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高压气态储氢行业技术逐渐成熟 车用储氢瓶成本有望逐步下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高压气态储氢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评估与投资规划分析》显示,高压气态储氢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储氢方式。根据材质的不同,高压储氢瓶分为纯钢制金属瓶(I型)、钢制内胆纤维缠绕瓶(II型)、金属内胆纤维缠绕瓶(III型)和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IV型)4种;根据高压氢容器的不同使用要求,可以将高压储氢分为固定式高压储氢、车载轻质高压储氢和运输用高压储氢。

高压储氢设备分类及性能

性能

固定式高压氢气储存设备

车用高压储氢容器

高压氢气输运设备

特点

容量大、固定式使用

轻质、高压

大规模点对点;主要用于将氢气从产地运输到使用地或加氢站

使用领域

主要用于在固定场所储存高压氢气,如加氢站和制氢站内的储氢罐,电厂内储存高压氢气的储罐等

是燃料电池汽车或氢内燃机汽车上用于储存高压氢气的容器

1.用大型高压无缝气瓶、“K”bottle气瓶盛装氢气,并用汽车运输;2.直接用高压氢气管道输送,在氢气的生产地或者配给地等设置输气站,将氢气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同类型储氢瓶/罐性能对比

类别

I型:纯钢制

II型:钢制内胆纤维缠绕

III型:金属内胆纤维缠绕

IV型:塑料内胆纤维缠绕

材料

全金属(钢质)

内胆为金属(钢质),纤维环向缠绕

内胆为金属(钢/铝质),纤维全缠绕

内胆为塑料,纤维全缠绕

压强(MPa)

17.5-20

26-30

30-70

30-70

重量体积比(kg/L)

0.9-1.3

0.6-1.0

0.35-1.0

0.3-0.8

储氢密度(g/L)

14-17

14-17

40

49

成本

中等

使用寿命

15年

15年

15-20年

15-20年

应用场景

加氢站等固定储氢

加氢站等固定储氢

氢燃料电池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

国内现状

压力在45MPa、容量在600-1500L的储氢容器较为成熟,更大的高压容器需要攻关

已开发35MPa、70MPa,技术和产品成熟,其中35MPa已被广泛用于氢燃料电池车,70MPa刚开始推广

处于研发阶段,面临工艺落后、碳纤维、数值性能差、标准缺失等问题

主要企业

兰石重装、巨化集团工程公司、科泰克、天海、中材、斯林达、富瑞特装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以车用高压储氢容器为例,国内外车载储氢气瓶(III/IV型)由内至外包括内衬材料、过渡层、纤维缠绕层、外壳保护层。其中,国内内衬材料多选用铝合金,外层为玻璃纤维保护层,一般是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构成。因此,车用高压储氢容器主要材料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如对于储氢质量均为5.6kg的35MPa、70MPa高压储氢IV型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分别占系统总成本的75%和78%。

以车用高压储氢容器为例,国内外车载储氢气瓶(III/IV型)由内至外包括内衬材料、过渡层、纤维缠绕层、外壳保护层。其中,国内内衬材料多选用铝合金,外层为玻璃纤维保护层,一般是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构成。因此,车用高压储氢容器主要材料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如对于储氢质量均为5.6kg的35MPa、70MPa高压储氢IV型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分别占系统总成本的75%和7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我国70MPa碳纤维缠绕IV型瓶的制备技术不成熟、规模化生产难度大,成本较高,所以导致IV型储氢瓶需求不高。据相关资料,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储氢瓶成本也随之降低,如当气瓶生产规模由1万套提高到50万套时,氢气瓶成本会下降20%。因此,未来随着氢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高压储氢行业成本有望下降。

储氢瓶成本与规模化对应关系

项目(单套成本)

生产规模

1万套

3万套

8万套

10万套

50万套

吹制加工

51.38

27.6

20.16

19.27

17.84

退火处理

31.4

11.39

5.78

7.74

5.65

湿法缠绕

2192.19

2187.45

2030.42

1934.75

1877.09

B固化

16.59

5.16

4.23

4.79

4.34

瓶肩泡沫

16

12.28

11.12

10.98

10.76

加压

63.95

12.09

6.94

8.79

7.32

阀座

35.68

28.9

25.91

25.21

24.9

液压实验

14.92

8.76

7.99

7.52

7.52

填充压注测试

52.68

21.17

17.23

14.86

14.86

储氢瓶成本合计

2474.79

2314.8

2129.78

2033.91

1970.28

与1万套成本比较

-6.5%

-13.9%

-17.8%

-20.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渗透率低但发展空间大 行业参与者较少 头部厂商主导市场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渗透率低但发展空间大 行业参与者较少 头部厂商主导市场

全钒液流电池成本结构主要包括电堆、电解质以及周边设备三个部分,其主要组成部件包括离子交换膜、电极材料、双极板材料、集流体、活性电解液及电解液缸、催化剂等。其中电解液直接影响能量单元的性能与成本,是钒电池系统中的核心材料之一,占比达43%。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膨润土行业现状及前景:储量丰富且稳增 开发与应用方面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膨润土行业现状及前景:储量丰富且稳增 开发与应用方面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膨润土资源丰富,储量逐年递增,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陕西省等多个省区。然而,我国膨润土绝大部分为钙基膨润土,优质钠基膨润土储量较少,且整体开采利用量较低、产品质量不高,这也使得其产量无法完全满足下游市场需求,仍有部分产品需要进口补充。因此,近年来其进口量始终维持在11万吨以上,出口量则呈现整体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光伏接线盒行业现状分析: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企业逐渐崛起

我国光伏接线盒行业现状分析: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企业逐渐崛起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和中国新增装机量分别约390GW和217GW,在乐观情景下,2030年,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587GW,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317GW,分别同比增长50.5%和46.2%,光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2024年11月04日
我国晶硅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上游多晶硅供应充足 下游光伏发电是最主要领域

我国晶硅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上游多晶硅供应充足 下游光伏发电是最主要领域

而充足的多晶硅供应有助于降低原材料成本,从而降低晶硅电池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在产多晶硅企业22家,有效产能230万吨,同比增加97.2%,产量约147.2万吨,同比增加71.8%。2024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06万吨,同比增长74.9%。

2024年11月01日
我国分布式能源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并网消纳仍是难题

我国分布式能源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并网消纳仍是难题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253GW,同比增长60.5%,占光伏装机总规模的42%;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96.29GW,同比增长88.4%。预计2024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317GW,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111.87GW。

2024年11月01日
非晶变压器占比提升将带动非晶带材行业需求增长 云路股份龙头地位稳固

非晶变压器占比提升将带动非晶带材行业需求增长 云路股份龙头地位稳固

我国非晶带材产业化应用自2010年以来已有十多年时间,近年来产量快速提升。数据显示,2015-2022年,我国非晶带材产量由5万吨左右增长至11.15万吨。

2024年10月30日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现状分析:出货量持续增长 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占主导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现状分析:出货量持续增长 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占主导

根据数据,2019-2023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由40.4万吨增长至248万吨,预计2024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达319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28.6%。

2024年10月29日
我国熔盐储热行业分析: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大规模建设成必然趋势

我国熔盐储热行业分析: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大规模建设成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熔盐储热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熔融盐储能累计装机容量是657MW,同比增长7.6%,新增装机容量是46MW。同时,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完成2亿千瓦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万千瓦到4000万千瓦。

2024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