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能源结构持续转型 我国天然气行业替代煤炭产业需求空间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分析报告-市场全景评估与发展定位研究》显示,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天然气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上游的勘探开采、中游的仓储运输和下游的分销应用。

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天然气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上游的勘探开采、中游的仓储运输和下游的分销应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并且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相比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燃烧更完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水平较低,并且碳饱和度较高,热值高于煤和石油/石油制品。

根据国家标准中的不同能源热值(以平均低位发热量计)和碳排放交易网计算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消耗单位质量能源产生的CO2)测算得到常见能源单位热值碳排放量,天然气仅为原煤的61%,原油的77%。

根据国家标准中的不同能源热值(以平均低位发热量计)和碳排放交易网计算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消耗单位质量能源产生的CO2)测算得到常见能源单位热值碳排放量,天然气仅为原煤的61%,原油的7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燃气电厂发电效率较高,我国燃煤发电机组发电效率最高为47%左右,而大容量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效率可达60%以上。民用燃气方面,根据《我国城市天然气替代燃煤集中供暖的大气污染减排效果》测算,在我国15个重点供暖城市中,2010年如果采用天然气替代燃煤集中供暖,共可减少CO2排放量2190.71万吨、颗粒物(PM)排放量734.24万吨、SO2排放量40.21万吨、NOx排放量22.56万吨、CO排放量3.49万吨,城市利用天然气替代燃煤集中供暖对CO2、颗粒物(PM)、SO2和NOx都有较明显的减排效果。

天然气发电与燃煤发电的碳排放比较

机组

效率(%)

热耗率(kJ·kW-1·h-1)

单位CO2排放量(g·kW-1·h-1)

单位CO2排放比(%)

年CO2排放量(万吨)

年CO2减排量(万吨)

先进的1000MW煤机

47.82

7528

640.2

100

352.1

0

天然气机A

51.5

6990

383.2

60

210.7

141.4

天然气机B

55.8

6452

353.7

55

194.5

157.6

天然气机C

55.3

6510

356.9

56

196.3

155.8

天然气机D

52.3

6883

377.3

59

207.5

144.6

天然气机E

60.2

5980

327.8

51

180.3

171.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0年9月22日,我国碳中和目标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中首次被明确,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战略。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5.70亿吨,其中发电和供热碳排放量达49.23亿吨,占比51%;制造业和建筑业碳排放量为26.73亿吨,占比28%。

2020年9月22日,我国碳中和目标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中首次被明确,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战略。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5.70亿吨,其中发电和供热碳排放量达49.23亿吨,占比51%;制造业和建筑业碳排放量为26.73亿吨,占比2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我国“煤改气”进程提速,提倡将“烧煤炭”改为“烧天然气”,各地清洁环保政策频出,“煤改气”政策不断推进。从表观消费量上来看,2011-2020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CAGR高达11%,天然气需求增长显著。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我国“煤改气”进程提速,提倡将“烧煤炭”改为“烧天然气”,各地清洁环保政策频出,“煤改气”政策不断推进。从表观消费量上来看,2011-2020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CAGR高达11%,天然气需求增长显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渗透率低但发展空间大 行业参与者较少 头部厂商主导市场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渗透率低但发展空间大 行业参与者较少 头部厂商主导市场

全钒液流电池成本结构主要包括电堆、电解质以及周边设备三个部分,其主要组成部件包括离子交换膜、电极材料、双极板材料、集流体、活性电解液及电解液缸、催化剂等。其中电解液直接影响能量单元的性能与成本,是钒电池系统中的核心材料之一,占比达43%。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膨润土行业现状及前景:储量丰富且稳增 开发与应用方面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膨润土行业现状及前景:储量丰富且稳增 开发与应用方面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膨润土资源丰富,储量逐年递增,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陕西省等多个省区。然而,我国膨润土绝大部分为钙基膨润土,优质钠基膨润土储量较少,且整体开采利用量较低、产品质量不高,这也使得其产量无法完全满足下游市场需求,仍有部分产品需要进口补充。因此,近年来其进口量始终维持在11万吨以上,出口量则呈现整体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光伏接线盒行业现状分析: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企业逐渐崛起

我国光伏接线盒行业现状分析: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企业逐渐崛起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和中国新增装机量分别约390GW和217GW,在乐观情景下,2030年,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587GW,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317GW,分别同比增长50.5%和46.2%,光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2024年11月04日
我国晶硅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上游多晶硅供应充足 下游光伏发电是最主要领域

我国晶硅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上游多晶硅供应充足 下游光伏发电是最主要领域

而充足的多晶硅供应有助于降低原材料成本,从而降低晶硅电池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在产多晶硅企业22家,有效产能230万吨,同比增加97.2%,产量约147.2万吨,同比增加71.8%。2024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06万吨,同比增长74.9%。

2024年11月01日
我国分布式能源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并网消纳仍是难题

我国分布式能源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并网消纳仍是难题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253GW,同比增长60.5%,占光伏装机总规模的42%;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96.29GW,同比增长88.4%。预计2024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317GW,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111.87GW。

2024年11月01日
非晶变压器占比提升将带动非晶带材行业需求增长 云路股份龙头地位稳固

非晶变压器占比提升将带动非晶带材行业需求增长 云路股份龙头地位稳固

我国非晶带材产业化应用自2010年以来已有十多年时间,近年来产量快速提升。数据显示,2015-2022年,我国非晶带材产量由5万吨左右增长至11.15万吨。

2024年10月30日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现状分析:出货量持续增长 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占主导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现状分析:出货量持续增长 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占主导

根据数据,2019-2023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由40.4万吨增长至248万吨,预计2024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达319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28.6%。

2024年10月29日
我国熔盐储热行业分析: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大规模建设成必然趋势

我国熔盐储热行业分析: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大规模建设成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熔盐储热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熔融盐储能累计装机容量是657MW,同比增长7.6%,新增装机容量是46MW。同时,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完成2亿千瓦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万千瓦到4000万千瓦。

2024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