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农业是指节约和高效用水的农业,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应用农艺、工程、生物和管理等措施,综合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及其生产效益的农业生产体系。节水农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农业灌溉中实施节水农业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深层渗漏和无效蒸发损失,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量、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措施无法替代的作用。
节水农业的优点 |
|
节约了土地 |
以往传统的灌溉方法是水通过干渠、支渠、斗渠,毛渠五级渠道输送到田间的,而在田间还要挖大量的埂、畦、沟渠,这样真正有效的种植面积只有70~80%,而采用喷、微灌取消了田埂、沟渠,可增加种植面积15-20%,这就节约了土地。 |
经济效益好,农民增产、增收 |
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节约的水能扩大可灌溉的农田面积,以此来增加产量,另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有利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灌溉,因为采用节水灌溉是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到需求按时按量进行灌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因此总的说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能显著增加农业产量。当然由于节水灌溉的方法很多,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必须因地制宜作出正确的选择,并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节水灌溉普遍能取得节水、节能、节地;省工、省肥、省钱;增产、增收的效果,因此群众总结节水灌溉有"三节、三省、二增"的显著优点。如:河南省平舆县在7.8万亩项目区内打1575眼井,配套喷灌机1000套,与非项目区相比每亩净增收159元,一季作物增收的效益就可回收投资90%,吉林,黑龙江西部地区每投资1元钱,可以增产2公斤粮。你们看这效益有多显著。 |
减轻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量,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
采用传统的地面沟灌、畦灌、自流漫灌,要大搞平整土地,这就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量,采用喷灌后,土地基本不需平整,种地实现了"三无",即无渠、无沟、无埂,大大减轻了水利建设的工作量,有力促进了农业向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的发展。 |
有利于保护环境 |
田间实行节水灌溉,就能有效地防止由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缓解了由地下水超采和大量引用河水带来的环境问题。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节水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旱地农业是指降水偏少而灌溉条件有限而从事的农业生产。
一、发展背景
1、水资源状况
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严峻
近年来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各类用水需求持续攀升,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受水资源胁迫程度最高的国家。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年份缺水400亿~500亿立方米,属于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地多水少,缺水和地下水保护压力很大,东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也已初见端倪。
虽然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水资源总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在2021年我国水资源总量29520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94立方米/人,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远低于加拿大(79240立方米/人)、巴西(41320立方米/人)、俄罗斯(31430立方米/人)等国家,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每年全国缺水量达到500亿立方米左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约四分之一的省份面临严重缺水问题。据资料显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而这些区域正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农业灌溉缺水十分严重。
另外根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我国地下水总储存量约52.1万亿立方米。其中鄂尔多斯盆地、东北平原、河西走廊、华北平原等北方地下淡水总储存量约35.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5%;而江汉洞庭平原、长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南方地下淡水总储存量约1.9万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5%。
水资源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
(1)污水年排放量逐年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污水年排放量从2015年466.62亿立方米增长到554.65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41%。估计2020年我国污水排放量达到了579.1亿立方米左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2)水资源污染严重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显示,2020年总体的淡水(Ⅰ-Ⅲ类)水质、Ⅳ-Ⅴ类水和劣Ⅴ类的占比分别为83.4%、16.0%和0.6%;全国河流优良(Ⅰ-Ⅲ类)水质、Ⅳ-Ⅴ类水和劣Ⅴ类的占比分别为87.4%、12.4%和0.2%;全年湖泊和水库(Ⅰ-Ⅲ类)水质、Ⅳ-Ⅴ类水和劣Ⅴ类的占比分别为76.80%、17.80%和5.40%。综合来看,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2、农业用水状况
与此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用水量较大。尤其是农田,作为农田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大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3%。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用水总量为5812.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总量就达到了3612.4亿立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真正被农作物用到的还不到50%,大量的水在灌溉过程中蒸发了,一方水只能生产0.85千克粮食,远低于2千克以上的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约 3600 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 9.5 亿亩,耕地平均水量只有世界均值的60%,每年农业用水缺口超过 300 亿立方米。因此,应当改进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同时在上述背景下,我国节水农业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对节水农业的发展进程高度重视,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例如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在2019年4月联合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分别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目标,在节水灌溉方面提到2020年前,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2000万亩。到2022年,创建150个节水型灌区和100个节水农业示范区;积极发挥财政政策,重点支持农业节水灌溉等领域。
到2022年1月,水利部发布《“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提出到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而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编制实施的水安全保障五年规划。
近年来关于节水农业行业政策
时间 | 相关部门 | 政策文件 | 主要内容 |
2017年1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 |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 | 规划目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0亿亩左右,节水灌溉率达到63%;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亿亩,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31%;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措施全覆盖;缺水地区大型及重点中型灌区达到国家节水型灌区标准要求。 |
2018年9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提出,至2022年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5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亿亩;另外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上的发展预期,这为我国节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
2019年4月 | 国家发改委、水利部 | 《国家节水行动方案》 | 分别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目标,在节水灌溉方面提到2020年前,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2000万亩。到2022年,创建150个节水型灌区和100个节水农业示范区;积极发挥财政政策,重点支持农业节水灌溉等领域。 |
2020年 | - | 中央一号文件 | 明确要求“如期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加大农业节水力度。” |
2022年1月 | 水利部 |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 提出,到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不到50%,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水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借鉴节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缓解我国农业缺水状况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国家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我国节水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的发展。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目前我国拥有水库9.8万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4700多座、小型水库9.4万座,并且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而耕地灌溉面积超过10.2亿亩。与此同时,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推进。都江堰、泾惠渠、河套灌区、青铜峡等一批古老灌溉工程,重新焕发活力;淠史杭、景电、昌马、引大入秦等一大批新的大中小型灌区,陆续兴建。
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调水总量已超过27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约1.2亿,相当于日本全国总人口,提高了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保证率,有效缓解了华北、胶东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其中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面积达到3.5亿亩,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5,超过了“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2021年我国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46万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8万公顷。
而节水灌溉带来的经济效益,在甘肃省玉门市昌马灌区饮马农场更直观。饮马农场副场长赵富强表示:“过去田间渠道跑、冒、渗、漏现象严重,这几年,农场先后建设了各类高效节水(滴灌)项目12个,完成高效节水(滴灌)建设总面积7.35万亩,实现节水40%以上,亩均增加经济效益30%以上。”以前用大水漫灌亩均耗水600立方米至800立方米,现在用膜下滴灌亩均耗水近300立方米,缓解了农场农业用水紧张局面。
而虽然我国节水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的发展。但目前存在农业水资源供需不匹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偏低三个问题。尤其是我国的华北、中原、西北等地区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随着一些地区人口的增多,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快速发展高耗水农业,以及农业节水没有做到位等原因,部分地区在有效灌溉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农业用水量出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同时也出现农业和生态争水的情况,使得部分农业用水得不到保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抗旱能力不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对此有相关人士建议:一是完善鼓励农业节水的政策,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长效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将国家与地方研究机构、水资源利用和节水公司、农场或农村集约经营单位相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最大限度地促使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二是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大力推行低成本高效节水技术,开展分子育种、节水工程和设施、加强含水层实际亏空水量、平原区地下水适宜水位、气候变化和水文节律对实施效果影响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为节水提供技术支撑。三是要加强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各地要因地制宜、因水制宜编制农业发展规划。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