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网民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减少,网络安全治理卓有成效

网络安全状况综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领域。当今世界正处于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通信交友、娱乐办公,网络资源世界共享。网络的普及与发展,逐渐淡化了社会生活工作界限,使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变得多样化,并吸引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网络虽带来诸多便利,其存在的问题亦不可忽视,尤其是网络安全问题。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账号密码被盗、设备中病毒或木马等网络安全隐患,给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而非网络强国,网络安全相关工作起步晚。网络安全不仅涉及网民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为保障网络安全,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主权和国家安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多个部门纷纷颁布多项新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日趋完善。随着网络安全工作的不断推进,网络安全治理卓有成效。

有关网络安全的部分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内容或目的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密码法》

规定使用密码进行数据加密、身份认证以及开展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法治社会建设

实施纲要(2020-2025年)》

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确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数据安全审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完善个人信息采集、大数据杀熟、未成年人信息保护、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等制度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对关基设施实施重点保护,强化和落实关基设施运营者主体责任

《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

建立畅通的漏洞信息接收渠道,及时对漏洞进行验证和修补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网民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1、网民规模持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稳超70%

1、网民规模持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稳超7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互联网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用户对其依赖性增大,同时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截至2021年6月全国网民人数达到10.11亿人,比2020年12月多2175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从我国网民规模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网民规模仍将处于一个扩大趋势,但扩大幅度略有收缩。不仅如此,2013-2021年6月期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由45.8%提高到71.6%,已连续两年普及率超过70%。

2、网民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减少

2、网民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减少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网民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账号密码被盗、设备中病毒或木马等网络安全事件。近年来未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网民比例逐步提高,除了自身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外,也重视使用相关防御网络攻击和防病毒的设备软件。但网络安全事件仍然对大部分网民造成影响,数据显示,设备中病毒或木马以及账号密码被盗的比例有所减少,但个人信息泄露与网络诈骗仍是网民经常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至2021年6月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用户占比达到整体网民的38.6%,其中网络安全事件中的个人信息泄露与网络诈骗分别占比22.8%、17.2%。

我国网民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账号密码被盗、设备中病毒或木马等网络安全事件。近年来未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网民比例逐步提高,除了自身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外,也重视使用相关防御网络攻击和防病毒的设备软件。但网络安全事件仍然对大部分网民造成影响,数据显示,设备中病毒或木马以及账号密码被盗的比例有所减少,但个人信息泄露与网络诈骗仍是网民经常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至2021年6月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用户占比达到整体网民的38.6%,其中网络安全事件中的个人信息泄露与网络诈骗分别占比22.8%、17.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网络诈骗影响甚广,手段层出不穷,通过各种方式骗取用户钱财。可以发现,网民遭遇多种网络诈骗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说明网民的网络安全工作实行得比较到位。2016-2021年6月期间虚拟中奖信息诈骗占比从75.1%下降到40.8%,较2020 年12 月下降7.1个百分点,仍是网络安全中最首要的诈骗类型。2021年6月网络购物诈骗占比31.7%,较2020 年12 月下降1.2 个百分点,较2016年12月下降5.9个百分点;遭遇网络兼职诈骗、冒充好友诈骗以及钓鱼网站诈骗的比例分别为28.2%、27.8%、21.8%,较2020 年12 月分别下降5.1 个百分点、3.5 个百分点和2.9 个百分点。网民要增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自我意识,而且国家也高度重视网络诈骗现象。习近平强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国家公安部也推出了反诈APP。

3、信息系统安全中危漏洞占比超50%

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共收集到11656个信息系统安全漏洞数量,其中中危漏洞数量占比最高为51%,5985个;其次低危漏洞数和高危漏洞数分别有3318、2353个,所占比例分别为29%和2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网络安全事件接收处理情况

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共享平台接报网络安全问题数10.3亿件,较上年下降4692万件,同比减少了4.4个百分点。2016-2020年网络安全平台接收网络安全数均高于10亿,说明我国网络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不仅个人要增强防范意识,国家该采取更为严厉的手段措施治理净化网络安全环境,给予网民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共享平台接报网络安全问题数10.3亿件,较上年下降4692万件,同比减少了4.4个百分点。2016-2020年网络安全平台接收网络安全数均高于10亿,说明我国网络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不仅个人要增强防范意识,国家该采取更为严厉的手段措施治理净化网络安全环境,给予网民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6-2020年,我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量1631.92万件,较上年增加2420.6万件,同比增长17.45%,比2016年的3022.7万件多13296.5万件。近几年我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量均速惊人,尽管2020年受理举报数量增速略有低头,但我国已连续两年受理网络安全问题举报数量超过一亿件,值得关注的是网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解决网民的网络安全问题。

2016-2020年,我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量1631.92万件,较上年增加2420.6万件,同比增长17.45%,比2016年的3022.7万件多13296.5万件。近几年我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量均速惊人,尽管2020年受理举报数量增速略有低头,但我国已连续两年受理网络安全问题举报数量超过一亿件,值得关注的是网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解决网民的网络安全问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1年月度CNCERT接收网络安全事件数

月份

总接收事件数(件)

增速

漏洞事件(件)

恶意程序事件(件)

1月

10239

-21.2%

3223

3062

2月

7237

29.3%

2370

2706

3月

9537

31.8%

4266

2956

4月

9628

1.0%

3907

2859

5月

8332

-13.5%

3362

2827

6月

9070

8.9%

3669

2807

7月

9808

8.1%

3940

3596

8月

9750

-0.6%

3694

3155

9月

10507

7.8%

3616

4319

10月

8960

-14.7%

2592

3905

11月

10355

15.6%

3938

3587

12月

10166

-1.8%

4425

387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1年月度CNCERT处理网络安全事件数

月份

总处理事件数(件)

漏洞事件(件)

恶意程序事件(件)

1月

10233

3240

3050

2月

6810

2361

2549

3月

9826

4266

3067

4月

9684

3901

2861

5月

8008

3346

2829

6月

9382

3684

2807

7月

9838

3940

3596

8月

10232

3693

3533

9月

10603

3624

4414

10月

8940

2604

3942

11月

10358

3940

3594

12月

10135

4412

387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PY)

从2021年各年度CNCERT接收及处理网络安全事件来看,数量最多的是漏洞类事件与恶意程序事件。事件受理方面,CNCERT 接收到网络安全事件报告10166 件,较上月下降1.8%,数量最多的分别是漏洞类事件4425件、恶意程序类事件3875 件。事件处理方面,CNCERT处理了网络安全事件10135件,数量最多的分别是漏洞类事件4412 件、恶意程序类事件3876件。下半年CNCERT接收处理的网络安全事件明显比上半年多,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相对聚集于下半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 银行IT较受资本关注 竞争多元化、差异化 “AI+”大势所趋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 银行IT较受资本关注 竞争多元化、差异化 “AI+”大势所趋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至2023年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金融IT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全部IT应用,其中银行IT较成熟,深受资本市场关注。我国金融IT行业参与者众多,各金融 IT 基于核心资源优势抢占市场,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特点。金融IT行业对技术创新有着极高的要求。随着云计

2025年04月04日
我国红人经济竞争加剧 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 创作内容多元化 “AI+”将成重点

我国红人经济竞争加剧 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 创作内容多元化 “AI+”将成重点

我国红人经济产业链较为成熟和完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MCN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一方面,红人经济产业竞争加剧,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另一方面,红人供给稳定增长,创作内容趋向多元化。

2025年03月28日
全球智能计量行业正扩容 智能电表为核心推动力 市场将向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倾斜

全球智能计量行业正扩容 智能电表为核心推动力 市场将向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倾斜

近年来智能电网等概念深入之下全球智能计量行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智能电表安装是实现智能计量的重要环节,随着智能电表持续升级及渗透,智能电表成智能计量行业核心推动力。智能计量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行业较分散。由于智能计量产品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是行业竞争焦点,预计具备产品优势的企业未来或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2025年03月21日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科技巨头、车企纷纷入局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科技巨头、车企纷纷入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这是具身智能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随着具身智能在资本圈突然爆火,吸引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涌入。同时、特斯拉、谷歌、宇树科技、智元、小米、优必选、华为、科大讯飞等多家知名企业均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游戏交易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交易猫等平台保障规则逐渐完善

我国游戏交易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交易猫等平台保障规则逐渐完善

随着游戏产业快速发展,以虚拟物品交易平台为基础的游戏交易市场快速扩张,形成以游戏账号、装备、货币为核心的细分领域。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虚拟物品(游戏)交易市场总规模达742.5亿元。从细分种类来看,2023年,游戏装备、货币、消耗品、账号、代练交易市场规模达248.7亿元、253.9亿元、190.1亿元、5.

2025年03月12日
新老玩家竞速!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创新与性价比成未来发展焦点

新老玩家竞速!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创新与性价比成未来发展焦点

全球运动相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上升,为国产厂商们开启一座金矿。GoPro老玩家与大疆、影石等新玩家赛马竞速,并形成影石、大疆和GoPro三巨头。在新技术不断更新、市场规模扩容的背景下,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速赛远未到终点。未来,谁能在创新与性价比中找到最优解,谁就将定义运动相机行业的未来。

2025年03月11日
移动游戏已成为游戏行业最大细分市场 市场正步入以质量为核心精品化竞争时代

移动游戏已成为游戏行业最大细分市场 市场正步入以质量为核心精品化竞争时代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成功再创新高,并首次突破了3000亿大关。与此同时,游戏用户规模也达到了6.74亿人,同比增长0.94%,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点。

2025年03月10日
《黑神话:悟空》成功破圈 我国端游市场持续复苏 行业供给侧有望不断改善

《黑神话:悟空》成功破圈 我国端游市场持续复苏 行业供给侧有望不断改善

我国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连续4年实现上涨,主要得益于头部长青游戏的稳定表现以及多款跨端游戏在PC端同步发行,并且为行业迎来新用户潮。同时,《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上线,也让我国各大厂商看到端游市场的巨大潜力。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的PC端游戏版号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我国端游供给侧将持续改善。

2025年03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