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3年我国吸附材料行业领先企业蓝晓科技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吸附分离营业收入约为19.01亿元,按照产品分类,吸附材料收入占比71.45%,约为13.72亿元;系统装置收入占比为24.35%,约为4.675亿元。

2022年吸附材料行业领先企业蓝晓科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吸附分离

19.01亿

99.02%

10.64亿

98.97%

8.369亿

99.08%

44.02%

其他

1879

0.98%

1103

1.03%

775.1

0.92%

41.26%

按产品分类

吸附材料

13.72亿

71.45%

7.687亿

71.48%

6.032亿

71.41%

43.97%

系统装置

4.675亿

24.35%

2.649亿

24.63%

2.026亿

23.98%

43.33%

技术服务

6190

3.22%

3072

2.86%

3119

3.69%

50.38%

其他

1879

0.98%

1103

1.03%

775.1

0.92%

41.26%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5.16亿

78.96%

8.201亿

76.26%

6.960亿

82.40%

45.91%

国外

4.040亿

21.04%

2.553亿

23.74%

1.487亿

17.60%

36.80%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1年吸附材料行业领先企业蓝晓科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1-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吸附分离

11.91亿

99.69%

6.606亿

99.73%

5.306亿

99.63%

44.54%

其他(补充)

374.3

0.31%

177.1

0.27%

197.1

0.37%

52.67%

按产品分类

吸附材料

9.012亿

75.42%

5.155亿

80.30%

3.857亿

75.88%

42.80%

系统装置

2.453亿

20.53%

1.247亿

19.42%

1.206亿

23.73%

49.17%

技术服务

4462

3.73%

--

--

--

--

--

其他(补充)

374.3

0.31%

177.1

0.28%

197.1

0.39%

52.67%

按地区分类

国内

9.196亿

76.96%

4.987亿

75.29%

4.210亿

79.05%

45.78%

国外

2.753亿

23.04%

1.637亿

24.71%

1.116亿

20.95%

40.54%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yp

二、市场竞争优势

1、人才优势

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均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年富力强,具有20年以上的专业及工业经验,创新活跃,对公司文化与价值观高度认同,团队稳定。近年来在国际化战略的引领下,公司加快了行业顶级海内外人才的引进,形成专业经验丰富、管理风格务实创新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在20年发展过程中,公司培养了一支创新活跃、学科分布合理的研发人才梯队,形成了科学家、领域研发带头人、产品研发小组成员的人才金字塔。研发技术团队成员200余名,涵盖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应用化学、生物医药、冶金等专业,核心技术人员朝阳锐气,具有10-30年专业研发经验,熟悉本行业和下游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团队核心人员具备丰富的吸附材料合成和应用工艺、系统装置及解决方案经验,并且与公司长期共同成长。公司与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建有陕西省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南开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有效整合研发资源。

2、研发创新及产业化优势

公司在多个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贡献来自于多年的持续技术创新。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效专利54,其中国内专利49项、PCT专利5,处于申请阶段的专利50项。公司吸附分离聚合材料结构调控与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在材料合成、应用工艺、系统集成装置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公司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特点,竞争力强,成长性高。公司通过不断开发吸附分离技术在下游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下游工业领域的品质提升、资源化利用和成本控制,促进下游领域的产业升级,为下游行业的升级革新起到决定性作用。

3、产能优势

公司新建生产线包括高陵新材料产业园和蒲城蓝晓产业园,新产能合计4万吨/年。两个园区在品系上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新产能定位为吸附分离材料的高端优质品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且全自动控制,产品性能稳定,特殊品种满足定制化需求。近年来,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国内产能环保要求升级、大幅压缩,国际产能供货周期加长,行业供求格局出现明显变化。公司新的产能恰逢行业供求格局较好的时机,新产能的逐步释放将提升产品市占率,抓住行业窗口期,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吸附材料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人造钻石行业:河南为主要生产地 国机精工招投标信息最多且全球销售渠道广泛

我国人造钻石行业:河南为主要生产地 国机精工招投标信息最多且全球销售渠道广泛

区域集中度来看,河南是中国人造钻石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出口人造钻石最多的省份。出口金额方面,2023年河南地区人造钻石出口金额占全国进出口金额的63%左右;出口数量方面,2023年河南省非粉末类人造钻石产品出口数量占比74%,粉末类产品出口数量占比达到54%。

2024年12月25日
我国热处理行业市场集中度极低 上市企业相关业务主要布局于华东、华南市场

我国热处理行业市场集中度极低 上市企业相关业务主要布局于华东、华南市场

市场份额来看,2023年我国热处理行业中,金财互联市场份额约0.65%,位居行业第一;顶立科技市场份额为0.57%,位居行业第二;江苏金色市场份额约0.13%。

2024年12月16日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为主要产品 贝特瑞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为主要产品 贝特瑞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锂电负极材料是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锂电池需求增长,而这带动锂电负极材料产量的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从30.8万吨增长到了171.8万吨,连续五年出货量稳定增长。

2024年12月06日
我国燃料电池行业:捷氢科技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广东省应用推广效果最好

我国燃料电池行业:捷氢科技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广东省应用推广效果最好

按燃料电池装机功率和配套数量来看,2023年上半年我国燃料电池行业中,捷氢科技市场份额占比均最高,分别为9%和8%。

2024年12月02日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市场竞争程度高 中国石化地热供暖面积相对较大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市场竞争程度高 中国石化地热供暖面积相对较大

市场份额来看,2023年,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各企业市场份额中,中国石化地热供暖面积占比约为6.06%,位居行业第一;万江集团和陆特新能占比分别为5.45%和5.21%。

2024年11月16日
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 其中大唐能源产能排名第一

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 其中大唐能源产能排名第一

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已投产的项目均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其中,内蒙古产能占比相对较高,达到51%。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石墨烯行业: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 贝特瑞、方大炭素等企业位于行业第一梯队

我国石墨烯行业: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 贝特瑞、方大炭素等企业位于行业第一梯队

随着新能源和消费电子等行业发展,下游应用市场对石墨烯需求持续增长,这也让石墨烯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为386亿元,同比增长15.22%,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海上光伏行业集中度较高 山东能源集团和国家电投项目装机量占比较大

我国海上光伏行业集中度较高 山东能源集团和国家电投项目装机量占比较大

市场份额来看,截至2024年3月我国海上光伏项目装机容量约1600万千瓦。山东能源集团和国家电投项目装机量占比较大,均为17%;其次,国家能源集团占比约13%;中国电建和华能集团占比约7%。

2024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