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2年上半年我国铝材行业领先企业和胜股份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13.526亿元,铝材收入占比93.37%,约为12.63亿元;按地区分类,国内销售收入占比为95.96%,约为12.98亿元。

 

2022年上半年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业绩情况

2022-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汽车部件

8.562亿

63.32%

7.040亿

63.69%

1.522亿

61.65%

17.78%

电子消费品

2.688亿

19.88%

2.180亿

19.73%

5074万

20.55%

18.88%

耐用消费品

1.397亿

10.33%

1.125亿

10.18%

2724万

11.03%

19.50%

其他(补充)

6430万

4.76%

5726万

5.18%

704.9万

2.86%

10.96%

其他类

2323万

1.72%

1358万

1.23%

965.2万

3.91%

41.54%

按产品分类

铝材

12.63亿

93.37%

10.34亿

93.52%

2.289亿

92.72%

18.13%

其他(补充)

6430万

4.76%

5726万

5.18%

704.9万

2.86%

10.96%

受托加工

2535万

1.87%

1442万

1.30%

1093万

4.43%

43.12%

模具

1416

0.00%

2367

0.00%

-950.7

0.00%

-67.14%

按地区分类

国内销售

12.98亿

95.96%

10.67亿

96.57%

2.302亿

93.21%

17.74%

国外销售

5463万

4.04%

3787万

3.43%

1676万

6.79%

30.67%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1年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约24.1亿元,按产品分类,铝型材收入占比为91.25%,约为21.99亿元;按地区分类,国内销售收入占比为93.7%,约为22.58亿元。

 

2021年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业绩情况

2021-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汽车部件

11.79亿

48.92%

9.326亿

48.52%

2.465亿

50.52%

20.91%

电子消费品

6.936亿

28.78%

5.597亿

29.12%

1.339亿

27.43%

19.30%

耐用消费品

3.266亿

13.55%

2.590亿

13.47%

6757万

13.84%

20.69%

其他(补充)

1.510亿

6.27%

1.381亿

7.18%

1291万

2.65%

8.55%

其他类

5993万

2.49%

3277万

1.70%

2717万

5.57%

45.33%

按产品分类

铝型材

21.99亿

91.25%

17.51亿

92.69%

4.480亿

97.20%

20.37%

其他(补充)

1.510亿

6.27%

1.381亿

7.31%

1291万

2.80%

8.55%

受托加工

5991万

2.49%

--

--

--

--

--

模具

2.392万

0.00%

--

--

--

--

--

按地区分类

国内销售

22.58亿

93.70%

18.17亿

100.00%

4.417亿

100.00%

19.56%

国外销售

1.519亿

6.30%

--

--

--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SS)

 

、市场竞争优势

研发优势

公司作为专注于工业铝挤压材研发与制造的企业,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研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公司有众多自有研发人员,并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为技术顾问,指导企业技术发展路线。目前公司拥有众多科研仪器及种类不同的检测设备。为研发团队对材料进行测量、检测与分析提供了重要的设备保障。

 

材料开发优势

通过应用各种材料制造技术,公司研制及改良了一批不同型号的铝合金材料。目前,公司已量产的铝合金材料中有26种铝合金材料是经过自行设计和改良后的铝合金新材料,其中多种材料获得重点项目的支持。

 

定制化、专业化生产及完整的一站式服务优势

为了适应市场产品定制化需求,公司组建了针对不同行业的经验丰富的研发设计团队和营销团队,配套了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专业化的生产单位。为了适应定制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公司形成了销售主管、开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主生产单位四位一体的专业化团队,确保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全方位服务。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铝材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钛材行业:化工和航空航天为主要消费领域 宝钛股份市场份额居首位

我国钛材行业:化工和航空航天为主要消费领域 宝钛股份市场份额居首位

消费结构占比来看,2023年我国钛材行业中化工和航空航天为主要消费领域,占比分别为49.8%和19.8%。其次为电力、医药、船舶、冶金、海洋工程等领域,用量占比较小,均未超过10%。

2024年12月14日
我国金属采矿行业参与者主要为一体化企业 多数在矿产加工、销售等均布局

我国金属采矿行业参与者主要为一体化企业 多数在矿产加工、销售等均布局

集中度来看,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共有存续、在业金属采矿产业相关企业超4000家,其中云南省金属采矿企业数量最多,超600家。金属采矿区域集中度CR3为29%;CR5为44%。

2024年11月27日
我国不锈钢行业:Cr-Ni系为主要产品 青山控股处于第一梯队

我国不锈钢行业:Cr-Ni系为主要产品 青山控股处于第一梯队

从产品结构来看,在2024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中产量最高的为Cr-Ni系不锈钢,产量为940.32万吨,同比增长9.27%,占比为50.15%;其次为Cr-Mn系不锈钢,产量为561.32万吨,同比增长0.58%,占比为29.94%;第三是Cr系不锈钢产量,产量为353.07万吨,同比增长6.24%,占比为18.83%

2024年10月17日
我国贵金属材料行业:广东省企业分布最多 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为外资企业

我国贵金属材料行业:广东省企业分布最多 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为外资企业

从行业参与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9月20日我国贵金属材料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了45910家,其中企业分布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浙江省、上海市;企业注册量分别为10274家、3732家、3566家、3053家、2615家;占比分别为22.38%、8.13%、7.77%、6.65%、5.70%。

2024年09月24日
我国取向硅钢行业:CGO为主流产品 宝钢股份产量占比超过50%

我国取向硅钢行业:CGO为主流产品 宝钢股份产量占比超过50%

从企业产量情况来看,我国取向硅钢企业产量占比最高的是宝钢股份,占比到了52%,超过了总行业产量的一半;其次为首钢股份,产量占比为11%;第三是望变电气和包头威丰,产量占比均为6%。

2024年09月09日
我国镁合金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CR5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5%

我国镁合金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CR5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5%

从产量来看,自2021年之后我国镁合金行业产量就一直为下降趋势,到2023年我国原镁产能为136万吨,原镁产量为82.24万吨,同比下降11.9%,镁合金产量为34.52万吨,同比下降3.5%。

2024年09月05日
【上市企业】钛矿行业:2024年一季度宝钛股份营收领先 其科研及产量优势突出

【上市企业】钛矿行业:2024年一季度宝钛股份营收领先 其科研及产量优势突出

当前我国钛矿概念股有龙佰集团、钒钛股份、河钢股份、坤彩科技、中核钛白、宝钛股份、安宁股份、西部材料、东方锆业、大西洋等13家上市公司,而在这13家上市公司中主要龙头企业有金浦钛业、安宁股份、宝钛股份和西部材料。

2024年08月19日
我国再生铝行业:地域聚集特点明显 南山铝业营收规模优势突出

我国再生铝行业:地域聚集特点明显 南山铝业营收规模优势突出

再生铝是由废旧铝和废铝合金材料或含铝的废料,经重新熔化提炼而得到的铝合金或铝金属,是金属铝的一个重要来源。再生铝主要是以铝合金的形式出现的。

2024年07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