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城市供热行业面积与能力稳步上升 智慧供热成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一、行业基本概述

城市供热是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方式,是现代化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国家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城市供热包括生产和生活用热两个方面,采用什么方式满足用热需要,这与全国具体城市的能源构成、热源消费状况有关,同时也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水平及不同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效果。

城市供热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热源、热网和热用户。其中热源主要是生产和制备一定参数(温度、压力)热媒的锅炉房或热电厂;热网是传输热媒的室外供热管路系统;热用户是直接使用或消耗热能的居民或工商业用户。

目前我国城市供热市场上基本有集中供热、独用锅炉房供热、分散供热三种供热方式。其中城市集中供热可由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实,由城市统一规划,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建设适当规模的热电厂,既发电又供热,同时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种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方式,供热的热效率包括热网损失在内高达88%,比采取小锅炉房供热效率提高30%左右。独用锅炉房供热方式,由工厂、企业、住宅区和办公楼等公共建筑自建小锅炉房供热,也是我国城市最主要的供热方式。分散供热方式主要用于我国北方采暖地区,一家一户直接用煤炉烧煤供热采暖,占90%以上,这种供热方式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

二、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在政府逐步加大在城市供热领域的投资力度之下,城市供热数量及面积呈现显著提高的态势。但主要是针对北方城市。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市供热面积约为99.2亿平方米,较上年相比同比增长了约7.12%;城市供热管道长度为371120公里,较上年相比同比增长34.3%。其中山东省为供热面积最多的地区,供热面积约为16.26亿平方米,市场占比约为16.4%;其次是辽宁省和河北省的供热面积分别为14.2亿平方米和9.2亿平方米,占比为14.3%和9.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在政府逐步加大在城市供热领域的投资力度之下,城市供热数量及面积呈现显著提高的态势。但主要是针对北方城市。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市供热面积约为99.2亿平方米,较上年相比同比增长了约7.12%;城市供热管道长度为371120公里,较上年相比同比增长34.3%。其中山东省为供热面积最多的地区,供热面积约为16.26亿平方米,市场占比约为16.4%;其次是辽宁省和河北省的供热面积分别为14.2亿平方米和9.2亿平方米,占比为14.3%和9.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在我国城市供热市场上主要集中供热为主。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集中供热面积为98.8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82%。其中住宅供热面积为74.3亿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75.2%;公共建筑供热面积为21.56亿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21.8%。

目前在我国城市供热市场上主要集中供热为主。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集中供热面积为98.8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82%。其中住宅供热面积为74.3亿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75.2%;公共建筑供热面积为21.56亿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21.8%。

数据来源:住建部,观研天下整理

供热量情况方面,2020年蒸汽供热总量有所下降,但2014-2020年整体来看,市场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蒸汽供热总量为65054万吉焦,同比下降0.02%。其中热电厂蒸汽供热占比89%,锅炉房蒸汽供热占比10%,其他蒸汽供热占比1%。

供热量情况方面,2020年蒸汽供热总量有所下降,但2014-2020年整体来看,市场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蒸汽供热总量为65054万吉焦,同比下降0.02%。其中热电厂蒸汽供热占比89%,锅炉房蒸汽供热占比10%,其他蒸汽供热占比1%。

数据来源:住建部,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住建部,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住建部,观研天下整理

热水供热总量呈现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热水供热总量为345004万吉焦,同比增长5.35%。其中热电厂热水供热占56.64%;锅炉房热水供热占35.02%;其他热水供热占8.34%。

热水供热总量呈现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热水供热总量为345004万吉焦,同比增长5.35%。其中热电厂热水供热占56.64%;锅炉房热水供热占35.02%;其他热水供热占8.34%。

数据来源:住建部,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住建部,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住建部,观研天下整理

供热能力方面,蒸汽供热能力逐年提升,但热水供热能力出现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我中国蒸汽供热能力为103471吨/小时,比2019年增加2528吨/小时;热水供热能力为566180.75兆瓦,比2019年减少15650.75兆瓦。

供热能力方面,蒸汽供热能力逐年提升,但热水供热能力出现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我中国蒸汽供热能力为103471吨/小时,比2019年增加2528吨/小时;热水供热能力为566180.75兆瓦,比2019年减少15650.75兆瓦。

数据来源:住建部,观研天下整理

而虽然我国城市供热市场不断发展,但整体来看,我国供热覆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就算是在北方地区,平均覆盖率也不到50%,而南方平均覆盖率就更加少,目前南方主要依靠天然气炉、空调、电炉和蜂窝煤等独立供热方式取暖。目前,供热行业正处于体制改革、设备更新、技术进步阶段,预计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市政公用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以及相关政策推动,我国城市供热市场将得到发展,平均覆盖率也将得到提升。

三、行业发展趋势

“双碳”政策或将推动行业迎来巨变。资料显示,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目标部署,提出要“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2021年 10 月,国家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标志着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按照我国 2030 年碳达峰的目标,供暖行业有望持续推进节能减排,通过智能设备节约热量消耗,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热量的高效调度。

智慧供热成发展必然趋势。一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每年新增住房面积呈增长趋势,相应的建筑能耗迅速增长,建筑节能整体水平较低。二是当前我国缺乏供热调控手段,过量供热与供热不足现象频发,能源利用率较低,多方面存在热量损耗。再次,“双碳”政策环境下,国家对供热公司的碳排放指标可能会有所限定。三大问题使热力公司意识到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对供热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加强温度自动化控制、完善供热调度系统成为了供热行业下一步建设改造的重点。(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