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52.606亿元,按行业分类,商品房销售收入占比为78.77%,约为41.44亿元;按产品分类,批发零售收入占比为11.82%,约为6.218亿元。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中国商品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
2022-06-30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按行业分类 |
商品房销售 |
41.44亿 |
78.77% |
35.19亿 |
77.70% |
6.251亿 |
85.31% |
15.08% |
批发零售 |
6.218亿 |
11.82% |
5.621亿 |
12.41% |
5966万 |
8.14% |
9.59% |
|
环保产业 |
1.707亿 |
3.24% |
1.278亿 |
2.82% |
4295万 |
5.86% |
25.16% |
|
融资租赁 |
9960万 |
1.89% |
4717万 |
1.04% |
5242万 |
7.15% |
52.64% |
|
振动试验设备制造与振动检测 |
9526万 |
1.81% |
7306万 |
1.61% |
2220万 |
3.03% |
23.30% |
|
游乐服务 |
7472万 |
1.42% |
1.549亿 |
3.42% |
-8018万 |
-10.94% |
-107.31% |
|
其他业务 |
3019万 |
0.57% |
1106万 |
0.24% |
1913万 |
2.61% |
63.35% |
|
房地产出租 |
2441万 |
0.46% |
3295万 |
0.73% |
-854.1万 |
-1.17% |
-34.99% |
|
代建工程 |
9.240万 |
0.00% |
-- |
-- |
-- |
-- |
-- |
|
服务收入 |
-- |
-- |
89.65万 |
0.02% |
-- |
-- |
-- |
|
按产品分类 |
商品房销售 |
41.44亿 |
78.77% |
35.19亿 |
77.70% |
6.251亿 |
85.31% |
15.08% |
批发零售 |
6.218亿 |
11.82% |
5.621亿 |
12.41% |
5966万 |
8.14% |
9.59% |
|
环保产业 |
1.707亿 |
3.24% |
1.278亿 |
2.82% |
4295万 |
5.86% |
25.16% |
|
融资租赁 |
9960万 |
1.89% |
4717万 |
1.04% |
5242万 |
7.15% |
52.64% |
|
振动试验设备制造与振动检测 |
9526万 |
1.81% |
7306万 |
1.61% |
2220万 |
3.03% |
23.30% |
|
游乐服务 |
7472万 |
1.42% |
1.549亿 |
3.42% |
-8018万 |
-10.94% |
-107.31% |
|
其他业务 |
3019万 |
0.57% |
1106万 |
0.24% |
1913万 |
2.61% |
63.35% |
|
房地产出租 |
2441万 |
0.46% |
3295万 |
0.73% |
-854.1万 |
-1.17% |
-34.99% |
|
代建工程 |
9.240万 |
0.00% |
-- |
-- |
-- |
-- |
-- |
|
服务收入 |
-- |
-- |
89.65万 |
0.02% |
-- |
-- |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1年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约为118.976亿元,按行业分类,商品房销售收入收入占比为88.5%,约为105.3亿元;按地区分类,苏州收入占比为94.05%,约为111.9亿元。
2021-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按行业分类 |
商品房销售收入 |
105.3亿 |
88.50% |
86.68亿 |
88.05% |
18.58亿 |
90.74% |
17.65% |
振动试验设备制造与振动检测收入 |
4.145亿 |
3.48% |
2.692亿 |
2.73% |
1.453亿 |
7.09% |
35.05% |
|
游乐服务收入 |
2.774亿 |
2.33% |
3.737亿 |
3.80% |
-9629万 |
-4.70% |
-34.71% |
|
环保产业 |
2.347亿 |
1.97% |
1.895亿 |
1.92% |
4525万 |
2.21% |
19.28% |
|
批发零售收入 |
1.684亿 |
1.42% |
1.592亿 |
1.62% |
910.9万 |
0.44% |
5.41% |
|
融资租赁及保理收入 |
1.576亿 |
1.32% |
9307万 |
0.95% |
6448万 |
3.15% |
40.93% |
|
其他(补充) |
7070万 |
0.59% |
2711万 |
0.28% |
4359万 |
2.13% |
61.65% |
|
房地产出租收入 |
4180万 |
0.35% |
6132万 |
0.62% |
-1952万 |
-0.95% |
-46.70% |
|
代建工程收入 |
225.9万 |
0.02% |
-- |
-- |
-- |
-- |
-- |
|
服务收入 |
117.9万 |
0.01% |
343.8万 |
0.03% |
-225.9万 |
-0.11% |
-191.53% |
|
按地区分类 |
苏州 |
111.9亿 |
94.05% |
91.47亿 |
92.91% |
20.41亿 |
99.53% |
18.24% |
滁州 |
5.499亿 |
4.62% |
5.143亿 |
5.22% |
3556万 |
1.73% |
6.47% |
|
徐州 |
1.449亿 |
1.22% |
1.741亿 |
1.77% |
-2927万 |
-1.43% |
-20.20% |
|
合肥 |
1002万 |
0.08% |
674.8万 |
0.07% |
326.7万 |
0.16% |
32.62% |
|
扬州 |
276.8万 |
0.02% |
263.1万 |
0.03% |
13.72万 |
0.01% |
4.96%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SS)
二、市场竞争优势
规模优势
截至2021年底,公司直接控股子公司14家,间接控股子公司72家,参股企业30家。
板块优势
公司以创新地产、文旅商贸、节能环保和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以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作为蓄能产业,赋能主业全面发展。
创新地产板块,公司统筹推进传统地产提质增效与“地产+”模式路径创新,已形成覆盖住宅商业开发、城市服务代建、产业新城运营的业务布局。
文旅商贸板块,公司以“苏州乐园”为品牌核心,深耕文商旅融合发展,落地虹桥品汇苏州港、收购苏州食行生鲜,打造特色商贸消费和电商零售平台。
环保板块,公司以传统水务经验优势为基础,逐步延伸形成以污水处理为核心、前中后端高度整合、拓展端延伸发展的“1+N”全环保产业链格局。
战略新兴产业板块,公司厚植高端制造与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优势,发挥“高”“新”要素集聚辐射作用。
研发优势
公司旗下先进制造企业东菱振动为力学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专业制造商和测试服务商,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截至目前,东菱振动共提交专利申请38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35项;已授权专利303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东菱振动构建了“江苏省力学环境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东菱院士顾问团”等科研阵地,凭借世界首创的35吨和50吨超大推力电磁振动台,参与了神舟系列、天宫系列、探月工程、风云系列等国家重大项目的研制建设试验相关配套工作。在现有研发能力的基础上,东菱振动将通过搭建军民融合产业园、设立全国性测试服务基地、登陆资本市场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