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铀矿行业现状:潜在资源有待开发 下游核电工程对产业需求高涨

一、全球铀矿行业供给情况

目前,全球铀矿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者产量份额占据全球60%以上,其中哈萨克斯坦的铀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1%,其次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份额占比分别为13%、8%。不过,从资源总量来看,澳大利亚占据全球铀矿的首位,截至2020年总矿产资源量达169.27万吨,约占全球的28%。

目前,全球铀矿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者产量份额占据全球60%以上,其中哈萨克斯坦的铀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1%,其次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份额占比分别为13%、8%。不过,从资源总量来看,澳大利亚占据全球铀矿的首位,截至2020年总矿产资源量达169.27万吨,约占全球的2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铀矿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从全球铀矿总产量趋势来看,根据数据显示,全球铀矿产量从2016年的63207吨下降到2020年的47731吨铀。但是,根据现有矿山产能估算,全球有超过25000吨/年的铀矿产能被闲置,而且现阶段开发中以及计划中的铀矿预估产能未来能提供约12000吨产能增长。

全球正在开发及计划中的铀矿项目预估产能分布

/

国家

铀矿项目

预估产能(tU

启动时间

正在开发

俄罗斯

普利阿斯凯6期铀矿

2300

2023

巴西

Cachoeira铀矿

340

2023

小计

2640

计划

纳米比亚

埃坦戈铀矿

4231

2024

坦桑尼亚

姆库祖河铀矿

3513

2025

巴西

圣吉特利亚铀矿

1346

2023

小计

9090

全球总计

1173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铀矿行业供给情况

虽然我国铀资源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分布于江西、内蒙古、新疆、广东、湖南、等省,已发现的铀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5%,但是铀矿床类型多,并且以砂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为主,成矿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需要海外进口来供应国内铀矿需求。根据世界核协会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常年维持在70%以上。

我国铀矿特点

<strong>我国铀矿特点</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已认定为合理保障资源(RAR)和推断资源(IR)的铀资源共计344000吨,分布在13个省(自治区)的21个铀矿田。但是,与2016年底,已确认的铀矿资源减少了约7%。由此可见,我国潜在铀资源有待开发。

中国确定的常规铀资源(合理确定和合理推测的资源)

省份

位置

吨位

江西

香山

26200

赣州

28900

桃山

8000

广东

下庄

11600

诸广南部

19700

河源

2300

湖南

香草大湾

7600

广西

资源

9500

新疆

伊犁

42700

吐哈

10100

内蒙

鄂尔多斯

80100

二连

52100

通辽

16500

巴音戈壁

7500

河北

青龙

6700

云南

腾冲

4300

陕西

蓝田

1200

甘肃

龙首山

1450

浙江

大洲

2100

辽宁

本溪

350

四川

若尔盖

510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核电工程对铀矿产业市场需求高涨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我国铀矿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除了铀矿本身开采难度高等自身原因外,下游需求持续高涨也是造成铀矿需求缺口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铀-238和铀-235最为常见的铀同位素,其中铀-235是唯一能够自发裂变的同位素,现已广泛应用核能发电和核武器生产,其中99%的铀应用在核电站生产染料,其余1%应用在医药和反应堆燃料中。

目前,铀-238和铀-235最为常见的铀同位素,其中铀-235是唯一能够自发裂变的同位素,现已广泛应用核能发电和核武器生产,其中99%的铀应用在核电站生产染料,其余1%应用在医药和反应堆燃料中。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我国核电产业发展方面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路线,例如我国在引进美国AP1000、法国EPR和俄罗斯VVER系列等三代技术路线的同时,自主研发了“华龙一号”和“CAP1400”,并且将“华龙一号”定位为我国三代核电旗舰产品对外出口。

我国核电“走出去”项目

国家

机组

堆型

投资额

公司

中方状态

巴基斯坦

恰希玛1-4

CNP-300

23.7亿美元

中核

商运,中国提供了82%19亿美元的贷款,总承包模式

恰希玛5

华龙一号

-

中核

筹建,签署商务合同

卡拉奇23

华龙一号

96亿美元

中核

在建,中国提供了65亿美元的贷款,总承包模式

罗马尼亚

切尔纳沃德34

Candu6

72亿欧元

中广核

列入罗能源战略规划。中方控股电站运营公司并负责程总包,但关键设备仍由加拿大方面提供

阿根廷

阿图查3

Candu6

60亿美元

中核

规划中,中方提供50亿美元贷款,阿根廷核电公司将包揽总设计、在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70%的设备供应,项目总体参与份额62%,中方参与份额38%

阿图查4

华龙一号

90亿美元

中核

规划中,中方提供76.5亿美元贷款,提供反应堆技术并进行核电站整体设计,阿根廷核电公司的目标是国产化率50%

英国

布拉德维尔B

华龙一号

-

中广核

筹建,主导开发,66.5%股份,实现华龙一号的技术出口

欣克利角C

EPR

180亿英镑

中广核

在建,出资60亿英镑,33.5%股份,仅为财务投资者

塞兹韦尔C

EPR

180亿英镑

中广核

筹建,出资占20%股份,仅为财务投资者

土耳其

-

AP1000

-

国电投和西屋合作,4台机组中预计有2AP10002CAP1400

-

CAP1400

-

苏丹

-

-

-

中核

签署框架协议

肯尼亚

-

华龙一号

-

中广核

签署谅解备忘录,核电项目推迟实施

南非

-

CAP1400

-

国电投

筹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2017-2018年,我国铀产量分别达到1580t和1620t,2019年稳定在1600t。而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有52台,装机容量为53485.95MWe;在建核电机组数为19台,在建装机容量约为18741MWe,在建机组数保持全球领先。因此,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1年我国铀矿需求将达到9000t至9400t之间,2030年将增至12300t至16200t之间。由此可见,我国铀矿行业需求缺口巨大。

截至20211031日中国大陆在建机组情况

在建核电站

开工(FCD

总投资额(亿元)

装机容量(MWe)

预期开始投产

技术路线

核电类型

业主方

防城港3号机组

2015/12/24

201

1180

2022

华龙一号

PWR

中广核

防城港4号机组

2016/12/23

201

1180

2022

华龙一号

PWR

中广核

红沿河6号机组

2015/7/24

200

1119

2022年上半年

ACPR1000

PWR

中广核

惠州太平岭1号机组

2019/12/26

206

1200

2024年下半年

华龙一号

PWR

中广核

惠州太平岭2号机组

2020/10

206

1202

2025年下半年

华龙一号

PWR

中广核

霞浦1号机组

2017/12

200

600

2023

CFR600

SFR

中核

霞浦2号机组

2020/12

200

600

2026

CFR600

SFR

中核

福清6号机组

2015/12/22

200

1161

2021

华龙一号

PWR

中核

福建漳州1号机组

2019/10/16

200

1212

2024

华龙一号

PWR

中核

福建漳州2号机组

2020/8/16

200

1212

2025

华龙一号

PWR

中核

三澳核电厂1号机组

2020/12/31

393

1210

-

华龙一号

PWR

中广核

三澳核电厂2号机组

2021/12-2022

393

1210

/

华龙一号

PWR

中广核

徐大堡核电厂3号机组

2021/10

200

1250

2027/07

VVER-1200

PWR

中核

徐大堡核电厂4号机组

2022/08

200

1250

2028/05

VVER-1200

PWR

中核

田湾核电厂7号机组

2021/05

200

1265

2026/10

VVER-1200

PWR

中核

田湾核电厂8号机组

2022/03

200

1265

2027/08

VVER-1200

PWR

中核

昌江核电厂3号机组

2021/3/31

395

1200

20263

华龙一号

PWR

中核、华能

昌江核电厂4号机组

2021/3/31

395

1200

20271

华龙一号

PWR

中核、华能

昌江小堆示范工程

2021/7/13

53

125

建造工期58个月

ACP100

PWR

中核、华能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铸件行业应用广泛 市场拥有广阔发展前景 当前汽车工业是最大需求领域

我国铸件行业应用广泛 市场拥有广阔发展前景 当前汽车工业是最大需求领域

近年来,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提升,我国铸件工业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包括冷铸、热铸、铸锻件和沉淀铸件等。这些零件不仅可以作为零部件使用,而且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此外,新材料的开发利用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行业的方向更加多元化,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镁行业分析:镁价显现较大上行弹性 新型现代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我国镁行业分析:镁价显现较大上行弹性 新型现代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中国镁资源储量占全球70%。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全球原镁产量为112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中国原镁产量102.48万吨,同比增长24.73%,推动中国原镁全球产出占比从2023年的82%增长至2024年的92%。

2025年04月18日
我国钛材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量逐年递增但增长放缓 市场双寡头竞争格局稳固

我国钛材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量逐年递增但增长放缓 市场双寡头竞争格局稳固

我国钛材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正处于发展调整阶段,不断向高端方向转型发展。近年来,我国钛材消费量逐年递增,但自2021年起其增长速度增速逐渐放缓。同时我国钛材产量持续增长,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江浙、珠三角等地区。从竞争来看,我国钛材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市场呈现以宝钛股份为领头羊的"一超多强"格局。值得注意的是,

2025年04月10日
钨行业:供给压力推动价格高位运行 国内进口量及再生利用量增多以保障消费

钨行业:供给压力推动价格高位运行 国内进口量及再生利用量增多以保障消费

全球钨资源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中国为最大钨储藏国。中国钨矿储量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江西、云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由于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全球钨供给面临压力;我国受钨精矿总量控制指标影响,钨产量增长乏力。钨矿供应紧张,推动钨价持续高位运行。钨应用广泛,消费结构稳定,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国内钨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激增,且钨

2025年04月09日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重大项目开工延后,房屋新开工和施工均疲软影响,我国不锈钢焊管需求量及价格均呈现下降趋势。需求端表现不及预期,钢厂有所亏损,生产积极性下降,不锈钢焊管产量也明显下降。国内不锈钢焊管供需两弱,国外购买力较强,推动不锈钢焊管出口步伐加快。国内不锈钢焊管生产企业日益增多,但大型企业较少,目前友发集团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电解铝行业供应弹性有限 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产能向清洁能源地区转移

我国电解铝行业供应弹性有限 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产能向清洁能源地区转移

我国电解铝产能扩张速度超过需求扩张速度,产能过剩现象严峻。在国家政策调控下,我国电解铝逐渐形成产能天花板,供应弹性有限。电解铝下游以建筑、交通、电力为主,受益于房地产回暖及光伏、汽车产业发展,我国电解铝总消费量将持续增长。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上升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上升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取向电工钢下游需求结构较为单一,以变压器为主,2020年占比在88%左右。近年来,我国取向电工钢动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从产品结构来看,磁感取向电工钢是我国取向电工钢市场中的主流产品,近年来其产量不断攀升,2024年同比增长28.11%。此外,我国取向电工钢行业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同时还有部分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不锈钢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出口市场持续走强 大型企业凭借广泛布局占据主导

我国不锈钢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出口市场持续走强 大型企业凭借广泛布局占据主导

我国不锈钢产量增速已高于国内粗钢,在国际供给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300系不锈钢产量占比超50%,为我国不锈钢最大细分品类。不锈钢环保、性能优势突出,应用由建筑、汽车、家电拓展至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表观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整体来看,我国不锈钢行业运行呈现强供给、弱需求的特点,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出口持续走强。

2025年03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