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软件开发行业发展现状:人才供给失衡 无代码新兴模式冉冉升起

软件开发是通过编制软件系统或系统中的软件满足用户制定需求的行为,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生产和系统测试等阶段的系统工程。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软件开发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软件开发可分为基础软件开发、支撑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等。

软件开发分类

分类

定义

基础软件

起到平台性作用,是其他软件得以运行的基础,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语言处理系统等

支撑软件

支持其他软件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辅助功能的软件,如IBM公司的Web Sphere和微软公司的Studio.NET

应用软件

为了满足用户不同需求而设计的软件程序集合,Office软件、Photoshop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产业链方面,软件开发行业上游为各类供应商,包括电子元器件供应商、计算机供应商、网络设备供应商和基础软件供应商等;中游为提供软件开发和软件服务的开发商或厂商;下游则为软件的主要应用领域,如国家机关的电子政务、电信运营商、银行金融、工业企业、教育机构、医疗健康等。

软件开发行业产业链

<strong>软件开发行业产业链</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软件开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维持稳定增长,业务收入及软件业从业人员数量逐年上升。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5.5%,利润总额11875亿元,同比增长7.6%,两年复合增长率为7.7%;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0.1个百分点达9.2%。

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维持稳定增长,业务收入及软件业从业人员数量逐年上升。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5.5%,利润总额11875亿元,同比增长7.6%,两年复合增长率为7.7%;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0.1个百分点达9.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我国软件开发行业人才供给能力在不断提升,2020年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占全国毕业生人数比重10.5%,IT从业人员薪酬年平均薪酬位居首位,截止2021年软件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09万人,同比增长7.4%,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5.0%。但是整体来看,国内软件从业人员增速逐渐放缓,企业用人难、用人贵等问题仍未解决,并且随着企业信息化系统新建、二次开发的需求日益扩大,人才供需矛盾或进一步扩大,软件开发产业发展受限。

同时,我国软件开发行业人才供给能力在不断提升,2020年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占全国毕业生人数比重10.5%,IT从业人员薪酬年平均薪酬位居首位,截止2021年软件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09万人,同比增长7.4%,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5.0%。但是整体来看,国内软件从业人员增速逐渐放缓,企业用人难、用人贵等问题仍未解决,并且随着企业信息化系统新建、二次开发的需求日益扩大,人才供需矛盾或进一步扩大,软件开发产业发展受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因此,近年来,为持续输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加码推动高校政企“产-学-研-用”育人模式创新实践,自下而上调动整合资源,进而实现更快更好的产学对接,并且目前已取得一定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软件开发行业逐渐进入分工变革阶段,尤其是无代码软件开发模式的诞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或将缓解人才供需缺口,还能使得整个产业走向更“高效、赋能、创新”的新一轮发展曲线。对于企业而言,无代码软件开发模式不仅能使企业降本提效,还能沉淀经验和知识,并且不断重复使用,进而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对于专业个人而言,无代码软件开发模式,让专业人士更加专注于业务架构搭建、产品开发和前沿技术等研究,使得软件开发行业更加简化及高效化。

无代码软件开发模式

<strong>无代码软件开发模式</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目前我国无代码开发方式的渗透率不足5%,主要应用于泛IT(软件开发商、IT服务商、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企业等)、泛政务、工业、教育、金融、零售、房地产、物流等领域。未来,随着国内IT技术不断成熟,无代码软件开发新技术将重塑产业格局,这是因为企业级无代码通过模块化和可视化,可以帮助IT服务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业务创新,在软件开发产业变革与调整的转折点抓住市场机会,进而实现企业质的飞跃,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 银行IT较受资本关注 竞争多元化、差异化 “AI+”大势所趋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 银行IT较受资本关注 竞争多元化、差异化 “AI+”大势所趋

我国金融IT行业蓬勃发展,至2023年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金融IT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全部IT应用,其中银行IT较成熟,深受资本市场关注。我国金融IT行业参与者众多,各金融 IT 基于核心资源优势抢占市场,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特点。金融IT行业对技术创新有着极高的要求。随着云计

2025年04月04日
我国红人经济竞争加剧 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 创作内容多元化 “AI+”将成重点

我国红人经济竞争加剧 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 创作内容多元化 “AI+”将成重点

我国红人经济产业链较为成熟和完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MCN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一方面,红人经济产业竞争加剧,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另一方面,红人供给稳定增长,创作内容趋向多元化。

2025年03月28日
全球智能计量行业正扩容 智能电表为核心推动力 市场将向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倾斜

全球智能计量行业正扩容 智能电表为核心推动力 市场将向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倾斜

近年来智能电网等概念深入之下全球智能计量行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智能电表安装是实现智能计量的重要环节,随着智能电表持续升级及渗透,智能电表成智能计量行业核心推动力。智能计量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行业较分散。由于智能计量产品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是行业竞争焦点,预计具备产品优势的企业未来或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2025年03月21日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科技巨头、车企纷纷入局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科技巨头、车企纷纷入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这是具身智能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随着具身智能在资本圈突然爆火,吸引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涌入。同时、特斯拉、谷歌、宇树科技、智元、小米、优必选、华为、科大讯飞等多家知名企业均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游戏交易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交易猫等平台保障规则逐渐完善

我国游戏交易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交易猫等平台保障规则逐渐完善

随着游戏产业快速发展,以虚拟物品交易平台为基础的游戏交易市场快速扩张,形成以游戏账号、装备、货币为核心的细分领域。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虚拟物品(游戏)交易市场总规模达742.5亿元。从细分种类来看,2023年,游戏装备、货币、消耗品、账号、代练交易市场规模达248.7亿元、253.9亿元、190.1亿元、5.

2025年03月12日
新老玩家竞速!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创新与性价比成未来发展焦点

新老玩家竞速!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创新与性价比成未来发展焦点

全球运动相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上升,为国产厂商们开启一座金矿。GoPro老玩家与大疆、影石等新玩家赛马竞速,并形成影石、大疆和GoPro三巨头。在新技术不断更新、市场规模扩容的背景下,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速赛远未到终点。未来,谁能在创新与性价比中找到最优解,谁就将定义运动相机行业的未来。

2025年03月11日
移动游戏已成为游戏行业最大细分市场 市场正步入以质量为核心精品化竞争时代

移动游戏已成为游戏行业最大细分市场 市场正步入以质量为核心精品化竞争时代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成功再创新高,并首次突破了3000亿大关。与此同时,游戏用户规模也达到了6.74亿人,同比增长0.94%,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点。

2025年03月10日
《黑神话:悟空》成功破圈 我国端游市场持续复苏 行业供给侧有望不断改善

《黑神话:悟空》成功破圈 我国端游市场持续复苏 行业供给侧有望不断改善

我国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连续4年实现上涨,主要得益于头部长青游戏的稳定表现以及多款跨端游戏在PC端同步发行,并且为行业迎来新用户潮。同时,《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上线,也让我国各大厂商看到端游市场的巨大潜力。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的PC端游戏版号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我国端游供给侧将持续改善。

2025年03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