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变频器行业市场规模整体保持增长 低压变频器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构成。

变频器主要功能

功能

主要功能

变频调速

介绍变频调速传统的电机调速为变极调速,可通过改变电机定子绕组的磁极对数,就能改变它的同步转速,从而改变转子转速。通过绕组的不同组合连接方式,一般可得到两极、三极、四极速度,调速范围较窄。变频调速通过改变电动机工作电源频率f达到改变电机转速的目的。其调速方式便利,可根据不同的工艺,给予电机不同的转速。

软启动功能

用市电直接启动电机,其启动电电流为电机额定电流的5-7倍。这种电机直启情况下,会导致电网电压下降,影响其他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采用变频器软启动,其启动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1.2-1.5倍,有效地降低了启动冲击电流,减少变压器的占有量。

节能效果

在各种风机、水泵、油泵中,空气或液体产生的阻力大致与电机转速的2次方成正比,所需的功率与电机速度的3次方成正比。当所需风量、流量减少时,利用变频器调速的方式来调节风量和流量,可以大幅度地节约电能。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变频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随着国内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变频器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变频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41亿元,同比增长9.3%。

随着国内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变频器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变频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41亿元,同比增长9.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变频器市场根据变频器电压等级可以分为低压变频器(690V以下)和中高压变频器(690V以上),其中低压变频器下游应用主要是电梯、空调、起重机械、纺织机械等行业,中高压变频器下游主要是冶金、电力、石化、采矿、发电厂、污水处理等。

各类型变频器特点

产品分类

电压范围

特点

具体应用

高压变频器

3kV-10kV

大功率变频调速、节能潜力大

重化行业:冶金、电力、石化、采矿等

中压变频器

690V-3kV

动态性能好、结构简单

石化、造纸、矿山及冶金、水泥、发电厂、污水处理等

低压变频器

<690V

调速范围广、操作简单

电梯、空调、起重机械、纺织机械、电力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高压变频器

近年来,高压变频器行业在高效节能的市场需求与国家鼓励政策驱动下,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约141亿元,占比26%。

近年来,高压变频器行业在高效节能的市场需求与国家鼓励政策驱动下,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约141亿元,占比2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下游市场,高压变频器主要应用于电力、矿业、水泥、水泥、冶金、石化等领域,可实现对各类高压电动机驱动的软启动、智能控制和调速节能,进而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及自动化水平。根据数据显示,高压变频器行业应用领域中冶金、电力、石化、采矿占比分别为27%、14%、14%、12%。

在下游市场,高压变频器主要应用于电力、矿业、水泥、水泥、冶金、石化等领域,可实现对各类高压电动机驱动的软启动、智能控制和调速节能,进而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及自动化水平。根据数据显示,高压变频器行业应用领域中冶金、电力、石化、采矿占比分别为27%、14%、14%、1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低压变频器

受中美贸易战、3C产品销售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低压变频器行业市场增速在2818-2020年明显放缓。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低压变频器行业市场规模约400亿元,市场份额占比74%。

受中美贸易战、3C产品销售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低压变频器行业市场增速在2818-2020年明显放缓。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低压变频器行业市场规模约400亿元,市场份额占比7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应用市场,低压变频器行业下游较为分散,在起重机械、电梯、纺织机械、冶金和电力领域均有所应用,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9.0%、9.0%、9.0%、8.0和8.0%,CR3仅为27%。

在应用市场,低压变频器行业下游较为分散,在起重机械、电梯、纺织机械、冶金和电力领域均有所应用,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9.0%、9.0%、9.0%、8.0和8.0%,CR3仅为2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IGBT市场带来广阔的应用空间。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上升,2024年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34.4%和35.5%。另外一方面,随着新能源电动智能化趋势不断加深,IGBT作为汽车电控气筒的核心部件,将随着新能源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随着通信制式不断演进,智能手机需同时兼容2G、3G、4G和5G,手机需要支持的通信频段增多,可同时通信的信道增多,带宽变大,手机射频器件用量大幅提升。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177亿美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到247亿美元,2022-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

2025年03月31日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液冷技术的爆发,还带动了液冷服务器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同比大增52.6%,市场规模达到15.5亿美元,预计2023-2028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8%,到2028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多位行业人士认为,2024年可谓液冷元年,2025年有望成为液冷散热正式起

2025年03月31日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浪潮下互联网和智算中心算力需求持续旺盛,带动国内AI 芯片市场快速增长。AI芯片中GPU的高效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AI芯片首选,但随着计算繁重化及特定化,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加码推动AI芯片国产化进程,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偏光片行业供应分析:正逐渐成为全球供给主力 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我国偏光片行业供应分析:正逐渐成为全球供给主力 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从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来看,住友化学以26%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首位,日东电工以24%的份额位居第二,这两家公司均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优势确立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我国偏光片生产企业正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和开始跻身第一梯队,杉杉股份以1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5年03月28日
5G等新兴领域有望成电极箔行业需求增长主推动力 当前市场规模以化成箔为主体

5G等新兴领域有望成电极箔行业需求增长主推动力 当前市场规模以化成箔为主体

铝电解电容器是一种采用铝箔作为正负极板的电容器,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的被动元件之一。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规划部署,能源结构加速演变,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带动了铝电解电容器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铝电解电容

2025年03月28日
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AI、5G等快速发展带来机会 市场整体处充分竞争状态

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AI、5G等快速发展带来机会 市场整体处充分竞争状态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市场规模正在爆发式增长,在2023年该市场规模达了30802亿元,同比增长28.87%。到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35137亿元,国内规模预计达4015亿元。对此,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由此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025年03月26日
全球集成电路制造干法刻蚀设备行业规模整体扩大 中国市场国产化有待提高

全球集成电路制造干法刻蚀设备行业规模整体扩大 中国市场国产化有待提高

近年来,全球及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尤其是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集成电路在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其销售额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025年03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