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清洁燃料行业细分领域分析:氢能是目前市场主流趋势之一

清洁燃料一般指无污染燃料,是指燃烧时能产生高热值而不污染环境的燃料,例如氢、甲醇、乙醇等。得益于“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逐渐成为了未来的主流能源之一,我国清洁燃料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1、氢能

氢是一种化学元素,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无色无味无臭,是一种极易燃烧的由双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也是最轻的气体。氢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是二次能源,氢具有燃烧热值高的特点,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

氢是一种良好的能量储存介质和能源载体,其单位质量能量是汽油的三倍,但体积能量密度却很低。目前,绿氢、蓝氢及灰氢为主要的氢气类型,天然气中水蒸气重整生成灰氢或者蓝氢,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生成绿氢。

氢能是推动传统能源顺利过渡到可再生能源的最佳互联媒介,能够促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产业大规模实现脱碳,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同时氢能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清洁高效能源,在解决能源危机、全球变暖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在倡导健康环保的时代背景之下,发展氢能源是目前的主流趋势之一。

在上述背景下,国家不断重视氢能发展,并相继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例如2022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22日出台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23日,又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其中指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

到目前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清洁燃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随着我国氢能产业加速发展,产量也在持续增长,到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氢气产量达到了2689万吨,预计到2022年将超2800万吨。

随着我国氢能产业加速发展,产量也在持续增长,到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氢气产量达到了2689万吨,预计到2022年将超2800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2、甲醇燃料

甲醇是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绿色属性等特点,且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使得储、运、用以及能量形式转换较其它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更安全便捷。

甲醇燃料,是利用工业甲醇或燃料甲醇加变性醇添加剂与现有国标汽柴油(或组分油)按一定体积(或重量比)经严格科学工艺调配制成的一种新型清洁然料。

甲醇燃料可替代汽柴油,用于各种机动车、锅灶炉使用。生产甲醇的原料主要是煤、天然气、煤层气、焦炉气等,特别是利用高硫劣质煤和焦炉气生产甲醇,既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又可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煤制甲醇燃料、补充和部分替代石油燃料,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与使用国

甲醇又称羟基甲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甲醇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甲醛、醋酸、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烯烃、氯甲烷、碳酸二甲酯等产品。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由于甲醇资源丰富、生产技术不断成熟以及成本低等优势,目前我国具备大规模生产供应能力。例如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的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已经在兰州成功示范;山西省赛鼎设计研究院正在建设垃圾、秸秆气化制生物质甲醇装置,预计生产成本与煤制甲醇相当,利用我国每年约7.5亿吨的生物质体量,可制取绿色甲醇超过3亿吨。吉利于2015年投资的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利用地热发电制氢与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可再生甲醇,年产4000吨。

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以及装置开工水平的提升,甲醇产量稳步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甲醇总产能9674万吨,规模在50万吨/年及以上的占比超7成,产量升至7899万吨。

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以及装置开工水平的提升,甲醇产量稳步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甲醇总产能9674万吨,规模在50万吨/年及以上的占比超7成,产量升至7899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甲醇使用国。下游应用产品的自给程度不断提升,带来了原料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MTP/O项目的不断兴建亦拓展了大量的甲醇市场需求,我国甲醇市场快速扩充,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9000万吨,同比增加5.67%。

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甲醇使用国。下游应用产品的自给程度不断提升,带来了原料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MTP/O项目的不断兴建亦拓展了大量的甲醇市场需求,我国甲醇市场快速扩充,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9000万吨,同比增加5.6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未来将是最理想的汽车燃料之一

目前在实现全球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甲醇由于生产来源广泛、经济体量巨大、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已逐步成为全球业界公认的一种理想的新型清洁可再生燃料。

甲醇汽油在我国是车用燃料替代,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在能源价格暴涨、碳中和目标影响下,甲醇将是最理想的汽车燃料之一。

一是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与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每年能源消耗非常庞大。但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少气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都依赖进口,尤其是原油的进口依赖度比较大。202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13亿吨,虽然同比下降5.4%,但原油进口依赖度仍然达到70%以上。

而原油进口依赖度偏高,一旦遇到国际原油价格飙升,我国的石油进口成本将大幅增加,对应的跟石油有关的一些下游产业链价格也会跟着上涨,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潜在的替代能源。

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发展能源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原油、煤炭之外,我国在风能、太阳能、核能、氢能、生物能源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能源结构不断得到改善,能源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但是这些新兴能源能够解决我国电力结构问题,但却没法解决汽车的能源结构问题,毕竟汽车需要移动能源支持。

但甲醇燃料在交通领域应用甲醇燃料不仅能降低碳排放,同时也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对此也有相关人士分析认为,甲醇或将成为我国解决石油进口依赖度高,促进能源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同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理想能源之一。

二是政策利好支持。例如2021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有一个细节引发汽车行业持续关注。《规划》提到,把“促进甲醇汽车等替代燃料汽车推广”纳入“绿色产品和节能环保装备供给工程”,把“二氧化碳耦合制甲醇”列入“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工程”。

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已经研发出一些甲醇汽车。比如吉利汽车已经在甲醇燃料汽车领域研究超过16年,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技术,目前吉利汽车拥有核心技术专利近200件,研发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在内近20款甲醇燃料车型。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甲醇汽车运营周期长、覆盖区域广、规模车辆大的地区,贵州省已建立完善的甲醇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和甲醇燃料输配送供应保障体系,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广甲醇汽车16400辆,总运行里程超过65亿公里。到目前甲醇燃料已是甲醇市场第二大需求产品。

3、乙醇燃料

乙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可用于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

乙醇燃料,也称为乙醇汽油,是指在不含MTBE含氧添加剂的专用汽油组分油(由炼油厂或石油化工厂生产的用于调合车用乙醇汽油的调合油)中,按体积比加入一定比例(我国暂定为10%)的变性燃料乙醇,由车用乙醇汽油定点调配中心按国标GB18351-2004的质量要求,通过特定工艺混配而成的新一代清洁环保型车用燃料。

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大约上世纪90年代开始酝酿,进入本世纪后才开始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我国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是关乎农业、能源、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高度重视、统筹部署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为274万吨,表观消费量为277.33万吨。

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大约上世纪90年代开始酝酿,进入本世纪后才开始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我国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是关乎农业、能源、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高度重视、统筹部署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为274万吨,表观消费量为277.33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eVTOL电池市场迎新机遇。不过,我国eVTOL电池行业面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其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新基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2日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2025年03月19日
我国锰矿行业发展现状: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格局 市场进口依赖度高

我国锰矿行业发展现状: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格局 市场进口依赖度高

2023年我国锰矿储量排名全球第三,占比约15%。其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南多北少”格局,且资源集中度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锰矿资源整体较为丰富,但其资源禀赋较差、品位较低、开采成本高、冶炼难度大。因此长期以来,我国锰矿产品产量远无法满足下游市场需求,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进口依赖度高达80%-90%左右。此外,我国锰

2025年03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