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粘胶长丝行业现状 受疫情与环保政策影响产量持续下滑

粘胶长丝一般指再生纤维面料,又叫人造丝、冰丝,是将稻草、树皮等纤维素经溶解后纺丝而成,具备天然真丝特点。粘胶长丝光滑凉爽、色泽亮丽、天然可降解,含湿率符合人体皮肤生理需求,主要应用于高端服装和家用纺织品。

1、产能情况

全球粘胶长丝产能高度集中,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主产区,其粘胶长丝产能占比约是全球的75.0%;2020年国内共有新乡化纤、吉林化纤、丝丽雅、湖北金环和九江化纤这5家粘胶长丝生产企业。其次便是印度,占比为21.8%,相关生产企业有2家。

全球粘胶长丝产能高度集中,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主产区,其粘胶长丝产能占比约是全球的75.0%;2020年国内共有新乡化纤、吉林化纤、丝丽雅、湖北金环和九江化纤这5家粘胶长丝生产企业。其次便是印度,占比为21.8%,相关生产企业有2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粘胶长丝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从我国粘胶长丝产量来看,2017-2021年产量呈先升后降态势;2019年粘胶长丝产量达到历年来最高峰18.4万吨,同比增长0.9%;自2020年以来,国内粘胶长丝生产力减弱,产量连年下滑,至2021年底产能为16.1万吨,同比减少2.4%。主要原因是近两年国内企业受限于疫情停工停产,叠加行业调整洗牌下,落后产能逐渐出清。不过从整体看,国内粘胶长丝产能较为稳定。

从我国粘胶长丝产量来看,2017-2021年产量呈先升后降态势;2019年粘胶长丝产量达到历年来最高峰18.4万吨,同比增长0.9%;自2020年以来,国内粘胶长丝生产力减弱,产量连年下滑,至2021年底产能为16.1万吨,同比减少2.4%。主要原因是近两年国内企业受限于疫情停工停产,叠加行业调整洗牌下,落后产能逐渐出清。不过从整体看,国内粘胶长丝产能较为稳定。

数据来源:中国化工纤维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粘胶长丝是粘胶纤维的重要细分产品之一,但生产量占纤维行业总产的比重偏低。近些年其占比大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7年的4.51%跌至2021年3.99%。与粘胶短纤相比,粘胶长丝废排放量高,从2017年起被国家工信部限制扩建扩产。

粘胶长丝是粘胶纤维的重要细分产品之一,但生产量占纤维行业总产的比重偏低。近些年其占比大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7年的4.51%跌至2021年3.99%。与粘胶短纤相比,粘胶长丝废排放量高,从2017年起被国家工信部限制扩建扩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样受环保政策影响,至2021年底,粘胶长丝生产企业已从2020年的5家减少至4家,分别是新乡化纤、吉林化纤、丝丽雅、湖北金环。新乡化纤以6.44万吨的产能占据主导地位,占比为39%;吉林化纤占比34%,这两家生产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成为国内粘胶长丝行业的绝对龙头企业,未来行业市场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

同样受环保政策影响,至2021年底,粘胶长丝生产企业已从2020年的5家减少至4家,分别是新乡化纤、吉林化纤、丝丽雅、湖北金环。新乡化纤以6.44万吨的产能占据主导地位,占比为39%;吉林化纤占比34%,这两家生产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成为国内粘胶长丝行业的绝对龙头企业,未来行业市场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内粘胶长丝产量不仅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能供给海外市场。虽然2020年终端纺织行业需求放缓,粘胶长丝出口量同比下滑17.7%;但2021年行业整体回暖,长丝出口量快速提升至11.8万吨,较上年增长了60.8%,出口形势更优于疫情前时期。

国内粘胶长丝产量不仅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能供给海外市场。虽然2020年终端纺织行业需求放缓,粘胶长丝出口量同比下滑17.7%;但2021年行业整体回暖,长丝出口量快速提升至11.8万吨,较上年增长了60.8%,出口形势更优于疫情前时期。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2、代表企业-吉林化纤

吉林化纤是国产老牌化纤厂商,主营产品为粘胶长丝及粘胶短纤。一直以来,该公司粘胶长丝业务是第一大收入来源,营收维持在较高水平;截至2020年底,粘胶长丝为企业贡献了68.0%的营收。同年,粘胶短纤业务发力明显,营收占比为27.8%。(PY)

吉林化纤是国产老牌化纤厂商,主营产品为粘胶长丝及粘胶短纤。一直以来,该公司粘胶长丝业务是第一大收入来源,营收维持在较高水平;截至2020年底,粘胶长丝为企业贡献了68.0%的营收。同年,粘胶短纤业务发力明显,营收占比为27.8%。(PY)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毛利率方面,相对粘胶短纤的扭亏为盈,粘胶长丝持续保持高景气状态,2019年毛利率达到22.3%,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8.1%。

在毛利率方面,相对粘胶短纤的扭亏为盈,粘胶长丝持续保持高景气状态,2019年毛利率达到22.3%,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8.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

在服装、家纺等下游行业发展以及使用范围不断拓宽等因素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涤纶长丝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目前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2024年对外依存度仅有0.15%,不依赖进口补充。同时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涤纶长丝生产国,产量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有部分盈余用于出口。从产能来看,近年来我国涤纶长丝行

2025年04月02日
“谷子经济”市场火热 我国棉花娃娃行业百花齐放 企业仍有诸多发展机会

“谷子经济”市场火热 我国棉花娃娃行业百花齐放 企业仍有诸多发展机会

在“谷子经济”催化下,棉花娃娃、娃衣等成为潮玩市场中不断增长的热门品类。同时,随着棉花娃娃流行,明星粉丝会拼团定制棉花娃娃,以二次元、影视剧角色为原型的棉花娃娃备受消费者喜爱。因此,近年来,我国棉花娃娃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商家盈利仍然较为困难,好在对于热爱棉花娃娃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产品具备独特的创意、可靠的品质以及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风电纱行业分析:叶片大型化将提升市场需求量 新增产能短期影响有限

我国风电纱行业分析:叶片大型化将提升市场需求量 新增产能短期影响有限

最近几年来,我国陆上风机、海上风机逐渐大型化的趋势,风电叶片的叶轮直径也在不断增长,同时叶片的叶型、结构、材料也在随之不断进行迭代和更新。从技术上看,风电叶片尺寸越大,可增大风机的扫风面积,从而捕获更多的风能,提升风机机组的发电效率,同时增加机组的竞争力,降低风电度电成本。风机叶片自问世以来,风机叶片的尺寸在不断提升。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粘胶长丝行业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 供给格局高度集中态势或将延续

我国粘胶长丝行业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 供给格局高度集中态势或将延续

在政策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粘胶长丝行业不断整合洗牌,落后产能被逐渐清退,新增产能较少且集中在头部企业。受此影响,我国粘胶长丝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目前供给格局高度集中。其中,新乡化纤和吉林化纤的粘胶长丝产能均位居国内首位,2024年均为9万吨,占比36.73%。

2025年03月10日
我国莱赛尔纤维行业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不断上升 赛得利龙头地位稳固

我国莱赛尔纤维行业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不断上升 赛得利龙头地位稳固

随着技术进步和利好政策推动,近年来我国莱赛尔纤维行业发展快速,产能和产量迅速上升。同时,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其表观消费量也在快速上升。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之前,我国莱赛尔纤维大量依赖进口。但随着生产企业积极扩能扩产,其进口替代进程不断推进,对外依存度也不断下降,但仍维持净进口局面。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粘胶短纤行业发展现状:产能接连下滑 集中度持续上升

我国粘胶短纤行业发展现状:产能接连下滑 集中度持续上升

在政策推动下,国内老旧落后粘胶短纤产能相继被淘汰,再加上近3年来新增产能少,因此自20222年起其产能处于下降周期,产能逐渐减少。随着市场需求回暖,2023年我国粘胶短纤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双双回升。进入2024年,其价格整体先是呈现上涨态势,后价格平稳运行。此外,近年来我国粘胶短纤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不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氨纶行业产能集中度上升 产品价格不断下跌且短期内或将继续低位震荡

我国氨纶行业产能集中度上升 产品价格不断下跌且短期内或将继续低位震荡

近年来,我国氨纶行业仍处于扩能阶段,产能逐年递增,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则呈现整体上升态势。同时其产能占全球的比重及产能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进入2024年,由于氨纶供需过剩,加剧了市场竞争和内卷现象,进而也导致其价格不断下跌。2025 年我国氨纶产能预计将超过150万吨。短期内,新增产能的投入或将加重我国氨纶市场供需矛盾,预

2025年02月24日
防疫需求减少后无纺布行业产量持续下降 出口竞争力强劲 未来市场趋向集中

防疫需求减少后无纺布行业产量持续下降 出口竞争力强劲 未来市场趋向集中

在2020年疫情期间,无纺布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量达878.8万吨。然而,进入2021年,随着疫情的好转和市场的逐渐稳定,无纺布产量及企业利润总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2025年02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