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辣椒行业发展稳定 市场产需规模不断扩大

辣椒,别名:牛角椒、长辣椒、菜椒、灯笼椒,拉丁文名:Capsicum annuum L.,为木兰纲、茄科、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花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药灰紫色。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顶端渐尖且常弯曲,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成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种子扁肾形,淡黄色。

辣椒是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植物;高40-80厘米。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5-4厘米,全缘,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叶柄长4-7厘米。花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药灰紫色。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顶端渐尖且常弯曲,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成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辣椒花有两种,一种是白的,一种是紫的,两种花都有四瓣花瓣至六瓣花瓣三种。而且两种花结出来的辣椒也有所不同:紫花结出来的辣椒是紫的,而白花结出来的辣椒就是普通的红辣椒。种子扁肾形,长3-5毫米,淡黄色。花果期5-11月。

一、辣椒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发展历程

(一)传入中国

辣椒最早于明代时期传入中国。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一年生辣椒从浙江传入中国后,先传到华北,再到湖南和辽宁,湖南作为次级传播中心,迅速向西南、西北及周边地区扩散;二是灌木辣椒和中国辣椒从中国台湾传入,再从台湾传到海南和云南。

(二)普遍食用

辣椒在中国开始普遍食用是在清朝道光以后。随后中国口味分区逐步形成了长江中上游嗜辣区,华北、东北、西北的微辣区,华东、华南沿海淡辣区。

(三)形成规模

中国是全球辣椒生产大国,辣椒种植面积仅次于印度,但辣椒产量占世界的46%。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是辣椒出口的第一大国,且随着世界辣椒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出口量将保持较快增长。

2、行业创新情况

(一)辣椒种植技术的创新

部分辣椒相关技术专利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辣椒品种的创新

辣青114辣椒

长线类辣椒杂交一代品种。丰产性较好,品质良,中抗青枯病、感疫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等均为强,耐涝性中等。

永利十六号

新选育的早熟粗长果螺丝椒品种。青果翠绿,辣味浓香,皮薄质脆,口感极佳。单果重75g左右,植株生长势稳健,节间短,挂果多,正常肥水栽培和正常气候条件下,采收前后期果实间整齐一致,膨果快,连续座果能力强。抗病能力强,商品性好

明椒9号

三明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中早熟一代朝天椒新品种,果实单生、朝天生长,果顶尖,果皮油份含量高,辣度高、香味浓郁,其果实、亩产量比传统福建辣椒王大1倍左右,为传统福建辣椒王的理想替代品种。一般亩产红鲜椒2000公斤左右,高产田亩产可达2500公斤左右。

明椒7号(原名神椒1号)

三明市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适宜酱制、干制、鲜食的特辣型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2010年8月‘明椒7号’经国内辣椒素、辣椒红色素提取权威专家,广州大学黄启强教授测试,其出皮率达90%、皮粉辣椒素含量达1.4%,比一般品种皮粉辣椒素含量为0.3~0.4%,高3倍以上,为国内第一辣的杂交辣椒新品种,有中国的‘魔鬼辣椒’之称。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

福康8号辣椒

尖角类辣椒杂交一代品种。中熟,播种至始收春季95天、秋季76天,丰产性较好,品质良,中抗青枯病、抗疫病,田间表现抗逆性较强。适宜我省辣椒产区春、秋季种植。

其他新品种

美人椒、黔椒11号、鲜二金条、七星椒、绿小米辣、鲜朝天椒、线椒、鲜子弹头辣椒、牛角椒、小泰椒、云南皱皮椒、螺丝椒、重庆石柱红、云南皱皱辣、贵州满天星、河南新一代、印度椒、福建辣椒王、邱北辣椒等。

二、辣椒行业市场规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辣椒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截止2021年我国辣椒行业市场规模为3589.17亿元,具体如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辣椒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截止2021年我国辣椒行业市场规模为3589.17亿元,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进一步分析其内在增长原因,可以发现其增长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来自于种植、交通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二者合力为辣椒行业不断拓展的新的下游消费市场,扩大辣椒行业的市场规模。

三、辣椒行业供应情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辣椒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目前我国辣椒种植有六大主产区,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新疆、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区)。

2021年中国辣椒主产区及品种概况

主产区

品种)

南方冬季辣椒北运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

线椒、绿皮羊角椒、黄皮羊角椒、灯笼形甜椒、泡椒、圆锥形甜椒

北京、山西、内蒙古及东北露地夏秋辣椒主产区(延庆、张家口、大同、承德、赤峰、开鲁和东北三省)

黄皮牛角椒、厚皮甜椒、金塔类型干椒、彩椒

高海拔地区(甘肃、新疆、山西、湖北、长阳等);夏延时辣椒主产区(甘肃、新疆、山西、湖北)

线椒、螺丝椒、厚皮甜椒、泡椒、干椒、牛角椒

湖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嗜辣地区的小辣椒、高辣椒主产区(湖南的攸县、和宝庆,贵州遵义、大方、花溪和独山,四川的宜宾、南充,湖北的宜昌,重庆的石柱)

线椒、条椒、干椒、朝天椒、羊角椒

北方保护地辣椒生产区(山东、辽宁、河北等华北地区)

厚皮甜椒、早熟甜椒、黄皮牛角椒、大羊角椒、彩椒

华中河南、安徽、河北南部、陕西等主产区

朝天椒、线椒、绿皮羊角椒、黄皮羊角椒、泡椒、黄皮牛角椒、甜椒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据FAO数据,中国为全球辣椒产量最多的地区。2017-2021年期间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呈逐年增长态势。2021年我国辣椒产量为2001万吨,同比增长3.1%。

据FAO数据,中国为全球辣椒产量最多的地区。2017-2021年期间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呈逐年增长态势。2021年我国辣椒产量为2001万吨,同比增长3.1%。

资料来源:FAO,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鲜食辣椒和加工型辣椒的种植面积如下,其中鲜食辣椒的种植面积约占辣椒总种植面积的40%左右,加工型辣椒的种植占比约为60%。

2017-2029年中国鲜食辣椒及加工型辣椒种植面积(万公顷)

年份

鲜食辣椒

加工型辣椒

2017年

29.49

48.11

2018年

30.34

48.46

2019年

31.16

48.74

2020年

31.91

49.49

2021年

32.05

50.98

2022年

32.95

51.32

2023年

33.57

51.63

2024年

34.01

51.87

2025年

34.44

52.30

2026年

34.41

53.37

2027年

34.99

53.59

2028年

35.19

54.35

2029年

35.28

55.19

资料来源:FAO,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鲜食辣椒和加工型辣椒的产量如下,其中2021年鲜食辣椒产量为1781万吨,加工型辣椒产量为220万吨。

2017-2029年中国鲜食辣椒及加工型辣椒产量(万吨)

年份

鲜食辣椒

加工型辣椒

2017年

1585

226

2018年

1633

223

2019年

1671

230

2020年

1740

220

2021年

1781

220

2022年

1799

241

2023年

1820

251

2024年

1823

272

2025年

1883

242

2026年

1879

281

2027年

1923

265

2028年

1956

264

2029年

1994

259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7-2021年鲜食辣椒进出口量

年份

进口(吨)

出口(吨)

2017年

7008

97788

2018年

106516

99592

2019年

78498

110521

2020年

65448

126267

2021年

35439

90600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总体来看,我国鲜食辣椒的进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的占比都较低,主要原因在于鲜食辣椒不易保存,运输成本较大。

四、辣椒行业需求情况

辣椒是一种需求很大的食材,尤其是在川渝地区、湖湘地区等,截止2021年我国辣椒行业销量为1982.97万吨,具体如下:

辣椒是一种需求很大的食材,尤其是在川渝地区、湖湘地区等,截止2021年我国辣椒行业销量为1982.97万吨,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辣椒加工的产品主要有辣椒酱和火锅底料。

1、辣椒酱市场

我国是辣椒酱的生产与消费大国,说起“老干妈”牌辣酱,中国消费者几乎无人不晓。因为其独特风味,“老干妈”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常用的调味酱料,甚至已走出国门,到达北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目前,老干妈品牌辣椒酱也最受消费者的喜爱,其占据着我国辣椒酱市场约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其次分别为李锦记和辣妹子,两者占比相差不大,市场占比分别为9.7%和9.2%。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中国辣椒酱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趋势。据数据显示,我国辣椒酱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324亿元增长至2021年390亿元。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中国辣椒酱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趋势。据数据显示,我国辣椒酱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324亿元增长至2021年390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火锅底料市场

火锅底料是用于调制火锅汤的调味料,近年来,顺应大众消费者喜爱川味食品的趋势,火锅凭借菜品标准化、多样化及饮食便捷化的特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21年我国火锅底料市场已经达到276亿元。(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推动,“异宠”饲养作为一种新兴养宠模式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群尝试饲养“异宠”。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约1707万人饲养“异宠”,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所谓“异宠”,是指有别于猫、狗、观赏鱼等的小众宠物品类,涵盖水族、爬行类、啮齿类、鸟类等。目前来看,我国异宠经济正处于风口之上,机遇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增加值稳步提高,成海洋经济和传统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域辽阔,超300万平方公里,能够提供大量富营养的海洋产品,我国海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随着国内开始设立休渔期、禁渔期制度,启动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下降,海水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未来,政策将推动远洋渔业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模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21世纪以来,各国加快智慧农业布局,我国智慧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快速成长,但信息化水平仍然偏低,市场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我国智慧农业产业链主要由农业数据采集和传感器技术等六部分组成,目前数字平台服务和智慧种植为市场主流。智慧农业企业可分为互联网与科技巨头、垂直领域头部企业、农业创新型企业、传统农业企业四类,多维度

2025年03月26日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目前林业商业模式较多,源于该行业公益属性更强,经济性并不明显,当前国内案例中主要有以下代表性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资源条件,通过创新和优化管理,实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025年03月22日
供给端“卡脖子”下生活用纸行业厂商成本上涨 下沉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供给端“卡脖子”下生活用纸行业厂商成本上涨 下沉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近年来,我国生活用纸市场规模连年攀升,厕用卫生纸占比超过50%,消费量稳健,但大部分企业价格与利润却未跟上,其主要原因是供给上的“卡脖子”导致纸企成本上涨。因此,越来越多的生活用纸厂商开始纷纷选择竹纤维和秸秆草,尤其是针对主打中低端市场的纸巾原料,大多数为二次回收原材料。此外,作为刚需品有价格优势,作为快消品,各大生活

2025年03月21日
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 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 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从产量变化来看,全球玉米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年度间可能存在波动。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15960万吨,同比下降4.65%,USDA预计20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大增,总供应量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显著。

2025年03月14日
我国肉鸡行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 平均养殖成本和出栏价格均下跌

我国肉鸡行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 平均养殖成本和出栏价格均下跌

近年来,我国肉鸡出栏量整体上升,同时其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养殖的肉鸡主要包括白羽肉鸡、黄羽肉鸡与小型白羽肉鸡。其中,白羽肉鸡是我国肉鸡养殖第一大品种,近年来其出栏量和出栏量在肉鸡市场中的占比均呈现整体上升态势;而黄羽肉鸡出栏量和出栏量占比持续下滑。值得一提的是,受玉米和豆粕平均价格下跌影响,我国肉鸡饲料平均价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玉米行业发展现状:播种面积、产量上升 但收购价、市场价震荡下行

我国玉米行业发展现状:播种面积、产量上升 但收购价、市场价震荡下行

目前,玉米已发展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和种业市值最大的粮食作物和农作物,且已形成北方春播玉米主产区、黄淮海夏播玉米主产区、西南山地玉米主产区等6个主产区。近年来,受政策和国内玉米种植意愿提升等因素推动,其播种面积整体上升。同时得益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其产量持续增加。受玉米供需格局总体相对宽松、种植成本下降

2025年03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