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蔗多酚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甘蔗多酚是指从甘蔗中提取出来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甘蔗富含多酚类物质,尤其是在甘蔗梢(占总质量的10%左右)、甘蔗皮、甘蔗叶部分,多酚含量较高。
在中国市场,甘蔗多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了9400.06万元。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增加,甘蔗多酚作为一种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血脂、保护肝脏等功能的天然代糖,其市场前景广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产能产量维持较高水平,且主要集中于甘蔗种植地
近年来,我国甘蔗多酚的产能和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截止2023年甘蔗多酚产量达到491.46吨,2024年上半年为251.36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甘蔗多酚的生产领域,使得整体产能得到提升。同时,随着市场对甘蔗多酚需求的不断增加,产量也有望在未来逐年攀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甘蔗多酚行业的主要供应商包括一些大型的生物科技公司、食品加工企业和保健品生产商等。这些供应商通常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甘蔗多酚产品。从地域分布来看,甘蔗多酚的主要生产地区集中在甘蔗种植较为集中的省份,如广西、云南等。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甘蔗资源,为甘蔗多酚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3、我国甘蔗多酚行业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
1、原料供应具有地域性
甘蔗多酚是从甘蔗中提取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甘蔗的种植情况直接影响甘蔗多酚的原料供应。中国甘蔗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甘蔗产量高、品质好,为甘蔗多酚的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来源。因此,甘蔗多酚的原料供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2、提取技术不断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甘蔗多酚的提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目前,商业化的提取方法主要以乙醇为溶剂配合微波辅助进行提取,这种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同时,一些先进的提取技术,如超声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中,这些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提高甘蔗多酚的产量和品质。
3、产业链逐步完善
中国甘蔗多酚行业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从甘蔗的种植、收割、压榨到甘蔗多酚的提取、纯化、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都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产业链的完善不仅提高了甘蔗多酚的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甘蔗多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4、我国甘蔗多酚上游种植面积有所下滑,但整体仍保持稳定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甘蔗多酚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近年来,中国甘蔗种植面积有所下滑,但整体仍保持稳定。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绝大部分。
2021年,中国甘蔗播种面积共计1316千公顷,同比减少2.76%。其中,广西甘蔗播种面积共计857.8千公顷,占全国甘蔗播种总面积的65.18%;云南甘蔗播种面积共计227.8千公顷,占全国甘蔗播种总面积的17.31%;广东甘蔗播种面积共计150.1千公顷,占全国甘蔗播种总面积的11.41%。
2022年,中国甘蔗播种面积为1289.17千公顷,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甘蔗播种面积占全国比例的65.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产量方面,近年来,我国甘蔗产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也有一些年份出现下滑。例如,2019年我国甘蔗产量达到了一个显著的高峰,产量飙升至10938.81万吨。然而,随后的几年里,甘蔗产量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趋势,可能是由于市场需求、气候变化、种植技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甘蔗产业并未停滞不前。相反,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调整,甘蔗产量在2023年实现了回升。据统计,2023年度中国甘蔗产量达到了10456.55万吨,相较于2022年增加了118.42万吨,同比增长了1.1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