可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两大类。其中电阻式的光学胶按厚度不同又可分为25um和50um的,电容式的光学胶分为100um、175um、200um、250um的。

OCA光学胶可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两大类。其中电阻式的光学胶按厚度不同又可分为25um和50um的,电容式的光学胶分为100um、175um、200um、250um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OCA光学胶的需求持续增长,使得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我国OCA光学胶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4.11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53.36亿元。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OCA光学胶的需求持续增长,使得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我国OCA光学胶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4.11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53.36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情况

近年来我国OCA光学胶行业产量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为0.64亿平米,2023年已经达到1.31亿平米,2024年上半年为0.73亿平米。具体如下:

近年来我国OCA光学胶行业产量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为0.64亿平米,2023年已经达到1.31亿平米,2024年上半年为0.73亿平米。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OCA光学胶市场主要被以3M公司为龙头的大型跨国企业所垄断。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近年来,中国OCA光学胶行业迎来了国产替代的机遇。国内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和本土化服务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要实现完全替代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专利和生产工艺上需要不断突破。

3、需求情况

OCA光学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需要液晶显示屏和触摸屏等元件的电子产品。除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外,还包括电视、电子书、汽车导航仪、医疗设备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OCA光学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2023年我国OCA光学胶行业销量已经达到1.93亿平米,2024年上半年达到1.13亿平米。

OCA光学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需要液晶显示屏和触摸屏等元件的电子产品。除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外,还包括电视、电子书、汽车导航仪、医疗设备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OCA光学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2023年我国OCA光学胶行业销量已经达到1.93亿平米,2024年上半年达到1.13亿平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供需平衡分析

由于技术障碍,我国OCA光学胶行业市场主要被进口品牌占据,部分OCA光学胶依赖进口市场,因此我国OCA光学胶行业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不过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增长,国产率在逐步提高。

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OCA光学胶市场主要被海外巨头垄断,美国3M、德国德莎、日本三菱、日东电工、韩国LG、SKC、SDI、中国台湾长兴科技等海外品牌占据主流市场。近年来国内厂商不断发力,随着自主研发技术不断突破,OCA光学胶国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OCA光学胶领域,全国的返修市场已逐渐接受国产替代进口。然而,在高端市场占有率方面,国产产品与海外产品仍存在较大差距。

OCA光学胶市场主要被海外巨头垄断,美国3M、德国德莎、日本三菱、日东电工、韩国LG、SKC、SDI、中国台湾长兴科技等海外品牌占据主流市场。近年来国内厂商不断发力,随着自主研发技术不断突破,OCA光学胶国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OCA光学胶领域,全国的返修市场已逐渐接受国产替代进口。然而,在高端市场占有率方面,国产产品与海外产品仍存在较大差距。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升级,对OCA光学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柔性OLED和可折叠显示屏的兴起,对OCA光学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其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电动化、互联网化方向发展,车载触摸屏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大屏化趋势也带动了OCA光学胶的需求。车载触摸屏对OCA光学胶的稳定性、可靠性、寿命等性能要求更高,为OCA光学胶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2、绿色环保成为行业主题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成为各行各业的主题。在OCA光学胶行业中,环保型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寻求更环保、更可持续的生产方法,以满足市场和政策的要求。

3、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OCA光学胶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不断追求更优质、更稳定的性能指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例如,开发具有更高透明度、更低残留物、更高抗UV能力等特性的OCA光学胶,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显示屏需求。

4、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趋势。在OCA光学胶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5、国产化趋势明显

以往OCA光学胶高端市场主要被海外巨头垄断,但近年来国内厂商不断发力,自主研发技术不断突破,OCA光学胶国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和本土化服务吸引客户,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6、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完善

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行业标准的完善也将推动OCA光学胶行业的发展。政府可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行业标准的完善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的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3年,中国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从426亿元增长至560.31,增长率显著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水淡化项目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的增加、饮用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工业领域对高效、环保气体分离技术的迫切需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催化剂的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催化剂产量达到229.6万吨,2024年上半年为115.5万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催化剂需求的不断增加。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辣椒碱行业:产需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总体分散竞争程度高

我国辣椒碱行业:产需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总体分散竞争程度高

辣椒碱的应用领域继续拓展,除了传统的食品、医药领域外,还开始涉足护肤品、化妆品等新兴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天然、健康、安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辣椒碱作为一种天然生物碱,其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辣椒碱行业市场规模从124.19亿元增长到了145.19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双碳”背景下将迎新发展契机 外资企业技术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双碳”背景下将迎新发展契机 外资企业技术占据领先地位

受益国家政策推动,2019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达79.31亿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府推动可降解塑料渗透进一步上升,2020年以来随着部分厂家产能扩张,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保持稳步上升,到2023年超过172亿元。

2024年1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