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3年我国医疗AI行业:前三季度东软集团等6家上市公司实现营利双增长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8日,我国医疗AI行业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超过20万家。由于医疗AI细分市场较多且行业暂时处在发展初期,所以目前整个行业市场格局比较分散,既有互联网企业,也有传统药企、先进制造企业等。当前,我国医疗AI行业上市公司有润达医疗、鹰瞳科技、卫宁健康、嘉和美康、麦克奥迪等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体外诊断、医院信息化服务、AI医学影像等。

我国医疗AI行业部分上市公司情况

企业简称 成立时间 竞争优势
东软集团(600718) 1991年 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创新公司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涵盖智慧医疗健康信息化、医疗保障、医疗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研究、医疗物联网与5G、医疗设备制造、云医院平台等。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服务超过600家三级医院客户、2800余家医疗机构客户,5000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了30多个省市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参与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医保信息系统建设,为超过7亿元人群和8000万元参保单位提供医疗保障信息化服务。
万元达信息(300168) 1995年12月 拥有国际一流的专业资质,是全国首家整体通过CMMI5(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最高等级)认证企业,承担了多个“核高基”、“863”等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参与多个行业信息化国家标准制定,拥有众多软件知识产权及专利。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医疗卫生信息化、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领域。其中,区域卫生平台覆盖全国80%以上省份,首创的“一网通办+市民云”模式成为国家示范。
朗玛信息(300288) 1998年9月 公司现专注于“互联网+医疗”相关领域业务发展,在含实体医院医疗服务、医疗信息服务、在线问诊服务、针对基层医院的互联网+专科建设服务、IPTV家庭智慧医疗服务、智能可穿戴、医药流通业务等方面经验丰富,与众多医疗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掌握了丰富的医疗资源。
润达医疗(603108) 1999年1月 公司主营业务为通过自有综合服务体系向各类医学实验室提供体外诊断产品及专业技术支持的综合服务,业务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的省市及地区,所提供服务的产品涵盖了体外诊断行业主要细分领域,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累计为全国 4000 余家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体外诊断产品和技术服务支持,服务客户数量位居同行业前列。
东华软件(002065) 2001年1月 整合公司医院、区域医疗、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医保等产品线,全力打造智慧医共体解决方案,支撑紧密型医共体、医疗集团、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为国家医改落地提供信息化支撑。大模型拓展医疗AI服务,在导诊及预问诊、电子病历生成与质量控制,疾病辅助诊断、治疗方案评估以及康复、用药、随访等各业务领域策划了多了亮点应用,并与合作医院进行了电子病历生成、电子病历内涵质控等功能的验证。
麦克奥迪(300341) 2002年11月 公司医疗业务板块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主营病理切片数字化扫描与应用系统、数字病理远程专家诊断、细胞学计算机辅助诊断(DNA倍体分析系统)及相关耗材的技术支持与医疗诊断服务业务。协助中国卫健委创立中国第一家远程诊断与质控平台——中国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和质控平台。该平台现已覆盖全国逾1800家医院,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远程病理辅助会诊平台。
卫宁健康(300253) 2004年4月 业务覆盖智慧医院、智慧区域卫生、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服务60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用户,其中三级医院用户400余家。拥有完整的医疗信息化产品线,包括医院信息化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移动医疗APP等,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嘉和美康(688246) 2006年3月 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信息化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截止目前,嘉和美康拥有医院客户1300余家,是国内最具实力的医疗信息软件开发及服务商之一。
鹰瞳科技(02251) 2015年9月 公司持续深耕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技术,持续开发和优化算法,致力于为慢性病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全面和多方位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全球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和先行者。其先发优势明显,并且拥有丰富的产品管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润达医疗、鹰瞳科技、麦克奥迪等10家上市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总计达到263.89亿元。其中营业收入最高的企业是润达医疗,实现营业收入68.90亿元,同比下降9.74%;归母净利润为2.835亿元,同比下降7.38%。东软集团、朗玛信息、东华软件、卫宁健康、嘉和美康、鹰瞳科技6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双增长,其中嘉和美康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最大,达到1121.77%。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医疗AI行业部分上市公司营收情况

企业简称 营业收入 同比增长 归母净利润 同比增长
东软集团(600718) 62.63亿元 12.56% 1.348亿元 4.71%
万元达信息(300168) 19.05亿元 -14.56% -3.377亿元 -5.4%
朗玛信息(300288) 3.476亿元 2.14% 6133万元 1.30%
润达医疗(603108) 68.90亿元 -9.74% 2.835亿元 -7.38%
东华软件(002065) 74.33亿元 1.54% 5.380亿元 11.25%
麦克奥迪(300341) 10.28亿元 -18.48% 1.196亿元 -34.30%
卫宁健康(300253) 19.01亿元 1.60% 1.523亿元 8.79%
嘉和美康(688246) 5.377亿元 18.10% 1803万元 1121.77%
鹰瞳科技(02251) 8250万元 120.55% -3697万元 62.91%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医疗AI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类;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2025年02月21日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包括电子元器件、IC芯片、传感器、分立器件、PCB等;中游为智能控制器制造,包括电子型智能控制器、标准型智能控制器、通讯型智能控制器等;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设备、智能建筑等。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