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2年上半年我国锅炉及相关配套产品领先企业海陆重工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10.461亿元,其中工业制造、环保工程服务、新能源业务、环保运营收入各占比79.83%6.99%6.24%3.84%,分别为8.351亿、0.7316亿元、0.6530亿元、0.4014亿元。

2022-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工业制造

8.351亿

79.83%

6.711亿

95.96%

1.640亿

81.59%

19.64%

环保工程服务

7316

6.99%

--

--

--

--

--

新能源业务

6530

6.24%

2828

4.04%

3702

18.41%

56.69%

环保运营

4014

3.84%

--

--

--

--

--

其他

3237

3.09%

--

--

--

--

--

按产品分类

锅炉及相关配套产品

5.594亿

53.47%

4.416亿

65.47%

1.178亿

60.11%

21.06%

压力容器产品

2.458亿

23.49%

2.046亿

30.34%

4114

20.99%

16.74%

环保工程服务

7316

6.99%

--

--

--

--

--

新能源电力销售

6530

6.24%

2828

4.19%

3702

18.89%

56.69%

其他

3237

3.09%

--

--

--

--

--

核电产品

3000

2.87%

--

--

--

--

--

污水处置

2364

2.26%

--

--

--

--

--

污水处理工程

863.8

0.83%

--

--

--

--

--

固废处置

786.6

0.75%

--

--

--

--

--

按地区分类

境内销售

10.42亿

99.62%

8.044亿

99.75%

2.376亿

99.15%

22.80%

境外销售

402.8

0.39%

199.4

0.25%

203.4

0.85%

50.49%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1年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约25.3316亿元,按产品分类,锅炉及相关配套产品收入占比为39.23%,约为9.935亿元;按地区分类,境内销售收入占比99.52%,约为25.21亿元。            

2021-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工业制造

19.35亿

76.38%

15.04亿

79.24%

4.306亿

67.83%

22.26%

环保工程服务

2.463亿

9.72%

1.977亿

10.42%

4850

7.64%

19.70%

新能源业务

1.537亿

6.07%

6066

3.20%

9303

14.66%

60.53%

环保运营

1.138亿

4.49%

6593

3.47%

4785

7.54%

42.06%

其他

8445

3.33%

6965

3.67%

1480

2.33%

17.52%

按产品分类

锅炉及相关配套产品

9.935亿

39.23%

7.387亿

39.33%

2.548亿

42.39%

25.65%

压力容器产品

9.068亿

35.80%

7.394亿

39.37%

1.674亿

27.84%

18.46%

环保工程服务

2.463亿

9.72%

1.977亿

10.53%

4850

8.07%

19.70%

新能源电力销售

1.537亿

6.07%

6066

3.23%

9303

15.47%

60.53%

其他

8445

3.33%

6965

3.71%

1480

2.46%

17.52%

污水处置

5330

2.10%

--

--

--

--

--

污水处理工程

4098

1.62%

2988

1.59%

1109

1.85%

27.07%

核电产品

3427

1.35%

2589

1.38%

837.6

1.39%

24.44%

固废处置

1920

0.76%

1603

0.85%

316.9

0.53%

16.50%

蒸汽销售

29.74

0.01%

--

--

--

--

--

新能源EPC工程

0.000

--

--

--

--

--

--

按地区分类

境内销售

25.21亿

99.52%

18.88亿

100.00%

6.329亿

100.00%

25.11%

境外销售

1207

0.48%

--

--

--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二、市场竞争优势

规模优势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业锅炉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注册资本62063.4525万元,占地面积近50万平米。在瑞士、北京、武汉、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设立分支机构,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

资质优势

自主设计能力居同行前列;公司承担过国家863计划,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知识产权并取得专利50多项;公司拥有A级锅炉制造许可证,A1A2A3级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取得了民用核承压证、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S”“U”钢印,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健康体系认证和14000环境体系认证备精良

品牌优势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海陆品牌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国内研发、制造特种余热锅炉的骨干企业,品种居全国第一,工业余热锅炉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第一。在转炉余热锅炉和有色冶炼余热锅炉等领域,公司也始终保持市场领导地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无人机行业:相关注册及运营企业量持续增长 大疆创新、亿航智能处第一梯队

我国无人机行业:相关注册及运营企业量持续增长 大疆创新、亿航智能处第一梯队

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使得无人机在农业、物流、测绘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从注册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无人机全行业注册量持续提升,到2023年我国无人机全行业注册量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5%。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精密行星减速器行业:机床为最大应用领域 日本新宝市场占比最高

我国精密行星减速器行业:机床为最大应用领域 日本新宝市场占比最高

从下游应用情况来看,我国精密行星减速器行业应用占比最高的机床,为25%;其次为新能源设备、工业机器人,占比均为20%;第三是服务机器人,占比为10%。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激光设备市场集中度较低 大族激光、华工科技处第一梯队

我国激光设备市场集中度较低 大族激光、华工科技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激光设备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大族激光、华工科技,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海目星、联赢激光、亚威股份、弘亚数控等,营业收入在1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其他企业,营业收入小于10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拖拉机行业:中型拖拉机为市场主流产品 市场呈现双寡头竞争格局

我国拖拉机行业:中型拖拉机为市场主流产品 市场呈现双寡头竞争格局

拖拉机按大小可分为大型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从产量占比来看,在2024年我国拖拉机销量占比最高为中型拖拉机,销量为23.65万台,占比为48.3%;其次为小型拖拉机,销量为14.1万台,占比为28.8%;第三是中型拖拉机,销量为11.18万台,占比为22.9%。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售持续增长 行业集中度较高 CR3份额占比超50%

我国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售持续增长 行业集中度较高 CR3份额占比超50%

随着农业智慧化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技术不断发展,星期六不断增长,销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我国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量从0.69万套增长到了10.14万套,连续五年销量增长。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江苏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远高于其他省市 中联重科处第一梯队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江苏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远高于其他省市 中联重科处第一梯队

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100亿元,同比增长4.1%。

2025年03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