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铁路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策略与发展动向前瞻》显示,我国地域辽阔,东西跨度5400公路,南北跨度5200公里,铁路线跨越万水千山,铸就服务民生的交通大动脉,不断彰显着中国速度、中国智慧。
一直以来,铁路对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铁路网的不断织密、人民美好生活的不断实现,这些都是物畅其通、人畅其流之上的各民族繁荣稳定发展的表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到2025年,铁路创新能力、科技实力进一步提升,技术装备更加先进适用,工程建造技术持续领先,运输服务技术水平显著增强,智能铁路技术全面突破,安全保障技术明显 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广泛应用,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总体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一、我国铁路行业市场概况
1、铁路建设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据帕尔格雷福世界历史统计,至2020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15.0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中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比美国约少0.42万公里。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的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0万公里。但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导致人均铁路里程及铁路网密度跟国际前列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我国铁路建设具有巨大潜能。
2015-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统计
年份 | 里程(万公里) |
2015年 | 12.10 |
2016年 | 12.40 |
2017年 | 12.70 |
2018年 | 13.17 |
2019年 | 13.99 |
2020年 | 14.63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全国铁路路网建设现状来看,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截止2021年年底,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从我国铁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铁路里程发展仍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不仅如此,其中高铁里程3.79万公里,位于世界第一。至2021年2月30日,安九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可绕赤道一圈。
数据来源:国家铁路局
从历史来看,在2021年基建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全国铁路固定投资完成7489亿元,铁路投资也略有减速,比上年同期减少4.2%,为近几年来最低。未来铁路建设速度将随着铁路网逐渐完善而放缓。
2、运输生产
2015-2020年我国铁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
年份 |
客运量(万人) |
货运量(万吨) |
2015 |
253484 |
335801 |
2016 |
281405 |
333186 |
2017 |
308379 |
368865 |
2018 |
337498 |
402631 |
2019 |
366002 |
438904 |
2020 |
220350 |
455236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2.03 亿人,比上年减少14.57亿人,下降了39.8%;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5.52亿吨,比上年增长1.40亿吨,增长3.2%。我国铁路客运量在2015-2019年呈持续增长状态,2019年铁路旅客发送量36.6亿人,为历史最高峰。到2020年疫情原因客运量大幅下降甚至低于2015年的25.35亿人。而我国铁路货运量在此期间大体保持增长趋势。铁路货物运输较旅客运输而言,受疫情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稍小。主要大宗商品货运量(煤炭、石油、钢铁及有色金属、金属矿石及矿建材料等)占铁路货运量比重较大;其中,煤炭为最主要产品。但近几年该比重有小幅下跌的趋势,2016-2020年从52.88%下降至47.4%。
2022年1月4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国家铁路旅客、货物发送量分别达到25.3亿人、37.2亿吨,分别同比增长16.8%和4.0%。2021年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受疫情反复影响,铁路客运量增幅波动明显。预测2022年国家铁路客运量预计仍难以超越2019年。
2021年铁路货物发送量目标为37亿吨,同比增长3.4%。虽然2021年国家铁路货运发送量超额完成目标,但增幅却低于没有完成任务的2020年。2020年国家铁路货运发送量目标为36.5亿吨,实际完成35.8亿吨,同比增加4.07%。对比近5年铁路货运量数据,也显示出铁路货运发送量增幅正在逐渐收窄,这种持续收窄的局面或仍将延续。
数据来源:国家铁路局
从2021年1月至11月的全国铁路指标来看,旅客发送量受节日假期波动大,5月劳动节,7月放假季与10月国庆节旅客发送量高。相反,货运发送量总体发展较为平稳。截至2021年11月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24.47亿人,货运发送量达43.42亿吨。
2020年,我国总客运量达96.65亿人,其中公路客运量占据榜首,占比71.33%;铁路客运量居第二,占比22.8%;民航和水路,占比分别为4.32%、1.5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公路依旧是货物交通运输的第一选择。2020年我国总货运量472.96亿吨,公路运输占比达72.45%;其次是铁路,占比为9.63%。铁路适宜于远距离的大宗客货运输,一般不易受天气条件影响,具有安全程度高、运输速度快、成本低、污染小、潜能大等优点。
3、节能减排
数据来源:国家铁路局
2020年旅客发送量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客车上座率低,造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4.39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比上年增加0.45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增长了113%。单位运输工作量主营综合能耗4.32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比上年增加0.48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增长12.6%。在运输过程中,空载现象会造成极大的运力资源浪费,国家铁路部门可以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对内调整运行线路和班次。
数据来源:国家铁路局
2020年国家铁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634吨,比上年减排98吨,降低5.6%。二氧化硫排放量3271吨,比上年减排2014吨,降低38.1%。2015-2020年,国家铁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幅度很大。近年来,我国铁路电气化水准提升,减少了对煤、燃油的依赖,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国家铁路重视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二、铁路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高铁
中国的国情、环境、需求和运营管理的复杂性使铁路不断升级。高铁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经过40年的不断努力,中国列车运行速度从当初时速60多公里提升到现在350公里,可谓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高铁绽放着“中国速度”与“中国激情”。
截止2020年全球高铁营业里程TOP10国家中,中国高铁营业里程3.79万公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高铁营业里程远大于其他TOP9国家的总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交通大国。其实早在2017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数已是世界第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5-2020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短短五年时间,高铁营业里程从1.98万公里增加到3.79万公里,上升了1.81万公里。虽然在2020年期间新冠疫情的缘故,高铁营业里程占铁路比重增长迟缓,但整体仍呈上升趋势。至2021年年底,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万公里。
数据来源:国家铁路局
2021年全国投产新线4208公里,高铁2168公里,所占比例高达50%,已全面完成本年度铁路建设任务。高铁新线占投产新线比例大,2015-2018年间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尤其2018年达到高峰。2019-2021年高铁新线占比略有下滑趋势,但均高于50%。复兴号历史性地全面覆盖31个省(区、市),以复兴号为代表的中国高铁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2022年全国铁路将继续高质量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预计将有3300公里新线建成投产,其中普铁1900公里左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5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占铁路比重为37.9%,到2020年的五年时间内客运量占比达70.7%,也就是说所有铁路客运量中,高铁有三分之二的贡献量。我国高铁客运量占铁路比重与旅客周转率占比呈稳健上涨态势,预测未来将持续保持增长。
我国高铁发展相比日本、法国、德国等来说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发展至今,不论是普及度还是运行速度,我们都有目共睹——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现在处于世界前列。同时,我国修建铁路的技术已经闻名于世界,我国不仅积极修建本国铁路,还积极援建其他国家铁路项目,并且获得了一致好评。
特别是前不久迎来正式通车的中老铁路,中老铁路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并运营,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境外铁路项目,全线采用中国的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中老昆万铁路面临高地热、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等困境,但中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重重困难。中老铁路的开通,将来可以继续延伸到新加坡,使整个中南半岛的铁路以中国为起点,实现交通完全一体化,同时削弱海权,减少自身海上威胁。
截至2022年1月3日,中老铁路跨境物流运营一个月,经昆明海关监管验放的中老国际货物列车已有116列、总货运量达4.98万吨、货运总值达6.76亿元。
中国铁路将继往开来,不断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打造更好的铁路品牌,不断推动中国铁路向世界发展,增强中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PY)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