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稀土行业供给垄断 需求前景广阔 北方稀土稳居龙头位置

稀土是中的和、共十七种的总称。根据稀土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矿物中共生情况和不同的离子半径可产生不同性质的特征,十七种稀土元素通常分为轻稀土与重稀土。

一、行业供给情况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稀土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目前我国稀土资源较为充足,2017-2021年稀土矿储量维持在4400万吨。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稀土矿储量为440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储量36.7%。

目前我国稀土资源较为充足,2017-2021年稀土矿储量维持在4400万吨。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稀土矿储量为440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储量36.7%。

数据来源:USGS,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USGS,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USGS,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稀土矿第一大生产国。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稀土矿产量为16.8万吨,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总产量60%。

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稀土矿第一大生产国。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稀土矿产量为16.8万吨,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总产量60%。

数据来源:USGS,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USGS,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USGS,观研天下整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 2006 年起我国每年公布稀土开采总量和冶炼分离产能总量控制指标,实行配额制控制稀土产量。2021年我国稀土开采指标16.8万吨,冶炼分离指标16.2万吨。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 2006 年起我国每年公布稀土开采总量和冶炼分离产能总量控制指标,实行配额制控制稀土产量。2021年我国稀土开采指标16.8万吨,冶炼分离指标16.2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整体来看,有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稀土开采指标配额增幅很小,且增量主要集中在储量相对更丰富的轻稀土。2018-2021 年指标 CAGR 仅为 11.89%,其中轻稀土 指标 CAGR 为 13.86%,中重稀土指标 CAGR 则仅为 0.16%。

二、行业需求情况

稀土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广泛应用于先进制造业、现代国防军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型能源等多个领域。即包括传统产业如农业、冶金工业等,也包括新兴产业,如显示器的发光材料、动力电池、军事、精密电子元器件等。而同时随经济发展,稀土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新能源汽车、稀土永磁电机、工业机器人、国防科工装备等应用价值逐步凸显。2021年我国稀土主要应用在永磁材料、冶金/机械、石油石化等领域。其中永磁材料是稀土下游最大消费板块,2021年在消费结构中占比42%。

稀土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广泛应用于先进制造业、现代国防军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型能源等多个领域。即包括传统产业如农业、冶金工业等,也包括新兴产业,如显示器的发光材料、动力电池、军事、精密电子元器件等。而同时随经济发展,稀土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新能源汽车、稀土永磁电机、工业机器人、国防科工装备等应用价值逐步凸显。2021年我国稀土主要应用在永磁材料、冶金/机械、石油石化等领域。其中永磁材料是稀土下游最大消费板块,2021年在消费结构中占比4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永磁材料

磁性材料是指对外界磁场产生强磁性的材料,按照其磁化的难易程度,一般分为永磁材料及软磁材料。近年来我国磁性材料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产品档次明显提高。我国磁性材料产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约600亿元增至2020年约800亿元。

而作为支撑现代社会的重要稀土功能材料之一,目前稀土永磁材料已成为最重要且规模最大的稀土应用主体。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从2015年的13.47万吨增长至21.3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7.96%。

而作为支撑现代社会的重要稀土功能材料之一,目前稀土永磁材料已成为最重要且规模最大的稀土应用主体。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从2015年的13.47万吨增长至21.3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7.9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需求端方面,近年来我国稀土永磁材料消耗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消耗量达16.07万吨,同比增长8.07%。

需求端方面,近年来我国稀土永磁材料消耗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消耗量达16.07万吨,同比增长8.0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玻璃

稀土广泛应用平板玻璃、光学玻璃、显像管、面板玻璃及其他特种稀土发光玻璃中。近年来全国平板玻璃产量增长稳定。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为101665万重量箱,同比增长8.4%,保持稳定增长。

稀土广泛应用平板玻璃、光学玻璃、显像管、面板玻璃及其他特种稀土发光玻璃中。近年来全国平板玻璃产量增长稳定。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为101665万重量箱,同比增长8.4%,保持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是可以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与氢气发生反应,并且能可逆地吸收和释放氢气的一种材料。储氢材料的种类非常多,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吸附材料和化学储氢材料。

近年来,随着热度持续升温的碳中和、碳达峰话题,使得氢能及其相关产业被高度关注,而决定氢能应用关键的是安全、高效的氢能储运技术。在氢能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储氢材料行业是市场也将不断发展。据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储氢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7.62亿元。

近年来,随着热度持续升温的碳中和、碳达峰话题,使得氢能及其相关产业被高度关注,而决定氢能应用关键的是安全、高效的氢能储运技术。在氢能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储氢材料行业是市场也将不断发展。据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储氢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7.62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稀土储氢材料是目前唯一实现大规模商用化的储氢材料,市场规模与产量占据主导性地位。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储氢材料产量为1.23万吨,其中稀土储氢材料产量为1.11万吨。

其中稀土储氢材料是目前唯一实现大规模商用化的储氢材料,市场规模与产量占据主导性地位。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储氢材料产量为1.23万吨,其中稀土储氢材料产量为1.11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工业机器人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加。尤其是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我国工业经济展现出了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工业机器人也以亮眼的表现逆势上扬,2021年达近五年来最高值。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36.60万套,同比增长44.9%。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加。尤其是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我国工业经济展现出了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工业机器人也以亮眼的表现逆势上扬,2021年达近五年来最高值。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36.60万套,同比增长44.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竞争格局

由于我国稀土开采具有严格的准入资质,因此行业进入者较少。目前市场主要有北方稀土、南方稀土、中铝公司、广东稀土、五矿稀土和厦门钩业六大企业参与市场。其中北方稀土是规模最大、产值最高、效益最好集生产、科研、贸易为一体的全球最大稀土集团,2021年其市场份额达58%,位列第一;其次是南方稀土,占比为21%。

由于我国稀土开采具有严格的准入资质,因此行业进入者较少。目前市场主要有北方稀土、南方稀土、中铝公司、广东稀土、五矿稀土和厦门钩业六大企业参与市场。其中北方稀土是规模最大、产值最高、效益最好集生产、科研、贸易为一体的全球最大稀土集团,2021年其市场份额达58%,位列第一;其次是南方稀土,占比为2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据了解,中国北方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61年,1997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华稀土第一股”,拥有49家分公司和全资、控股、参股公司,分布全国12个省自治区,同时拥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科技研发机构—包头稀土研究院,并建有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基地,具备稀土冶炼、功能材料、深加工应用完整的产业链生产能力,是跨地区、跨所有制、多领域的高科技稀土企业集团,也是我国六大稀土集团的龙头骨干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北方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完整涵盖全部五大稀土功能材料产业的稀土企业集团。其冶炼分离产能12万吨/年、稀土金属产能1万吨/年,稀土原料产能位居全球第一;稀土功能材料中磁性材料合金4.1万吨/年,产能居全球第一;抛光材料产能2.35万吨/年、贮氢合金8300吨/年,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半数以上;发光材料100吨/年;稀土基烟气脱硝催化剂1.2万立方米/年。

从经营情况来看,2021年北方稀土实现营业收入304.08亿元,同比增长38.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30亿元,同比增长462.32%。年内市值最高达到2256亿元,业绩和市值均创历史新高。

从经营情况来看,2021年北方稀土实现营业收入304.08亿元,同比增长38.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30亿元,同比增长462.32%。年内市值最高达到2256亿元,业绩和市值均创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eVTOL电池市场迎新机遇。不过,我国eVTOL电池行业面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其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新基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2日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2025年03月19日
我国锰矿行业发展现状: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格局 市场进口依赖度高

我国锰矿行业发展现状: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格局 市场进口依赖度高

2023年我国锰矿储量排名全球第三,占比约15%。其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南多北少”格局,且资源集中度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锰矿资源整体较为丰富,但其资源禀赋较差、品位较低、开采成本高、冶炼难度大。因此长期以来,我国锰矿产品产量远无法满足下游市场需求,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进口依赖度高达80%-90%左右。此外,我国锰

2025年03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