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预焙阳极行业现状:供给格局边际将改善 “双碳”下优质产品迎新机遇

预焙阳极属于碳素制品,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大宗原材料。从用途来看,预焙阳极仅用作电解铝过程中电解槽的阳极材料,既作为导体,又参与电化学反应而产生消耗,预焙阳极的品质会对原铝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一、预焙阳极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1、产能不断出清,预焙阳极行业供给格局迎来边际改善

根据ALD统计数据,2021年1-10月,我国电解铝建成总产能4280万吨/年,运行产能3840万吨/年,产能利用率为89.65%,累计产量3236万吨,按照每吨电解铝消耗0.42吨预焙阳极计算,对应的预焙阳极的需求为1359万吨,再加上每年出口的100余万吨,国内预焙阳极总需求在2000万吨左右。而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1年10月国内预焙阳极有效产能达到2909万吨,超出实际需求约800万吨,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根据ALD统计数据,2021年1-10月,我国电解铝建成总产能4280万吨/年,运行产能3840万吨/年,产能利用率为89.65%,累计产量3236万吨,按照每吨电解铝消耗0.42吨预焙阳极计算,对应的预焙阳极的需求为1359万吨,再加上每年出口的100余万吨,国内预焙阳极总需求在2000万吨左右。而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1年10月国内预焙阳极有效产能达到2909万吨,超出实际需求约800万吨,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2013年工信部发布的《铝行业规范条件》,禁止建设15万吨/年以下的独立铝用炭阳极项目,同时根据产业经验至少产能达到30万吨/年以上才能形成规模优势(对应的资本投入至少要9亿元),这进一步提高了新增产能的门槛。因此,随着预焙阳极需求不断上升及开工率逐步提升,中小企业落后产能将逐步出清,我国预焙阳极行业短期内新增产能有限,2022年新增产能将达到145万吨,但预计实际贡献的供给增量或将不足50万吨,供给格局将进一步优化。

2022年我国预焙阳极行业新增产能情况

公司名称

省份

新增产能(万吨)

预计投产时间

济南中海集团连云港临海新材料项目

江苏

80

2022

索通云铝项目(二期)

云南

30

2022年底

索通广元项目

四川

35

2022年底

百矿田田碳素

广西

40

缓建

百矿三田碳素

广西

60

缓建

合计

24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预焙阳极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1、预焙阳极行业需求量较峰值仍有上行空间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预焙阳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以2021年10月电解铝产能和预焙阳极产能为计算基数,电解铝产能按90%产能利用率、预焙阳极开工率按2017-2021.10平均产能利用率70%作为假设,我国电解铝产能对应预焙阳极需求年化约1618万吨,并且再加上预焙阳极出口量144万吨(年化约172万吨),小幅过剩213万吨。与此同时,根据工信部产能红线划定的国内电解铝产能上限为4500万吨/年左右,按吨铝消耗0.42吨预焙阳极计算,对应预焙阳极年需求量上限约1890万吨/年,与去年的1557万吨需求量下班,预焙阳极年需求量有333万吨(21%)的上行空间。

以2021年10月电解铝产能和预焙阳极产能为计算基数,电解铝产能按90%产能利用率、预焙阳极开工率按2017-2021.10平均产能利用率70%作为假设,我国电解铝产能对应预焙阳极需求年化约1618万吨,并且再加上预焙阳极出口量144万吨(年化约172万吨),小幅过剩213万吨。与此同时,根据工信部产能红线划定的国内电解铝产能上限为4500万吨/年左右,按吨铝消耗0.42吨预焙阳极计算,对应预焙阳极年需求量上限约1890万吨/年,与去年的1557万吨需求量下班,预焙阳极年需求量有333万吨(21%)的上行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双碳双降”目标明晰,高端化预焙阳极需求将迎历史性机遇

我国作为全球排碳大国,自2009年开始先后三次提出减碳目标,具体目标及考核指标由相对目标到绝对时间节点,时间节点逐渐清晰,考核指标明确。同时,根据时间节点,2030年我国需实现碳达峰目标,所以预计未来几年国家将严控碳排放总量,高耗碳行业面临管控与改革。

“双碳双降”目标

<strong>“双碳双降”目标</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阶段与计划

<strong>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阶段与计划</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预焙阳极作为电解铝“心脏”,其品质直接影响电流效率、单吨电解铝电耗、阳极炭耗、阳极效应频率等重要指标,进而影响耗电量与排碳量。通过预备阳极品质提升,单吨电解铝生产可减少CO2排放量达488-635kg/t·Al,占电解环节总碳排放比例约4.36%-5.67%。此外,优质预焙阳极在反应中净消耗更靠近理论量333kg/tAl并提高电流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高端预备阳极全国性推广节能降耗的意义

<strong>高端预备阳极全国性推广节能降耗的意义</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制氢行业:电解水等绿色制氢方法将不断渗透 民营企业深耕技术、有望迎广阔空间

制氢行业:电解水等绿色制氢方法将不断渗透 民营企业深耕技术、有望迎广阔空间

我国氢能消费市场庞大刺激制氢端发展,国内氢气产量保持增长。从地区发展情况看,我国氢气生产主要集中在传统重工业区,其中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氢气产量排名全国前五。从生产方式看,化石能源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为我国当前主流制氢方式,但在减碳背景下,电解水制氢等绿色制氢方法占比将逐渐提升。

2025年07月06日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行业将持续朝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行业将持续朝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金属复合材料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占比26%以上。金属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按结构特点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其中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后者又包括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

2025年07月03日
我国预焙阳极已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产量低位增长 行业正迎来重要出海机遇

我国预焙阳极已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产量低位增长 行业正迎来重要出海机遇

近年来我国预焙阳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呈现低位增长态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预焙阳极行业不仅实现自给自足,更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重要出口国。从贸易数据来看,2019-2024年间,我国预焙阳极进口量始终保持在0.45万吨以下的微量水平;与此同时,出口量、净出口量呈现整体上升态势。此外,我国预焙阳极行业正迎来重要出海

2025年07月01日
食品消费升级助BOPA薄膜行业扩容 海外老旧产能退出下国产迎出海机遇

食品消费升级助BOPA薄膜行业扩容 海外老旧产能退出下国产迎出海机遇

BOPA薄膜是食品保鲜、保香的理想材料,2020年食品领域对BOPA薄膜的需求占比高达70%。随着市场对包装美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哑光、朦胧美或高透明度反映内物光泽的包装逐渐受到青睐;同时,健康饮食和少量多餐的消费趋势也推动了易分装、便携的小包装需求激增,进而扩大了BOPA薄膜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B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矿山服务行业:市场将向头部倾斜 企业出海寻新机 技术成竞争焦点

我国矿山服务行业:市场将向头部倾斜 企业出海寻新机 技术成竞争焦点

近年来,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关键矿产需求快速增长,带动矿山服务需求增多。2023年,我国采矿运营管理和矿山工程建设市场容量约为854.98亿元,其中采矿运营管理业务市场容量约为767.60亿元,占比90%;矿山工程建设业务市场容量约为87.38亿元,占比10%。

2025年06月29日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需求趋稳、产能渐过剩 中镍高电压竞争力提高 高镍产量占比下降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需求趋稳、产能渐过剩 中镍高电压竞争力提高 高镍产量占比下降

三元正极材料需求趋于稳定,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随着镍含量的增加,三元正极材料比容量也逐渐增加,但镍含量的增加也会带来三元材料的循环性能下降,热稳定性减弱。近年来我国高镍三元产量占比呈下降趋势,中镍高电压则凭借性价比与安全性优势实现快速增长。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炭黑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进口量快速上升 黑猫股份为龙头企业

我国炭黑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进口量快速上升 黑猫股份为龙头企业

近年来我国炭黑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一方面,我国低端炭黑同质化竞争严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高端炭黑产品供给不足,仍需要依赖进口补充。虽然行业保持净出口,但进口量从2020年的8.7万吨快速上升至2024年的29.97万吨,年均增速高达36.24%。

2025年06月24日
我国软磁铁氧体材料行业分析:新兴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 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软磁铁氧体材料行业分析:新兴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 市场前景可观

软磁铁氧体材料具有高磁导率、高电阻率、低损耗、高加工性,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音像设备、开关电源和磁头工业等方面。2023年,我国软磁铁氧体材料行业销量及销售额有所下滑。不过,受益于智能消费电子、新能源、通信、数据中心及储能等领域发展的共同推动,软磁铁氧体将在该等新兴产业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可观。

2025年06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