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一、业相关定义

再生塑料是指通过预处理、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料原料,是对塑料的再次利用。

再生塑料是指通过预处理、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料原料,是对塑料的再次利用。

资料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我国再生塑料行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萌芽期;第二阶段是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的快速发展期;第三阶段是从 2008 年金融危机开始后的有序发展期。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萌芽期;第二阶段是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的快速发展期;第三阶段是从 2008 年金融危机开始后的有序发展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第一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萌芽期。我国从 80 年代选择性的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如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和废品、塑料包装等未经污染的可再生塑料制品。这些可再生塑料,经简单分拣处理后可作为塑料制品的原材料,是我国塑料再生循环的雏形。

第二阶段,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的快速发展期。我国塑料加工业快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量较大,塑料加工业面临原料和产能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塑料加工企业尝试以再生塑料部分替代新料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一方面保证生产中原材料的充足供应,另一方面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提高利润率。随着我国塑料加工业的发展,国内塑料加工企业对再生塑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国内可再生塑料的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国外有大量可再生塑料亟需得到合规处理,我国企业可从国外以较低成本回收可再生塑料。由于存在较大的获利空间,塑料加工企业不断从海外采购可再生塑料,导致该阶段的废塑料进口数量居高不下。此时期先后有数万家庭作坊式企业进入可再生塑料综合利用业,这类家庭作坊式企业运用的处理工艺较为简单,除杂分选技术不成熟,再生塑料的附加值较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大中型规模企业崭露头角,主要生产高品质的再生塑料粒子和再生塑料制品,这类规模企业运用的处理工艺较优,对环境影响较小。但市场参与者仍以小厂为主,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不高。

第三阶段,从 2008 年金融危机开始后的有序发展期。这期间行业经历了全范围整顿,并在结构转型、技术升级以及环保等领域达成共识,废塑料的进口也在“绿篱行动”后逐步下滑。2017 年我国启动“禁废令”后,进口废旧塑料的通道被彻底关闭,但国内回收网络仍较为分散,如何获得稳定的可再生塑料货源成为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少量再生塑料加工企业将产能搬迁到国外,一些大中型企业开始组建国内回收网络。近年来,基于社会责任和环保理念的增强,国内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国外出台相关法令强制提高再生料的使用比例,我国可再生塑料综合利用业迎来发展机遇,大中型企业将借助该机遇,不断做大做强。预计在该阶段,行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将得到提高。

三、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年来,得益于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废弃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已经被现代化工企业普遍采用,再生塑料的成为包装行业的热门领域,成为再生领域发展新趋势,我国废塑料回收率将逐步提高。

另外,在政策方面,我国就“碳达峰、碳中和”做出了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务院 2021 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2、供应规模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塑料工业已发展成为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的重要轻工行业,塑料制品供应稳定。随着塑料制品应用广泛,庞大的下游行业为我国再生塑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颗粒产量为1600万吨,较2022年増长50万吨。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塑料工业已发展成为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的重要轻工行业,塑料制品供应稳定。随着塑料制品应用广泛,庞大的下游行业为我国再生塑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颗粒产量为1600万吨,较2022年増长50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再生塑料行业需求的增长主要受到建筑、汽车和包装等行业对轻质部件需求的推动。此外,回收行为和采用消费后再生塑料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减少与原材料相关的费用,并有可能通过销售回收材料创收。政府和组织提供的财政激励、赠款和税收优惠也进一步促进了再生塑料行业的发展。

再生塑料行业需求的增长主要受到建筑、汽车和包装等行业对轻质部件需求的推动。此外,回收行为和采用消费后再生塑料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减少与原材料相关的费用,并有可能通过销售回收材料创收。政府和组织提供的财政激励、赠款和税收优惠也进一步促进了再生塑料行业的发展。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再生塑料回收利用潜力巨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再生塑料行业的发展,如《“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明确了回收目标,推动了塑料工业的绿色化转型。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再生塑料在包装、建筑、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再生塑料逐步替代传统塑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支持,再生塑料行业将逐步摆脱小规模、分散的局面,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四、行业细分市场

1、再生PET

再生塑料根据材料特征,再生塑料可分为PE、PP、PET等11类。这些不同类型的再生塑料在性能、用途和市场需求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细分市场。在废塑料品种回收占比中,废PET占比29%,废PE占比21%,废PP占比20%,依旧是废塑料回收的主要组成部分。

PET 属于环保高分子材料,产品按照形态及主要用途可以分为纤维级 PET、瓶级 PET 以及薄膜级 PET。纤维级 PET 主要应用于下游纺织行业,瓶级 PET 和薄膜级 PET 主要应用于下游包装行业,近年来全球需求稳定增长。从再生PET市场规模来看,得益于PET下游应用需求的增长,我国废PET回收利用率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在废PET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243.77亿元。

PET 属于环保高分子材料,产品按照形态及主要用途可以分为纤维级 PET、瓶级 PET 以及薄膜级 PET。纤维级 PET 主要应用于下游纺织行业,瓶级 PET 和薄膜级 PET 主要应用于下游包装行业,近年来全球需求稳定增长。从再生PET市场规模来看,得益于PET下游应用需求的增长,我国废PET回收利用率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在废PET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243.77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PE

聚乙烯(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乙烯主要分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三大类。

HDPE具有强度好、韧性好、刚性好的优良性能特点,且耐腐蚀、防水防潮、耐热耐寒,因而在吹塑、注塑和管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伴随着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等行业趋势的形成,HDPE作为高性能的聚乙烯材料未来将会加快对传统材料的替代。而LDPE作为农用、包装薄膜的主要材料,在机械强度、隔热隔湿性能、耐腐蚀性上都不如LLDPE,因而近几年来LLDPE的市场需求保持快速增长,逐渐吞食LDPE的一些市场份额。

废PE是再生塑料主要细分产品之一,随着PE需求将持续提升,2023年我国再生PE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177.82亿元。

废PE是再生塑料主要细分产品之一,随着PE需求将持续提升,2023年我国再生PE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177.82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PP

目前聚丙烯正在经历近10年来第四轮投产集中期,在2024年总产能突破4000万吨,伴随着产能的继续扩张,国内产量也随之逐年呈现出递增趋势,产品国产化率不断增加。我国通用性聚丙烯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并且随着未来装置的不断投产,仍有持续增加趋势,预计2026年中国聚丙烯通用料国产化率将达到100%以上。

由于中国产能增速较快,聚丙烯已然成为全球性产品,中国作为聚丙烯最大的生产国及消费国,逐步进行专业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带动了相关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我国再生PP市场规模占比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再生PP市场规模为167.8亿元。

由于中国产能增速较快,聚丙烯已然成为全球性产品,中国作为聚丙烯最大的生产国及消费国,逐步进行专业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带动了相关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我国再生PP市场规模占比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再生PP市场规模为167.8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塑料回收再生利用行业具有产业链较长、进入门槛较低、高端产能不足、规模以上企业少的特征,以家庭作坊组成数个产业聚集地,比较有代表性的聚集地有:珠三角地区的贵屿、杏坛,长三角地区的慈溪、余姚,苏北地区的赣榆,京津冀地区的文安等地,除此之外,临近青岛、烟台的山东中东部地区,湖南湖北交界的洞庭湖地区,东北的大连附近也有一定的产业规模。

我国塑料综合利用业门槛较低,造成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的销售市场分化。规模以上企业,在产业链布局、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环保意识方面都优于规模以下企业,其生产的再生塑料产品供应稳定、品质较高,议价能力较强,主要供应中高端市场;规模以下企业,往往是家庭作坊,其回收货源品质层次不齐、生产设备老旧、直接排放污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其生产的再生塑料产品品质较差,主要供应低端市场。

中国再生塑料行业主要品牌

企业名称 品牌 简介
英科再生 英科再生自主研发设计的GreenMax泡沫减容增密回收设备,可将PS泡沫塑料体积缩小至原来的1/50和1/90,帮助境内外50多个国家的400余个回收点大幅度提高回收效率,降低回收运转成本,建立了全球回收网络。英科再生具备每年回收再利用约10万吨PS 泡沫塑料的能力,运用先进塑料再生技术和再生塑料制品开发技术,实现塑料的高值化再生利用, 形成循环经济模式。主营产品有泡沫减容增密回收设备、塑料再生粒子、环保画相框线条、环保成品框、环保室内外装饰材料, 产品远销海内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联虹普 三联虹普在聚酰胺6/66(PA6/66、尼龙6/66、锦纶6/66)、功能性聚酯(vPET)、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合成材料行业,以及在再生聚酯(rPET)、再生聚酰胺(rPA)、生物基化学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Lyocell)等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工艺及装备技术并积累了大量工程实例,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上述行业头部生产企业提供从方案咨询、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施工管理、集成应用到运营管理于一体,涵盖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一站式“交钥匙”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中再资环 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与拆解处理和产业园区固体废弃物一体化处置,旗下拥有十三家子公司及一家分公司。其中,主营废电器回收与拆解处理的十一家下属企业,均被纳入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名单,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完善、稳定和优质的废电器回收网络,废电器年处理能力达到3,188万台;一家下属企业主营废电器的回收;一家下属企业主营产业园区固体废弃物一体化处置,服务大型工业产废企业(包括但不限于海尔、格力、海信等);一家分公司主营废电器拆解物贸易。
玖隆再生 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再生塑料瓶片(再生 PET 瓶片)。再生塑料是指通过预处理、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料原料,是对塑料的再次利用。
格林美 二十年多来,格林美通过开采城市矿山与发展新能源材料,建立资源循环模式和清洁能源材料模式来践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公司从攻克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开始,再到攻克电子废弃物绿色处理、报废汽车整体资源化回收技术以及动力电池材料的三元"核"技术等世界技术难题,突破性解决了中国在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与报废汽车等典型废弃资源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难点,构建了世界先进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钴钨稀有金属资源循环再生价值链、电子废弃物与废塑料循环再生价值链等资源循环模式和新能源循环模式。
南京聚隆 “聚隆”牌尼龙改性工程塑料是南京聚隆最早向市场推出的系列化产品,在国内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高铁及汽车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尼龙改性材料上处于领头地位,品种齐全,深受用户赞誉。随着南京聚隆进一步聚焦“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新能源、轻量化”两大主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南京聚隆现拥有高性能改性尼龙、高性能工程化聚丙烯、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塑料合金和塑木环境工程材料等五大产品系列群,另有热塑性弹性体、功能性母粒、碳纤维复合材料、微发泡材料等新产品。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高铁及轨道交通、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机械、体育休闲、园林建设等领域。
远东新世纪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乃台湾规模最大、最多元化的纺织及相关产品制造商。“远东新世纪”纺纤一条龙的产销结构链,缔造业界最佳的竞争优势。涵盖上游石化原料、化纤以及中下游的纺纱、织染、成衣事业,充分掌握垂直整合利基。目前海峡两岸均已布建完整供应链,并建构一元化的产销系统。中国大陆上游总部设于上海,中下游总部立基苏州,陆续于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投资生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在以“能源金三角”为核心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已经培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到2024年底我国煤化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31万亿元规模,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54万亿元。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目前来看,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性资源,受到极高的重视。2025年上半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9亿元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近几年,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不断上马,而下游需求尚未有较大提升,存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如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在低位徘徊,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波动的状态,2021年受价格上涨推动,市场规模达到了1125.20亿元,随着产能扩张,2023年乙二醇市场规模940.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氟钛酸钾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0.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磷肥产业等的蓬勃发展,对磷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国内企业加大生产投入,提高供应能力,近年来,我国磷行业供应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磷行业主要产品黄磷、磷酸产量分别达到了85万吨、331万吨。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近年来,中国纯碱市场规模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但存在一定的波动。2023年中国纯碱市场规模约为853.36亿元,较2022年増长约140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部分大型纯碱企业的产能释放以及下游光伏等产业需求的増长。2025年上半年受市场供给过剩影响,纯碱价格持续下滑,使得市场规模远低于往年同期。

2025年10月04日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在我国甲醇的下游应用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作为化工原料制烯烃、甲醇燃料和作为化工原料制甲醛,其中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橡胶、塑料和纤维等;燃料方面,甲醇可以直接使用或与其他燃料混合使用,近年来,甲醇作为燃料的需求呈显著上升趋势;甲醛用于制造胶黏剂和涂料,广泛应用在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建筑行业。

2025年10月02日
人形机器人利好聚醚醚酮(PEEK)发展,上游原材料实现自主突破

人形机器人利好聚醚醚酮(PEEK)发展,上游原材料实现自主突破

高性能聚合物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新材料。从1960年最初问世的聚酰亚胺到80年代初问世的聚醚醚酮(PEEK),欧美等各大公司先后对这类高性能聚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尽管研发出了几十个品种,但最终真正有应用价值并实现产业化的品种较少,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商业价值上都处于工程塑料尖端。

2025年10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