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3年我国数码喷印材料行业领先企业纳尔股份业务收入构成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上海纳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数码喷印材料行业营业收入约为16.18亿元,按照产品分类,车身贴收入占比52.62%,约为8.516亿元;汽车功能膜收入占比为17.91%,约为2.899亿元。

2022年数码喷印材料行业领先企业纳尔股份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数码喷印材料行业

16.18亿

100.00%

13.19亿

100.00%

2.989亿

100.00%

18.47%

按产品分类

车身贴

8.516亿

52.62%

7.367亿

74.85%

1.149亿

58.61%

13.49%

汽车功能膜

2.899亿

17.91%

--

--

--

--

--

数码喷墨墨水

1.826亿

11.28%

1.239亿

12.58%

5877

29.98%

32.18%

其他复合材料

1.482亿

9.16%

--

--

--

--

--

单透膜

1.460亿

9.02%

1.236亿

12.56%

2236

11.41%

15.31%

按地区分类

境内

8.911亿

55.06%

--

--

--

--

--

境外

7.272亿

44.94%

--

--

--

--

--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1年数码喷印材料行业领先企业纳尔股份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1-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数码喷印材料行业

17.59亿

100.00%

14.47亿

100.00%

3.114亿

100.00%

17.71%

按产品分类

车身贴

8.848亿

50.31%

7.807亿

58.35%

1.041亿

34.76%

11.77%

数码喷墨墨水

4.131亿

23.49%

2.886亿

21.57%

1.245亿

41.56%

30.14%

汽车功能膜

2.259亿

12.85%

1.705亿

12.74%

5549

18.52%

24.56%

其他

1.211亿

6.89%

--

--

--

--

--

单透膜

1.136亿

6.46%

9817

7.34%

1547

5.16%

13.62%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1.24亿

63.92%

--

--

--

--

--

国外

6.345亿

36.08%

--

--

--

--

--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yp

二、市场竞争优势

1、行业优势

数码广告喷印材料属于户外广告领域的印刷的承印材料,数码喷印材料逐渐创新发展出以塑料薄膜、片材、非 PVC 膜材为基材的喷印介质,主要以车身贴、单透膜为代表的背胶类产品为主。该类材料具有良好喷绘性能,即粘即用,施工及更换方便快捷,可适应复杂多样的表面形态,大大拓展了数码喷印材料的应用范围。单透膜在展示画面表现力的同时实现了透光性、透视性的效果,在玻璃幕墙、汽车地铁等流动媒体的窗体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得数码喷印材料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在背胶类产品蓬勃发展的同时,塑料类基材的数码喷印材料也发展形成了多款非背胶类涂层产品,诸如 PET 灯片、PP 灯片等,为数码喷印材料的应用增添了新的选择。

2、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被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认定为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建设有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并与常熟理工学院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公司 2013 已被认定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 2022 年荣获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称号。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 17 项、实用新型专利 19 ,其中氢能相关发明专利 5 ,新增获权实用新型专利 12 ,其中氢能相关使用新型专利 2 ,截止 2022 年底公司累计发明专利授权数 16 项、累计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 110 ,其中氢能相关使用新型专利 2 项。

3、客服资源优势

数码喷绘材料拥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场景,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为此公司不断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公司目前拥有超过 200 个地级代理商,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服务。公司产品海外销往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为多个国际知名品牌提供 OEM+品牌代理服务。多年来,公司依靠快速反应、及时交付、质量稳定、价值贡献赢得客户信赖。公司产品面向全球市场,客户分布广泛,国外客户覆盖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覆盖绝大多数省、直辖市的市场,近年来逐步下沉到地级市一级的市场,成功开拓了国内外众多经销商客户,有效增加了公司产品的市场到达率和占有率。公司部分核心客户作为行业领先企业,拥有很好的信誉,其业务规模较大且比较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同时,核心客户具有很强的质量意识,在选择产品时注重强调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因此成为该类企业的供应商体现了公司较强的产品竞争能力。公司通过不断发掘下游行业中的核心客户,不仅适度避免了价格的恶性竞争,还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

4、规模优势

公司生产规模优势显著,数码喷绘材料及汽车保护膜产品的生产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公司深耕精密涂布行业近 20 ,经历了我国精密涂布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对所处行业的产业政策、行业环境变化、产品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特有的生产模式、工艺管理、成本控制等都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行业经验丰富。公司数码喷绘材料产品及汽车保护膜在行业内已经形成稳定的龙头地位,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并且仍在不断扩大竞争优势,随着国家加强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力度,规模企业的综合经营及竞争优势逐步体现。公司具备较强的市场开拓及产业链整合能力,凭借优质的产品及良好的口碑,依托规模优势将逐步抢占行业内的增量及存量市场,进一步巩固市场龙头地位。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数码喷印材料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