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监护仪行业现状: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企业分为三个梯队

监护仪全称是生命体征监护仪,又称为医疗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能够对病人的生理参数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目前监护仪主要有心电、心率、呼吸、有创血压、无创血压、心输出量、体温、脉搏、血气等监护参数。

监护仪主要监护参数

心电

心电图是监护仪器最基本的监护项目之一,心电信号是通过电极获得,监护用电极是一次性AS-AGCI纽扣式电极。

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博动的次数。心率测量是根据心电波形,测定瞬时心率和平均心率。健康的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是75/分,正常范围为60-100/分。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心率最低可到40-50/分,最高可到200/分。

监护仪心率报警范围:低限20-100/分,高限为80-240/分。

呼吸

呼吸是指监护病人的呼吸频率,即呼吸率。呼吸频率是病人在单位时间内呼吸的次数,单位是分。平静呼吸时,新生儿60-70/分,成人12-18/分。呼吸监护有两种测量方式:热敏式和阻抗式。

有创血压

有创血压是指监护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左房压、心输出量和心脏漂浮导管。

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压或右心房,它比局部静脉压更能反映整个静脉回流情况,正常人是6.710.7KPA,心3衰竭病人可达22.7KPA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是用静脉导管从颈静脉、股静脉插入,经大静脉进入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测得中心静脉压。

左房压可以表示左心室的充盈和排出的能力,左心衰竭,左顾右盼心室的排血量减少,左房压升高,可造成肺淤血和肺气肿,,但心排出量也增加。因此监护和维持合适的左心房压对维护心输出量极为重要。

左房压的测量是将心导管插入肺动脉,测定肺动脉 压来间接测定左房压,或通过左上肺静脉与左房联接处,将心导管直接插入左心房测定。

无创血压

无创血压监护采用柯氏音检测法,用充气袖带阻断肱动脉,在阻端压力下降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不同音调的声音,根据音调和时间可以判断收缩压和舒张压,即为柯氏音。监护时,用传声器作为传感器,当袖带压力高于收缩压时,血管被压扁,袖带下的血液停止流动,传声器无信号。当传声器测到第一柯式音时,袖带对应的压力为收缩压。然后传声器再测柯式音从减音阶段到无声阶段,袖带对应的压力为舒张压。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是衡量心功能的重要指标,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心输出量降低,使肌体营养供应不足。心输出量是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它的测定是通过某一方式将一定量的指示剂注射到血液中,经过在血液中的扩散,测定指示剂的变化来计算心输出量。心输出量的测定有两种方法:FICK法和热稀释法。

体温

体温反应了机体新陈代谢的结果,是机体进行正常功能活动的条件之一。身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核温度”,反映头部或躯干状况,一般从口、腋、直肠测量,对中国人统计表明,口腔温36.737.7度,腋下温36.937.4度,直肠温度36.937.9度。

脉搏

脉搏是动脉血管随心脏舒缩而周期性博动的现象,脉搏包含血管内压、容积、位移和管壁张力等多种物理量的变化。

光电容积式脉搏测量是监护测量中最普遍的,传感器由光源和光电变换器两部分组成,它夹在病人指尖或耳廓上。光源选择对动脉血中氧合血红蛋白有选择性的一定波长,最好用发光二极管,其光谱在6*107*10M。这束光透过人体外周血管,当动

脉充血容积变化时,改变了这束光的透光率,由光电变换器接收经组织透射或反射的光,转变为电信号送放大器放大和输出,由此反映动脉血管的容积变化。

血气

血气监护主要是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血氧饱和度(Spo2)。其中Po2是度量动脉血管中的含氧量。Pco2是度量静脉血管中含二氧化碳量。

血氧饱和度的监护也是用光电法测量,传感器与测脉搏的是同一个。血液中Po2高时,血液呈鲜红色,Po2低时血液呈暗红色。光电变换器呈低通特性,当光线透过不同Po2的血液时,光电变换器接受不同频率的光线,由于光电变换器的低通特性,使不同频率的光线通过光电变换器有不同的灵敏度。通过测量光电变换器的灵敏度,即可测定Po2,再根据氧离曲线可测定Spo2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监护仪行业发展趋势调研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监护仪根据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床边监护仪、中央监护仪、离院监护仪(遥测监护仪);根据结构分,可以分为便携式监护仪、插件式监护仪、遥测监护仪、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仪。

监护仪根据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床边监护仪、中央监护仪、离院监护仪(遥测监护仪);根据结构分,可以分为便携式监护仪、插件式监护仪、遥测监护仪、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仪。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医疗器械行业是我国当前投资的黄金赛道。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政策支持、国内技术迭代及医保控费等支持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势头迅猛。尤其是进入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大增。预计随着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鼓励创新和加速审批等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以及公众对医疗器械诊断精准化的需求日趋强烈,未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120亿元增长到了9630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12529亿元,到2025年这一规模将达18414亿元。

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120亿元增长到了9630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12529亿元,到2025年这一规模将达1841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医疗监护仪市场发展现状

监护仪属于医疗器械产品。随着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在稳步增长,医疗监护仪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监护仪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2亿元增长到了25.8亿元。

监护仪属于医疗器械产品。随着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在稳步增长,医疗监护仪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监护仪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2亿元增长到了25.8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医疗观念已经从原来的“病急投医”逐步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医疗消费升级加快,使得监护仪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二是随着医改逐步深入,我国医疗日渐完善,国家财政的扶持将加大各类型医疗机构对既有设备的升级、设备的采购力度,医疗监护行业也将因此受益。三是随着我国医改的逐步推进及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医疗监护仪行业也逐渐发展壮大。尤其是疫情期间,国内市场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加大建设重症ICU、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等方面的医疗新基建阶段。而监护仪作为ICU的主要产品之一,新基建必将带来未来1-2年的增长。

由于监护仪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器械,同时整体利润水平较高,因此企业需凭借着技术、规模、产品品质及品牌优势,才能够获得更高的溢价;同时具有技术垄断优势的产品因产品复杂,竞争厂家少,可以通过高价格获得更高收益。

由此目前我国医疗监护仪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企业主要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飞利浦、通用医疗、迈瑞为代表企业为主,这类企业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丰富的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在国内监护仪市场占据营业额和市场份额绝对优势;第二梯队以国内较为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主,这类企业专注于医疗监护仪的开发及销售,以其拥有的独特技术和产品具备了一定的差异化优势;第三梯队则是其他多数企业,这类企业规模较小,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差,市场竞争力弱,在常规产品上激烈竞争。

由此目前我国医疗监护仪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企业主要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飞利浦、通用医疗、迈瑞为代表企业为主,这类企业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丰富的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在国内监护仪市场占据营业额和市场份额绝对优势;第二梯队以国内较为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主,这类企业专注于医疗监护仪的开发及销售,以其拥有的独特技术和产品具备了一定的差异化优势;第三梯队则是其他多数企业,这类企业规模较小,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差,市场竞争力弱,在常规产品上激烈竞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针对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抑酸,所以抑酸药物被推向历史舞台,目前最新一代的药物是P-CAB抑制剂,正在快速发展。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药物(P-CAB)抑制酸分泌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结合壁细胞内H+/K+-ATP酶(质子泵)的钾离子结合部位。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P-CAB可直接抑制H+/K+-ATP酶,而无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中成药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自2018年起,在医保控费、DRG/DIP付费改革、重点监控合理用药、“限输令”等因素推动下,我国中成药行业进入调整期,产量逐渐下滑。同时在202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纷纷下滑。在政策层面,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多项政策,聚焦中成药产品质量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根据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研究成果,我国18至64岁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感染率分别约为10.5%、5.4%、2.5%、4.5%和41.5%。另外,我国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达58.6%和61.1%。

2025年04月01日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我国过敏性疾病种类繁多,2023年国内大约有2.5亿人饱受过敏性鼻炎的摧残,其中重症患者有8千万到1亿人。在此背景下,近几年,我国多款产品市场销售表现出色,如氯雷他定近5年在全国零售市场上的氯雷他定销售总额已突破76亿元,这也吸引多家企业也纷纷入场,其中国内首次批准一款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药上市,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庞大的糖尿病和肥胖人群对于安全、有效的降血糖和减肥药物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为国内GLP-1药物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其市场规模已上升至60.5亿元,同比增长95.79%,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未来随着GLP-1药物陆续获批,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2025年03月27日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我国医疗资源缺口大,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渗透速度加快,目前已覆盖全链条。AI医学影像获新政策支持,行业前景广阔,投融资市场火热。AI医学影像的落地应用需多方参与,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特征。

2025年03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