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中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是指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地表位移和变形监测的相关产业。这个行业包括了位移监测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等环节。北斗位移监测系统通过接收北斗卫星发射的信号,利用卫星定位技术计算出地表物体的位移变化,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安全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一、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全球覆盖能力的实现,以及位移监测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了220.76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127.91亿元。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全球覆盖能力的实现,以及位移监测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了220.76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127.91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创新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政府在推动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措施,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2、供给情况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在地质灾害防御、建筑安全监测、交通基础设施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这些领域对位移监测需求的不断增加,供给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各类型的北斗位移监测系统约566万套,同比增长显著,2023年北斗位移监测系统约992万台/套。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在地质灾害防御、建筑安全监测、交通基础设施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这些领域对位移监测需求的不断增加,供给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各类型的北斗位移监测系统约566万套,同比增长显著,2023年北斗位移监测系统约992万台/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通常采用北斗与GPS等多星多频GNSS模块,可以实现单系统定位或联合RTK定位,提高定位的精密度和可靠性。这种技术融合不仅提升了系统的性能,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通过采用高精度多模多频板卡,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高精度地监测目标的位移变化,满足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安全监测等领域对高精度测量的需求。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农业、航空航天、物流等领域,提供精准的定位和监测服务。随着北斗系统的全面覆盖,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相关配套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快速发展,带动了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产品层出不穷,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3、需求规模

随着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北斗位移监测系统的精度、实时性和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这进一步推动销量规模的增长,2023年北斗位移监测系统销量达到了869万套,2024年上半年达到了505万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终端下游行业为地质监测、精准农业等等领域。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人口及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及为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发展带来充足动力。

1、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小农经济到现代化农业的过程实现了飞跃,农业科技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支撑。随着农业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市场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旺盛。

现阶段,农业逐渐突破了传统农林牧渔业的局限,开始向加工、制造、服务、休闲等领域拓展,实现了产业链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具有多样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等特质。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市场规模为23269.79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科技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创新的主流趋势,必将给未来农业实践带来颠覆性和可持续的变化,智能农业将受到更多关注、农业生物制造成为热门赛道、生物农业被广泛看好,数字技术将进一步贯穿农业全产业链、分子农业加速农业工厂化、农业转基因产业化“小步快跑”、育种技术创新和发展等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农机装备也将向着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多功能化、绿色环保等方向发展。预计到2035年,国内一批世界农业科学技术中心基本形成,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标志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建成农业科技强国。

科技助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效益持续提升,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智慧灌溉、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大面积推广,呈现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的良好趋势,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

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品种对单产贡献率达45%,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和8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

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品种对单产贡献率达45%,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和8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3全球农业科技独角兽企业共有24家,总估值为3554亿元,平均估值为148.08亿元。2019年全球农业科技独角兽企业仅为2家,总估值324.66亿元。2019-2023年,全球农业科技独角兽企业数量增加了1100%,总估值增长了995%。

2023中国前12家农业科技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578亿元,在2023全球农业科技独角兽企业Top10中国美菜网以490亿元估值位居榜首。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领域技术仅10%处于国际领跑地位,51%处于跟跑阶段,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农业科技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在作物种质核心材料、畜禽核心种质、有机污染物控制、高精尖农机装备等诸多领域“受制于人”。农机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不强,农机装备短板突出,重大农机和食品装备核心部件90%以上来自国外,部分产品供应链不能完全自主可控,受技术门槛高、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规模限制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面临“断供”、“卡脖子”风险。

十四五期间,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一体化实体化建设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南京、太谷、成都、广州、武汉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运行日趋成熟,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企业牵头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蓬勃发展,跨领域、大协作、高水平的创新基地与平台发展进一步加速,催生一批国际影响力大、科技创新力强的涉农科技领军企业。

2、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是指采用工程技术和地质技术手段,针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及防治而展开的专业领域。该行业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多种类型,其防治工作涉及地质调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治理工程等多个环节。

地质灾害防治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设备研发与生产、中游的技术服务与治理工程实施、下游的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等环节。上游企业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地质灾害防治所需的监测设备、治理工具等;中游企业则提供地质灾害调查、评估、设计、施工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下游企业则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及后期维护等工作。各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构成地质灾害防治的完整产业链。

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可以细分为多个领域,包括滑坡防治、崩塌防治、泥石流防治、地面塌陷防治、地面沉降防治等。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地质条件、成灾机理和防治技术,需要针对性的研究和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频发,对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推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灾害防治手段也日益丰富和高效。

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了338.7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增加,以及社会对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

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了338.7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增加,以及社会对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但逐渐呈现出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行业内既有大型综合性企业,也有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实力、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同时,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行业竞争将更加规范有序。

三、行业竞争格局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的应用涵盖多个领域,如电力、自然资源、农业、通信、交通和国防等,市场需求多样化,产生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由于市场需求广泛,吸引大量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性。

我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整体呈现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并且集中度相对较低的市场格局。有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国内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CR4<30%,明显处于竞争型格局。

按照各企业整体营收划分,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华测导航、司南导航、中海达等;第二梯队公司为北斗云、金码测控、威海晶合等;第三梯队有天玑科技、卓岩智能、格林恩德等。

按照各企业整体营收划分,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华测导航、司南导航、中海达等;第二梯队公司为北斗云、金码测控、威海晶合等;第三梯队有天玑科技、卓岩智能、格林恩德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全球覆盖能力的实现,以及位移监测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了220.76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127.91亿元。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7.0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5%,达到1611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0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从光通信领域内来看,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应用场景不断泛化的背景下,特种光纤的核心价值日益凸显,特种光纤可以应用于航天、轨道交通、能源、医疗等多种行业,因此在上述行业的推动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元,同比增长10.38%。

2024年07月04日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2022年我国光纤光缆市场规模约为4176亿元,较 2021年增长了9%。未来受益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继续支持,加上5G建设和千兆光网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国光纤光缆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光纤光缆市场规模将达到5408亿元。

2023年04月06日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2022年全年,我国折叠屏手机产品全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预期。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占比从2021年的0.5%上升到1.2%。其中,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单季出货量再创新高,出货超过110万台。

2023年03月13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不可分割的微观粒子(譬如光子和电子等)的统称。量子具有不可全面观测性(测不准)、不可复制性、态叠加性的性质。

2022年1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