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AI医疗器械行业区域和城市差异化特征
区域分布来看,我国AI医疗器械产业呈现“三足鼎立”态势,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为核心聚集区,同时成都、武汉等中西部城市加速布局。其中,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和京津冀地区AI医疗器械区域差异化特征明显。
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区域差异化特征
区域 | 核心优势 | 重点赛道 | 典型技术应用 |
长三角地区 | 科研院所密集、产业链完整 | AI芯片、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 | 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 |
粤港澳地区 | 应用场景丰富、尚业化能力强 | 可穿戴设备、慢病管理 | 智慧医院、基层医疗AI渗透 |
京津冀地区 | 政策支持力度大、顶尖人才聚集 | 临床研究转化、高端算法 | AI+精准医疗、多模态数据融合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城市来看,我国AI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广州、成都为核心城市,形成“技术研发—临床转化—商业化落地”的全链条生态。
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城市差异化特征
城市 | 核心优势 | 重点赛道 | 典型技术应用 |
北京 | 科研院所密集、政策支持 | AI芯片、精准医疗 | 跨模态数据融合、临床研究转化 |
上海 | 全产业链布局 | 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 | AI芯片国产替代、高端算法突破 |
深圳 | 应用场景丰富、尚业化能力强 | 可穿戴设备、慢病管理 | 智慧医院、基层医疗渗透 |
杭州 | 数字医疗生态 | 慢病管理、AI辅助诊疗 | 基层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 |
苏州 | 产学研联动、高端制造 | 手术机器人、生物材料AI | 精准医疗、个性化定制 |
广州 | 多模态数据融合 | 影像诊断、国际化布局 | AI+PET-CT、跨境医疗合作 |
成都 | 政策倾斜、普惠医疗突破 | 检测设备、基层医疗 | 成本控制、AI筛查下沉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区域结构
区域结构来看,2023年北美成为AI医疗器械应用的领先市场,市场占比40%;欧洲市场紧随北美之后,AI医疗器械市场份额30%;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市场份额2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中国AI医疗器械行业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来看,我国AI医疗器械企业主营产品类别覆盖诊断、治疗、监护、康复、中医等领域,主要集中于诊断与治疗两大方向,占比约6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中国AI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梯队
企业竞争梯队来看,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分为三梯队,第一梯队以技术引领型头部企业为核心,企业有联影智能、推想医疗、数坤科技等;第二梯队以垂直深耕型中型企业为代表,企业有鹰瞳科技、深睿医疗、科亚医疗、体素科技等;第三梯队为技术探索型初创企业,企业有致远慧图、科亚医疗、数丹医疗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AI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